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永好建议养猪行业实行准入机制:小户要鼓励,大户要规范
“最近,十多万个工商企业,房地产什么行业都转型来养猪了。”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两会媒体沟通会上再聊市场关心的养猪产业,其建议对10万头以上的大户,实行一个准入的标准,不能有钱就随便养。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之一的董事长,刘永好在今年全国“两会”带来了6个提案,其中涉及乡村振兴2个、现代农业3个、民营企业转型升级1个。近年来,因猪肉价格一度高企,生猪种源缺乏中国育种,养殖规模低于国际化水平,在刘永好今年递交的六项建议中,就有两项涉及养猪产业。
建议对养猪大户实行准入机制
刘永好建议,尽快出台“中国种猪”重大项目研发和推广后补助政策,要鼓励种业企业多形式、跨行业跨国“引技”“引智”,解决当前“猪芯片”问题;同时,科学引导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缓解“猪周期”波动。
刘永好在采访中回应表示,若生猪养殖业按照当前增速发展,在两三年内,中国的生猪存栏量将达7-8亿头,远超我国市场消费量,“猪周期”又将加速加剧见底。
为此,刘永好建议为减少“猪周期”波动,今后应在继续支持家庭小户养猪的同时,对养猪大户、大型养殖场实行准入机制。
“一定要具备条件,第一是你技术够不够,人员够不够。第二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做的够不够。第三你的规划设计、土地这些对不对。第四,这个区域养猪是不是太多了等等。其实在一些欧洲,包括美国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养猪的地方都有准入许可,对大户、大型养殖场实行准入机制,由农业部和相关的机构准入进行,对小户要鼓励,大户要通过规范的建议。养猪减少周期的波动,对减少生物安全和粪污的处理和污染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刘永好表示。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拍摄
猪肉自由,要先产业升级
“我们很多老百姓,尤其很多年轻人在网上讲什么时候才有猪肉自由啊?我认为一方面可能是非洲猪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和我们的农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我们的生猪育种相对落后有关。”刘永好还在提案中建议引导生猪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在刘永好看来,中国在养猪方面与西方最大的差距,在于长期以来中国对育种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育种相对滞后。但是,这样的现实不仅与中国生猪养殖消费全球第一大国的地位不相符,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在非洲猪瘟冲击后产能恢复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刘永好表示,在解决生猪育种问题上,新希望从2007年开始,在山东、四川和国际化养猪育种企业合作,13年过去了,已经有一整套手段和办法,而且准备在育种上投资30亿,包括原种程序的培育和选种。
“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影像技术、分析技术、AI技术等领域,中国还是有相当优势的。以前很多是靠人工去称重、去计量,容易搞错,效率低。而现在通过大数据,通过‘猪脸识别’,一下就知道它是谁,它的母亲、它的爷爷,它的曾祖是谁,并且知道它跟谁搭配,搭配以后效果是什么样。”刘永好称。
除了育种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新希望还开发了自己专用的育种软件。刘永好表示,新希望专用的育种软件在全球都不差。
“我们有相当的人才,经过了十几年努力,我相信我们能够解决育种问题。我觉得我们解决猪芯片问题、解决中国的原种和育种体系问题是完全有可能的。”刘永好称。
未来五年投资500亿元、50000就业岗位
此外,乡村振兴也是刘永好在今年两会期间关心的议题之一。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表示:“2020年将会用新增300亿的投资,新增2万个就业岗位这样的任务来做好新时期的新发展,带好头。”
3月3日,在2021年新希望集团两会媒体沟通会上,刘永好介绍了去年承诺的兑现情况:“过去这一年新希望集团新增就业超过了35000人,新增投资超过了330亿元,销售额超2100亿元。”
“应该说,我们用实际行动向全国人民做了一个交代,我们认真做了,并且完成了我们的承诺。不单单投资增加了,用工新招就业增加了,我们的销售、利润、税收、公司市值等几个方面也有较大的提升。”刘永好称。
之所以能够在疫情下实现较大提升,刘永好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新希望积极参与转型,用新的机制,用新的年轻人,用新的科技,用新的赛道和新的社会责任感来武装,加大了信息化和数字化工程的建设,同时也在产业的方方面面推动转型升级。
对于未来五年,刘永好表示新希望要为“乡村振兴”做“五五工程”:将新增500亿投资,振兴乡村产业;将新增五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大学生、农民等农业从业者就业;再培育5万个绿领新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将服务5万涉农主体,帮助5万个农户以及中小微企业的成长;将建设五个乡村示范基地,在全国选择五个地方打造数字化乡村振兴的样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