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了买只好股票,他们被骗了27亿

2021-03-04 08: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AI财经社作者 AI财经社

撰文 / 陈畅 何畅 麻策

编辑 / 郭璐庆

“大连华讯为什么突然失联了,交了的服务费还能退吗?之前大肆宣传交了会员费跟着操作就能带来收益,如今全部失联了是什么情况?还有办法退费吗?”

2月3日,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出上述求助。这位网友反映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被大连华讯以高收益为由“忽悠”缴纳会员费,之后对方失联,导致退费无门。

这位网友不知道的是,早在1月13日国海证券的一份风险提示性公告就揭示了原因:包括大连华讯董事长在内的一众高管处于失联状态。随着深圳龙岗公安的一则消息,将大连华讯涉嫌诈骗、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公之于众。

在付出高昂的荐股费后,受害人们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骗局。

涉案金额高达27亿

去年3月,股民王女士在网上看到“大连华讯投资”公司的广告,对方声称可以免费赠送三只“金股”,被业务员拉进荐股群后,王女士观察到一些推荐的股票确实会暴涨,且群里其他人也会发盈利图片。业务员告诉她,只要缴纳服务费,“1个月就可以赚到投资本金1至3倍的利润”。

于是,王女士付款28000元购买了“华讯股票APP”的VIP会员,却发现跟着“华讯股票”APP买的股票一买就亏、阴跌不断、深度套牢。联系公司索要说法未果后,王女士报警退款。

整个过程中,出现了两个蹊跷的地方:第一,买完会员后,王女士被踢出荐股群;第二,退款时,公司要求王女士删除所有与业务员的聊天记录,并向警方撤案。

一位同为该案的受害者向AI财经社分析称,被踢出群是因为怕亏损的股民们在群里报怨,影响其他人入会,退款则明显是因为业务员存在诱导性话术,删除证据。

在网络上,王女士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人被业务员软磨硬泡交了2万多元服务费,对方号称“一只股票就能赚回服务费”,但签合同之后发现实际跟之前宣传有天壤之别,所推荐的股票基本亏损,也根本没有所谓的周末布局、月末布局。

也有投资者称,去年8月底购买了荐股服务,到目前为止都是亏损,“前后推荐的股票没多少只,跟进去就被套,天天让你观望!还不如我自己挑的股票!”

一名接到过该案投诉的律师告诉AI财经社,“受害者全国各地都有。如果交了服务费,建议直接去当地报警。”至于哪些算作是诈骗证据?该律师称,“他们诱导、承诺收益、让交服务费的聊天记录都算。”

根据深圳龙岗警方的初步统计,大连华讯涉案金额高达27亿元,投资受损人遍布各地。

经大量调查取证工作,警方掌握了大连华讯涉嫌诈骗和虚假广告犯罪的证据,最明显的几条是:谎称具有大量专业研究员甚至顶尖分析师,事实上是绝大部分员工不具备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付费前“名师”云集能给出大量涨停股票,付费后“神话”不再,涨跌只能看运气;荐股群内除了被新拉进的股民,大部分群友都是公司业务员扮演的会员,负责发送PS过的盈利截图或者转账单,吹嘘公司实力强,推荐的股票收益好。

警方检查多名业务员的聊天记录时发现,一边是客户令人心酸的信息,比如,“手里股票还没解套,跟着你们一周雪上加霜”、“大盘形势这么好,又有专业人士指导股票还买亏了,这就更郁闷了”;而另一边,是部分员工在公司一个名为“亿万富翁”的内部交流群里毫不掩饰地讨论,“你们几个先讨论一下怎么骗客户钱”。

龙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徐辉称,所谓的“专家”、“股神”说的“神股、牛股”,根本就不太可能按其所说的(存在)、不可能在短期内能有很高的利润。

龙岗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反诈攻坚队民警胡存也表示,(大连华讯)用虚假宣传承诺收益等方式,向投资人展示公司的实力,进而骗取客户信任。

但是在迫切的赚钱、甚至一夜暴富心态下,被害者们轻易“上钩了”。

据一位受害投资者自述,她在2020年4月末交完88800元的服务费成为大连华讯会员,没多久客服人员建议其升级服务,收益率能达到40%,于是又交了3万。匪夷所思的是,客户经理再称如果能交到18万就能成为私人定制的客户,收益率能达到60%,该受害者迫于资金不够没有继续。之后客户经理经常无故失联,推荐的股票几乎全部赔钱,“没有一只赚到”,加上服务费,一共赔进去超过50万元,该受害者多次找大连华讯要求退款被拒。2020年6月末,其主讲老师突然消失,同时停用服务。

调查显示,大连华讯的主营业务,是兜售公司研发的炒股软件“华讯股票APP”的会员,收取服务费。公司先在多家网络平台投放“荐股名师”的广告,以免费领取“金股”的噱头吸引股民关注;随后由业务员将股民拉入荐股群反复“洗脑”,诱导其购买APP会员。“华讯股票”APP最便宜的会员,一年要收取8800元服务费,往上还有28000元、39800元、128000元不同档位。根据销售额不同,业务员能够从中拿到3%至10%的业绩提成。

高额的会员费,也让大连华讯赚得盆满钵满。

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大连华讯投资顾问业务收入高达1.69亿元,营收占比99.50%,2019年全年投资顾问业务收入达2.82亿元,营收占比99.46%。

对于大连华讯非法的所作所为,投资者并非全无察觉。

2020年12月,大连华讯贴吧里有一个帖子发问:“华讯证券的口碑好不好?有点心动想试试。”一个月后有人回复:希望你还没试,不然哭都来不及。

微博昵称为“番茄喊包”的用户也提到,之前拿到过大连华讯的offer,在去和前任交接工作时遇到有人大吵大闹说被骗钱,“后来我没有入职”。

知错不改,投顾变诈骗

公开资料显示,大连华讯成立于2000年,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在证券行业内,把大连华讯这种荐股抑或股评的业务称为“证券投资咨询”、也称为“投顾”。一家新三板挂牌的公司,缘何做起了违法业务?

AI财经社发现,其推出证券投资分析软件“华讯股票”系列产品的时间是在2020年2月。在2020年4月之前,公司基本为人工对接提供咨询,由于无法提供承诺的服务,导致大量客户投诉,董事长周垂富看到国内有“人工荐股”的同行被判刑的案例后“受到了启发”,为掩盖公司诈骗的本质而紧急开发出“华讯股票”APP。一名该APP的技术人员也向警方交代,APP所谓的优选股票宣称算法,实际上均为人工筛选。

与此同时,为规避风险大连华讯也从各方面严防死守,不仅购买了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服务,并专门设有风控公关部门,用于向客户商量删除聊天记录、删除网络负面言论、撤销向证监会的投诉、撤销报警等。并且,还禁止向公务员、警察、律师、记者等法律意识强的人群推荐产品。

大连华讯走到今天这一步,并非没有征兆。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大连华讯公司因业务员不具有证券从业资格或违规荐股等行为,被全国多地证监局行政处罚多达20余次。此后,监管机构对大连华讯的监管措施不断。

2019年12月30日,大连华讯西安分公司收到陕西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原因是部分无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从业人员向客户提供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员工向客户虚假、不实营销宣传并向客户保证投资收益,对投资顾问相关业务推广、提供服务未完全留痕。

很快,在去年2月17日,大连华讯上海富禧投资咨询分公司也收到了监管责令改正的意见书,原因大同小异:留痕管理有效性不足,以及对客户进行虚假、不实、误导性营销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大连华讯在处罚面前“知错不改”,虽然北京分公司在向监管报送的整改工作汇报中 ,自称已“停止新客户投顾业务”、“明确北京分公司不能服务新增客户”,但却被北京证监局查出了5名新客户,因此,时隔两年后,北京证监局对大连华讯北京分公司做出罚款25万元的处罚决定,这也是依据相关法规条例定格5倍的罚款。

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被监管屡次处罚的大连华讯,还能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大连华讯利用了手中投顾业务牌照的稀缺和投资者对牌照盲目迷信,“与其说那些被骗的投资者是相信那些骗术,不如说是相信那张牌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拥有此牌照的公司只有84家,大连华讯是其中之一。沈萌告诉AI财经社,证券咨询牌照不只是难获取,而是“根本不批了”。“大概有快20年时间,没有新增任何一个。”他说。

北京时择律师事务所主任臧小丽律师指出,我国对证券投资顾问机构采取核准制,能够拿到牌照的证券投资顾问机构,应该是一家专业机构。但是,大连华讯却丝毫没有珍惜自己的专业机构的声誉,大肆宣传、虚假承诺、欺诈客户,专业机构竟然沦落成了诈骗犯。

在沈萌看来,牌照稀缺导致无形中为骗术进行了背书。“普通投资者普遍缺乏独立分析能力,无从判断投资咨询公司荐股的可靠与否,只能凭着那张牌照获取信任。”

有报道称,市场上流通的有牌照非常少,并且价格昂贵,普遍超过1亿元。相比于牌照,从业人员的证券从业资格很好考,只要有证照就可以提供投顾服务(也就是荐股)。但业务牌照稀缺,转让价格也水涨船高。

另一位资本市场分析人士同样认为,投资者们对市场理解程度还不够,他们认为能从荐股中获取相关利益,但其实很多都是不合规的。“对投资者整体投资的认知教育,这个层面还不够。”该人士称,也要相应加大对资金端这种违法违规事件的处罚力度。

一位券商人士认为,投顾行业竞争白热化,多数公司是在“夹缝中生存”。券商基金外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大多仅有证券投资咨询这一项业务,非法证券咨询机构的泛滥加之各类财经资讯媒体、炒股平台等纷纷入局,惨烈的竞争导致合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生存状况日益艰难。

而使用诈骗手段的大连华讯,则在短短半年内,便能获得过亿收入。

荐股大V登场,韭菜再割韭菜

荐股公司大连华讯“被端”,就此撕开证券咨询行业的乱象一角。

对于短视频的用户而言, 在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荐股大V可谓比比皆是。并且,与专业合法合规的投顾机构相比,他们更懂得抓住热潮、利用情绪。

B站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投资理财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464%。在站内搜索“股票”相关视频,播放量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甚至可达百万以上,内容既有行情复盘、K线讲解等基本操作,也涉及公司分析、趋势预测等总结展望。

小红书上,诸如“我买第一支股票收益六位数”、“入市三年赚得2600万”、“如何一个月帮女朋友赚到200万”等标题的视频比比皆是。吸睛的字眼背后,不乏意欲借此吸取一波流量后建群、进而售卖课程的博主。然而,并非所有粉丝都会为其宣称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买账,在一位理财博主的笔记下,就有用户评论“现在真是什么人都可以教人了”。

比教人教错更可怕的是骗人。一位投资者向AI财经社介绍,炒股伊始,他也曾在微博等平台搜索相关资讯。一般情况下,搜索股票名称会显示一些带相关话题的微博,如果希望了解更为详尽的信息,还可以添加评论中留下的微信。

“通过微信好友之后,对方会发来一些类似指导之类的文字,接着就问你要不要加入他们的股票群。”该投资者进群后发现,起初群内只是定期发布荐股直播课程,但在一个月后,所谓的“老师”开始以游资为名,招徕群内成员一同建仓。“到这里应该就进入‘骗人’阶段了,你根本不知道‘老师’自称联系到的游资是不是真的存在,也很难求证自己的钱有没有进入真正的股票账户。”

在这位投资者看来,大部分荐股大V的行为,其实是“韭菜转身割韭菜”。他回忆,当时群里大概150多人,新手居多,只要有人提出异议都会被移除群聊。“感觉至少有十几个人是骗子,因为一直是他们在跟着吹捧。”

事实上,无论是在社交平台荐股,还是转移至微信群内力推,对多数“荐股大V”而言,前述行为或涉嫌非法证券投资咨询。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告诉AI财经社,如果只是分析宏观政策,不涉及单只股票点评或推荐的,一般不属于非法证券咨询行为;但如果含有指导股票交易内容、对股票进行正面评价,鼓动、暗示投资者买进,很明显是故意诱导的,则属于非法证券咨询行为。

臧小丽分析认为,市面上大连华讯这样的非法荐股收费模式还有很多,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如此猖狂,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投资者维权成本太高。

“由于每人购买荐股软件的金额并不大,多数人是花了几千元或者几万元,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如果起诉索赔的话,需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去起诉,维权成本太高。如果没有专业律师帮助的话,可能存在投资者不会诉讼、诉不赢的情况。而即便律师办案,这样的案件时间周期也会很长,投资者缺少委托律师维权的动力。很多人遇到了只能认倒霉,这样更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得以荐股名义非法揽财的把戏屡禁不绝。”臧小丽说。

根据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只要向投资者推荐了具体的股票或提供了涉及具体项目的投资建议,并由此直接或间接获利,均属于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必须在具备证监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后方可进行。

一方面是野生荐股大V的红火生意,一方面是持牌机构的艰难生存。显然,前者对后者业务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不小困扰,某种程度上也为后者为摆脱困局而大打“擦边球”埋下了伏笔。以持牌机构益盟股份为例,其近几年来营收已出现负增长,股价及成交活跃度均出现大幅下滑。

但无论如何,机构都应当遵守规则,找到正确的出路。以益盟股份为例,其商业模式主要为向个人证券投资者销售证券分析软件和服务,左手金融资讯,右手数据服务,过程中的合规管理至关重要。

臧小丽说,“证券投资顾问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应当提示潜在的投资风险,禁止以任何方式向客户承诺或者保证投资收益。”

荣正咨询合伙人陈旭浩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称,尽管具备相应资质,公司并未涉足二级市场股评业务,更多地聚焦于股权激励咨询及非上市或拟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高管薪酬等B端服务。

大连华讯的受害者们依然在等待,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也在等待没有时间表的退款。他们彼此询问着App登录情况、公司业务是否正常以及各自砸进了多少钱。从前期净赚5个点到后来亏损15个点,从12800元的会员费到22400元、76800元......不同的数字背后是同样一颗焦灼的心。

“我只关心我们的钱什么时候能退回来。”一位受害者写道。

今天,你的股票和基金还好吗?

我们从《财经天下》周刊出发,以新媒体的形式和节奏、

以传统媒体求实的精神,致力于传播真正有价值的报道。

本文系AI财经社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转载

原标题:《为了买只好股票,他们被骗了27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