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奶奶家”做展览

2021-03-05 16: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值班编辑妍叔 Local本地

pro,一个常常出现在电子产品名字后缀的词,调转方向,成为一家落地西安四季巷试剂东院的多形态独立艺术空间“protopaper”的前缀。希望能在自身涉猎的领域做到专业级别的同时,不忘回归大众,减少距离感,扎根社区,让艺术与生活更好地融合,人和存量建筑等介质在共情感的发酵下,更聚焦也更自然。无论书籍或展览,这些都是小空间试着与环境相处的载体。

张昕萌

视觉设计师

经常会“我有一个想法”来引导很多项目落地

喜欢将艺术生活平民化,喜欢生活在社区

Local本地:可以为大家介绍下自己和Protopaper的伙伴吗?

张昕萌:protopaper目前人员结构比较丰富,有从俄罗斯回国的纯真,主要负责创意动态输出,还有kun,主要负责落地执行的一些辅助工作,而我负责的方面则比较复杂,简单可以理解为统筹。

Local本地:Protopaper这个名字的由来?

张昕萌:pro本意是专业,我们希望它能延伸变成一个句式“pro to sth”,希冀我们在所涉猎的领域都可以做到专业程度;protopaper也是我们的初衷,因为在早期,protopaper有承接一些丝网印刷的业务,我们希望能以纸张为切入点,从而达到protopaper的1.0阶段。

Local本地:外界对Protopaper有不少标签,“坪数小”,“预约制”,“地方不好找”,“老旧小区”..……你是如何看待的?可以从你创立Protopaper的初衷和这三年的演变发展,来介绍下,你眼中的Protopaper是什么样貌的集合体?

张昕萌:其实这些标签正是我们希望能够与社区达成的“理想关系”的部分限制条件,而我们在努力尝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意力来尽力解决这些标签中提到的问题。

protopaper在我们眼中,我们希望ta不是什么网红店,不是什么打卡点,而仅仅是一个社区公共空间。在老旧社区中,恰恰是这种反差能够反应出城市化的进程和我们思想认知层面的落差,我们想通过这种“社区形式”的介入,来适当减弱一些落差感。“其实不是社区居民不喜欢,而是没有机会见到。”是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

Local本地:Protopaper位于吉祥村附近试剂东院的老式苏联“筒子楼”内,当初为何会想要把店开进筒子楼中?为什么要做社区定位的店?

张昕萌:费用低,可改造的空间大,有我们希望的传统居民为邻,而且南北通道布局非常合理,就索性租下来。还刚好位于西安美院后面,我常跟朋友戏称这里是西安的花家地北里。

至于为什么要做社区形态的店,那是因为我们觉得现在的存量建筑越来越多,而与之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变成了一堵堵围墙,根本没有配套服务可言,所以我们希望在存量中间,融入其中,变成它们的一部分。

Local本地:这些年Protopaper不断在做城市实践计划,想要成为能够满足试剂东院周遭居民艺文需求的小型艺术配套场所。从这几年来看,社区与艺术的兼容性到底如何?

张昕萌:社区是空间,大多数时候被当作名词使用。但在我们看来,社区是一个活生生的动词,有人,有房子,有街道,有聚集点,艺术恰恰也是如此,有人,有介质,有共情感,所以在社区里的艺术,它更应该是很自然的存在。

Local本地:实际入驻试剂东院后,觉得社区邻里、居民跟你想象中的有何不同?试剂东院里的居民构成现在主要是?他们会好奇你们开的是什么店,会有居民来店内看书吗?发生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在社区里,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如何?

张昕萌:2018年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在为西安街头艺术家0907举办个展,其中有一幅作品描述的是列侬和洋子。开展后,有一位邻居单叔过来看展览,依据这幅画,给我们完完整整讲了一遍嬉皮士运动,我们在场的人都很是惊讶,事后思考下来才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是:其实他们才是一代人。

试剂东院现在的居民构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厂区原先职工,一部分是做一些小生意的租客,讲真,实际跟社区居民相处下来,我们和邻里的关系比我们设想的要更加融洽,他们对于我们做的事充满了好奇,也十分包容。这里的居民很多是在周围做些小生意或者是退休了的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他们对我们的评价大多都是一句“搞艺术的”,没事的时候我也会主动和他们聊天,他们也会和我打招呼问我“小张,最近生意怎么样?”我就会招呼他们来喝杯咖啡,或者提提意见。

因为我们本身就希望protopaper能和社区产生交流,进而为社区居民带来价值,得到邻居们友善的反馈,这让我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和方向没错。

Local本地:在你看来艺术并非殿堂般的高深莫测,其实也可以平易近人,艺术也可以“随手可得”,缩减常民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感,为此你们做了哪些尝试?

张昕萌:我们店选址在这里本身就是为了缩短和大众距离感的尝试,当然我们本身每次展览也会邀请院子里的一些叔叔阿姨来看,有时候他们提出的一些想法,会为我们的展览提供一些参考方向,给我们带来灵感,这种互相探索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很珍贵。

Local本地:你说试剂东院的户型看着很像“奶奶家”,在对房屋进行改造时,是怎么考虑的?

张昕萌:因为开在社区中的protopaper本身就具有了天然的烟火气。到饭点的时候经常会传来各家饭菜的香味,这让我回想到小时候“奶奶家”院子的感觉。在改造设计时就希望能把小空间变成一个个不同的功能分区,承载不同的体验场景和需求。

Local本地:Protopaper书店杂志区部分陈列的书籍杂志数量不多,主要围绕设计、插画和摄影,是否有什么选书的标准?你希望在店内跟读者分享怎样的纸本?

张昕萌:对于我们只有5平米的杂志区域来说已经不少了,哈哈哈,我们不太在意“数量”这件事。首先我们所有的杂志都和我们所做的事能产生关联,选书的标准谨代表我们自己喜欢和愿意阅读的,切合我们从事的设计领域的相关刊物,我去逛别家书店的时候并不会在意书店内的藏书量,在我看来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我们希望读者买了我们的杂志回去是真的愿意看,而不只把它当作摆拍的装饰品,这样书籍就失去了价值,我们在店里日常如果有小伙伴来预约,我们会逐个介绍每本杂志的细节和内容。

Local本地:展厅部分差不多12平米,但常常举办不同的展览,Protopaper在前期是如何敲定展览内容和主题的?“社区展览”的意义在哪里?

张昕萌:之前的很多展都是我自己喜欢的艺术家的作品,没有太成熟的规划。但是从2020年开始,所有的展览都是从“长线条”去进行考虑,会更在意输出展览的统一性和系列感。

2021年的所有展览都会围绕“世界设计之旅”这个概念去展开,从柏林到俄罗斯后面还有英国、法国、智利等等。往小的说,通过整个系统性的输出让“社区展览”能具备一定的品质,以自然融入生活的方式缩短社区间人与展览的距离感。从大的说,希望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并为此提供一个精神需求的庇护所。

Local本地:听说最近你们将Protopaper隔壁的几间房子也租赁下来了,希望未来可以吸引更多其他类型的空间入驻,将其做成一座“立体的胡同”。以“立体的胡同”为着力点,谈谈你们在2021年及之后更长一段时间的打算吧!

张昕萌:胡同本身就是一个大社区,包含着各种业态的存在。2021年我们计划让更多有趣的人加入试剂东院这个“立体的胡同”,丰富整个社区的业态布局,像年后就会有插画工作室、展厅,公共空间机构等加入我们的胡同,一步步让这个胡同更有生命力,一起并肩去做更多有可能性的小空间尝试。

*本文图片来自编辑妍叔及受访者,版权归提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

原标题:《在“奶奶家”做展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