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年潮 株洲红】耿飚:从敲砂童工到将军外交家

2021-03-04 11: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名片

耿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秘书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长征时,耿飚坚持写日记,后来被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借走,成为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重要素材之一。

▲耿传公祠的耿飚生平业绩展,展示了“将军外交家”的人生风采。李军 摄

新中国成立后,耿飚走向外交领域,成为国家首批驻外大使的将军之一,毛泽东曾称赞说:“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耿传公祠,位于醴陵市枫林镇隆兴坳村,始建于1861年,砖木结构,由正堂、左右偏堂和左右厢房组成。年少时的耿飚曾在此生活。2019年,耿传公祠被列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少时,耿飚曾在耿传公祠生活读私塾。李军 摄

寻访

十年寻“宝”,少年耿飚走上革命路

“不答应条件,就不敲砂!”

1926年12月21日,水口山工人大罢工持续16日,反动矿务局的选矿科长潘振纲强迫童工敲砂,为首的17岁少年毫无惧色,带着伙伴们毅然拒绝。

潘振纲恼羞成怒,拔出手枪威胁:“谁敢违抗,立刻枪毙!”他称呼为首的少年“耿家的大崽”,让他带头敲砂。

“哇——”

为首少年喊出了罢工工人的“喴子”,引发数百童工呼应。他的舅舅宋乔生及时赶到,夺下潘振纲的手枪,童工们的斗争获得了胜利。当时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通电赞扬说:“罢工十余日,俱乐部日夜训练,即幼童亦变为强夫矣!”

而那个为首的少年、“耿家的大崽”,便是耿飚。

醴陵市历史文化促进会会长汤鹏天介绍,1909年,耿飚出生于醴陵严家冲一个贫寒之家,由于穷得地无一垄、房无一间,宗亲们让他一家借住于“耿氏祠堂”。耿飚是家中长子,从小备尝艰辛。父亲白天外出做泥瓦匠,晚上回家干木匠活,竭力供他读了两年私塾。耿飚后来回忆说:“每当我半夜醒来,如果母亲已经停了纺车,正跪在菩萨象前祈祷的话,那一定是某项债务已经到了非还不可的时候了。”

1916年农历二月,7岁的耿飚随父母逃荒到了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半边街”。

那时,水口山被人称为“宝山”,可对前来寻“宝”的耿飚来说,眼前是“地狱一般的现实”:矿工们屡遭剥削压迫,过着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

在水口山十年,少年耿飚读着现实这本“最直观的社会教科书”,紧跟蒋先云、谢怀德、宋乔生等革命先驱步伐,最终“找到了翻身求解放的唯一法宝——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通往‘宝山’的正确道路——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耿传公祠内,耿飚生平业绩展的展厅一角。记者 李军 摄

“我,永远是人民的战士!”

走进耿传公祠,能领略耿氏祠堂文化,更能概览耿飚的传奇人生。漫步于耿飚生平业绩展、旧居复原陈列等区域,可一窥耿飚从“敲砂童工”成长为“将军大使”的精彩人生。

耿飚诞辰100周年时,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曾播放五集纪录片《耿飚将军》。纪录片里的一段话,可视为耿飚人生的“素描”:

——大革命风云乍起,他是手持锤头与梭镖的少年;反“围剿”浴血奋战,他是“铁军”团团长;长征途中,他战湘江,渡乌江,强攻娄山关,四渡赤水河,是英勇善战的开路先锋;八年抗战,他保卫陕甘宁,收复张家口;解放战争中,他是著名“杨罗耿”兵团的参谋长;从解放战场走向外交领域,他又成为出任首批驻外大使的将军之一。

“不管打了多少仗,耿飚始终知道自己为谁而战。”汤鹏天说,翻阅《耿飚回忆录》,耿飚在书中写道:“我,永远是人民的战士!”

“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边,可以说是耿飚家传的风骨。”耿传公祠讲解员王沙介绍,耿飚的父亲耿楚南武艺不俗,擅使一副虎头双钩,醴陵县办团练曾想请耿楚南做教头,但被其拒绝。耿楚南宁愿去学木匠、泥瓦匠等手艺谋生,也“不愿与鱼肉乡民的人为伍”。

父亲的这种精神,无疑深深地影响了年少时的耿飚。

▲修缮后的耿传公祠。记者 李军 摄

将军故里建成美丽乡村

“天灾兵祸,饿殍遍野。”耿飚在回忆录里说,记忆中的童年画页上,除了秀丽的山水、勤劳的乡亲和慈祥的父母等美好印象外,便是兵匪并扰的悲惨景象。

如今,耿飚故乡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隆兴坳村党总支书记付铁棉说,以前村里交通较为闭塞,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村民建房缺乏整体规划,杂乱无章。近年来,村里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编制村庄发展规划,铺路修桥,对道路进行亮化美化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隆兴坳村被评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8年,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名村”称号。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支撑。付铁棉介绍,这几年,村道联通了醴北环线,村里的产业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通过大规模种植茶叶、菊花及果蔬等,集体收入迅速增长,居民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2012年,耿传公祠进行了保护修缮,次年正式对外开放。隆兴坳村处在醴陵建设“醴北人家”生态旅游休闲区的核心位置,依托“耿传公祠”为中心,该村打造了“黄乡民居”景观带,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付铁棉笑着说,“以前村里人纷纷出去打工,现在出现了‘返乡潮’。”

82岁的耿光早是耿飚的堂弟,近年来利用村里良好的生态,打造了将军山生态茶场,基地出产的“醴陵白芽”,获得第九届国际名茶金奖,而基地也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岗位,切切实实带动了村民增收。

▲耿飚生平业绩展内,摆放了耿飚生平曾使用过的物件。记者 李军 摄

感悟

坚持讲真话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对“欧洲社会主义明灯”阿尔巴尼亚的经济与军事援助“有求必允”。担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的耿飚调查发现,这种援助加重了我国的经济困难,也助长了对方的骄傲、懒惰和依赖思想,他写信建议国内重新考虑对援阿的规模、内容和方法。无疑,这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可耿飚勇敢地说出了真话,历史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真的反面就是假,背离了真实,就会走向虚假。讲真话、道实情,背后体现的是真正的共产党人的忠诚党性,是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风骨。这种坚持讲真话的精神与胆识,弥足珍贵,永不过时!

来源:株洲日报 通讯员/李景兰 陆杏聪

原标题:《【百年潮 株洲红】耿飚:从敲砂童工到将军外交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