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评女孩跳车货拉拉事件:别只会让所有女性都“精明”起来

2021-03-07 21: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子宇爸爸 体面主义 收录于话题#长沙女孩跳车货拉拉事件1个

长沙货拉拉女生跳车死亡事件,警方给了一个调查结果。

简单来说,没有办法证明男性司机有对女性乘客不轨的企图,但还是以【过失致人死亡】罪,逮捕了司机。

我觉得过失伤人罪,还是一个既耐人寻味,也可以接受的指控。

一方面,可能一些人会觉得对司机很不公平,因为没有明确证据证明他有主观恶意。至少有违【疑罪从无】的法律精神。

但另一方面,毕竟一个女性以激烈的行为,导致了生命的丧失,从社会管理的角度,不可能最后来个,“散了吧,意外”。

跳车不是什么人随便做的动作。

我是一个运动机能挺正常的男男性,“我就”,或者说,“我也”,从来没有试图跳过车。

正常来说,没有比较强的外界刺激,不至于这样。

【过失致人死亡】怎么理解呢?

过失,是指司机有一些不当的行为。比如没有及时刹车,比如恶劣的语气(可能导致恐吓这种效果)也属于不当。

虽然没有主观要伤人的恶意,但终究犯了一些错误导致了人的伤亡。

过失伤人之类,主要就是用来处理这种问题的。

警方调查结果披露后,舆论转向了人生常识、生活小经验和内卷。

比如女生不应该过于节省——据说逝者月入近2万,但为了省下给货拉拉师傅的搬家费坚持自己上下楼搬了15次。

比如女生搬家一定要找其他男性朋友到场。

都对,如果是我的亲朋友好友,我肯定这么建议。

但这里的预设前提都是,搬家师傅是男性体力劳动者,这些人先天是可疑的,是潜在的暴力犯罪者。

所以,这种结论或经验是实用的,也是善意的,但出发点也不是体面的。

从内卷上,基本逻辑是,人间失格,谁人不苦。【系统】不人性化,人们不得不因为省钱或多挣钱,导致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产生了诸多的悲剧。

也有对的一面,很多社会问题,类似于伤医之类,归根结底也有这方面原因。

还有从两性撕裂角度谈的,有从社会能不能对人多一点善意谈的,甚至有从不要随便模仿跳车谈的。

有些我觉得就真属于没有建设性的乱谈了。

回到这件事本身,我不得不说,很多猜想很曲折。

车内具体发生了什么,最关键的部分,逝者女士和司机具体怎么想,怎么做的。

基本都靠脑补。

中国人生活苦、紧张、卷,都是大家能够感受得到的,但一定要从这件事来证明女生的自保主要靠聪明、懂人情世故,社会黑暗的话……

全世界那些更恶劣的恶性刑事案件证明了什么呢?全球同黑暗?

其实,搬家对于所有中国的老实人及中国女性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痛点。

前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吴虹飞,还因为坚持微博曝光,打掉了一个北京的恶霸搬家公司。

也正因为如此,从痛点中滋生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生意,网约搬家平台。

网约搬家平台的兴起,让原来的那些困扰人的问题出现了改善,但没有根本性解决,这类平台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顺带承接了这部分产生的社会压力。

其实是必然会出现的。

所以,我反而觉得,相比于网络上随处可见的“人间智慧”和遥远不可及的去内卷化社会。

做点有建设性的事更重要。

什么是有建设性的事?

打掉互联网平台,重回各地熟人(黑车)搬家公司状态?

似乎更不好吧。

增加警力,提高社会治安?

客观来说,增加警力是全世界难题。而且路上摄像头够多了。

让每个女孩身边都能有男孩保护?

……

杀一儆百,从重从快严打“货霸”?

正义吗?

能做的有建设性的事,反而是货拉拉自己做调整,比如强制所有货车录像录音。

滴滴就是先例。

滴滴司机奸杀女乘客事件中,社会对滴滴的压力有不理性的一面,最典型的就是罪恶不是网约车带来的。

但滴滴自己做的调整,现在来看确实是积极的。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现在打车,滴滴对安全的提醒几近疯狂。

肯定还是有用的。

这就是制度性调整的价值。

我知道,如果大家执着于一种道理,只让货拉拉调整似乎不对。

比如,车内的隐私要不要考虑。

比如,货拉拉理论上根本不该载任何乘客(它没有这个资质,商业性载人是要资质的)。

还有就是对企业责任赋予是否公道,俗称“甩锅”。

但没办法,有时候所谓体面,就在于只能选择一种可行可操作的手段。

什么叫可行可操作性。

车内装摄像头和录音设备,优化行车路线、或者干脆强制不允许女性单独随车(大喇叭提醒)。

这就是可行可操作。

明显比安全整改,自查道德,加强教育之类有用的多。

也明显比让“女生都精明起来”,“男生都绅士起来”,更有意义。

不但可以减少相关的争端,一旦发生的时候,也更容易明晰过错权责。

最后,

不是说货拉拉就错了,就是个坏平台。

中国有一大批企业崛起于中国社会存在的痛点,那么他必然也要因为新的痛点,被迫做出似乎不那么公平的调整。

企业只能去适应社会。

腾讯阿里如此、美团滴滴如此,货拉拉,也只能如此。

如果你喜欢本文,可以点赞评转

原标题:《别只会让所有女性都“精明”起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