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农工党中央:建议提高多套住房持有成本,让房子回归住的本质

澎湃新闻记者 程真
2021-03-04 18:36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快速上涨的房价,对社会稳定、青年人才成长、企业发展等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关系到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

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此次大会期间,农工党中央将提交《关于加快完善现代住房制度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的提案》。针对大城市住房结构性供需矛盾,提案建议抓紧研究制定房产税和空置税,提高多套住房持有成本,降低住房商品属性,让房子回归住的本质,减少投机空间。

提案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住房问题。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月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也提到,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强化城市主体责任,完善政策协同、调控联动、监测预警、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为进一步落实中央要求和相关会议精神,提案建议将大城市住房问题的解决放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提升供给能力;以需求侧管理为重点,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完善符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满足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现代住房制度。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集中度管理。严格执行银行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比重限制性规定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引导资金流动“脱虚向实”。

二是加快房产税制改革。抓紧研究制定房产税和空置税,提高多套住房持有成本,降低住房商品属性,让房子回归住的本质,减少投机空间,促进更多闲置住房流入市场,增加租赁市场房源,缓解大城市住房结构性供需矛盾。

三是大幅增加保障房供给。坚持“以人定需”,根据大城市人口规模、居民收入层次结构,确定保障房供给规模和比例,并按照最低收入、低收入、中等收入不同群体,构建廉租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有效衔接、适当交叉的保障房供应体系。落实住房保障“市长负责制”,切实承担政府主体责任,鼓励各类单位盘活资源自建保障房,最终实现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在中低收入居民中全覆盖。

四是扩大住房保障范围。降低保障性住房准入门槛,将城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尤其是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同时,为支付能力上不及购买商品房、下不及申购保障房标准的“夹心层”群体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让新市民、年轻人感受到“城市温度”。

五是推进“租购同权”。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重点教育、医疗资源优化布局,向资源薄弱地区倾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探索针对长租房设立城市“公共户”,赋予其享受同等公共服务权利,合理调控租金水平,既保证租房的合法合理收益,也确保租房者在一定的期限内具有一定的租房便利和权益。

六是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通过加大租赁住房市场的土地供给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住房租赁市场供给的“瓶颈”难题。

七是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目前公积金制度运行情况与政策设计初衷有些偏离,在一些房价高昂的大城市,有实际需求的中低收入群体因无力购房而难以享受政策利好,而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高收入群体却因公积金政策享受低利率优惠。建议提高政策精准度,针对大城市无房家庭,完善首套房认定标准,大幅度拉开公积金购房贷款与普通商业贷款之间的首付比例和利率差异,让住房公积金政策更多惠及中低收入群体,减轻其住房消费压力。

    责任编辑:蒋子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