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许强委员: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通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红星新闻
2021-03-04 16:44
科学湃 >
字号

红星新闻3月4日消息,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聚焦重点领域,打通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特色显著的产业集群。

除了构建产业群的“硬环境”外,还应下大力气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软环境”。

2021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委员代表们的热议话题。

在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看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根本需要,而共建西部科学城,则是两地建设科技创新载体的重中之重。

许强表示,高质量建设西部科学城,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迫切需要强化系统思维和融合优势,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打破两地协同创新壁垒,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打通创新链条,加速聚集国内外科技企业和产业要素,切实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成都科学城 资料图

新课题:好的产业生态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必须观照产业布局,检视产业生态,系统认识科技创新面临的产业发展问题。”一方面,许强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处西南腹地,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有一定差距。“以‘双子型’大城市共建的方式,把西部科学城打造为成渝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与东部科技创新中心和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湾区相比,他认为,成渝地区主要短板是产业布局分散,未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

在许强看来,成渝两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支柱产业重合度较高,产业布局趋同,一些重点发展产业,尚未形成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尚未聚合成由交互关联性的多个产业相互促进的大型产业集群。因此,难以发挥产业集群中的共性技术创新优势,提高集群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强有力的科技创新系统。

除此之外,许强认为,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还离不开系统性、持续性的产业生态。

“目前,成渝两地适合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文化氛围还需要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尚未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顾问服务、风险金融、文化涵容等体系都还有待提升。”他强调,成渝两地需要帮助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实现资源整合的专业团队、服务机构和政府支持。

软环境: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许强建议,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聚焦重点领域,打通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一批优势特色显著的产业集群。

比如,针对“一城两地”的产业布局问题,要分类整理,在两地西部科学城和各园区的规划建设中,深度挖掘两地的比较优势与产业特色,充分发挥共建共享的制度优势和建设机遇,把竞争思维转化为合作思维,实现优势特色产业的强强联合、互补支撑,集中力量打造产业集群。

同时,成渝两地可以基于产业部门的科技关联,完善优势产业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全过程的科技创新支撑,打通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等多个维度,让优势的产业集群从动态上发挥出产业链优势,带动全链条的科技创新活动,并通过多条产业链的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产业集群、大产业集群。

“成渝地区可以在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医药健康等完备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基础上,衍生发展为这些产业领域提供支撑的有力配套,巩固和加强这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优势。”许强表示。

除了构建产业群的“硬环境”外,许强认为,还应下大力气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软环境”,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产业生态和氛围。

比如,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分配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把政策制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资本、人力、知识、技术和设备、土地等固定资产围绕优势产业流动起来。同时,健全服务能力建设,构建面向全球的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布局金融机构,培育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科技情报等服务组织。

“总之,只有在西部科学城构建了完备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为入驻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软硬兼备’的‘全套服务’,才能真正激发创新活力,释放集群放大效应,大力提升两地西部科学城的竞争优势。”许强表示。

(原题为《全国政协委员许强: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通产业链条,集中力量打造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王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