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讲武谈兵|美军着急了?开始论证第四代主战坦克
近日,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刊登了一篇名为《美国陆军的新型可选有人驾驶坦克也能实现无人驾驶》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提到美国下一代,也就是所谓的第四代主战坦克,既可以采用有人驾驶操作模式,也很可能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无人驾驶操作。
目前,美国陆军在进行名为“可选有人驾驶坦克”(OMT)项目的先期技术论证工作。那么,在经典的第三代主战坦克——M1“艾布拉姆斯”迎来服役40年之际,传说中的美国第四代主战坦克真的要“千呼万唤始出来”了吗?
美国第四代坦克方案设想图之一,战斗全重64.9吨。
有压力才有动力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进步。用这句话来总结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战坦克的发展,可谓是再恰当不过了。
事实上,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研制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即当时美国最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M1“艾布拉姆斯”批量投产服役后不久,美国陆军便已开始着手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概念预研,称为Block3计划。中国军工行业有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对于冷战中与苏联进行激烈军备竞赛的美国军方以及军工行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1989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个支持Block3计划的议案,并为该计划增拨经费。此时,Block3计划大致明确了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几个基本技术特征:采用以整体式推进系统为基础的通用底盘、无人炮塔、61倍口径身管140毫米电热化学炮、先进的模块化复合装甲、液气悬挂系统、多目标探测/瞄准火控系统等。
即便是以今天的技术标准衡量,这个设计方案也是相当激进的,称之为第五代主战坦克也不为过。因为,面对当时华约数量庞大的主战坦克群,特别是苏军坦克集群,北约各国军队在欧洲部署主战坦克数量始终处于劣势。所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必须大力提升主战坦克的性能,以性能优势尽可能抵消华约军队的数量优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Block3计划设计方案的目标并不是超过苏军当时现役最先进的T-80系列主战坦克,实际上是要超越苏联同样在研发中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即传说中神秘的T-95。
俄罗斯准备量产T-14坦克,这将给美军带来一定压力,刺激美军研制第四代坦克。
1991年,苏联宣告解体,冷战正式结束,美国一下子失去了与之对峙44年的最强大的对手。这对于美国军工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其大量在研的先进武器装备项目都随之发生调整,有的冻结、下马,有的推迟,只有少数项目按照进度研发。那么,作为还处在技术论证阶段的第四代主战坦克,美国陆军便放慢了其研发的脚步,以便更好地适应冷战后的军事转型需要。
所以,1992年8月至1993年1月,美国装甲学会和《装甲兵》杂志联合展开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未来主战坦克设计竞赛,从而广泛吸纳美国军方及民间各方的智慧。除了Block3计划提出的几个技术特征,这次设计竞赛中还提出了遥控武器站、双人制车组、动力-传动前置、隔舱化设计以及全数字化、全电化概念。也就是从这是开始,美国对于第四代主战坦克的设计概念开始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从所谓的“陆战之王”向通用化更强的陆战平台转变。
1996年7月,美国少将马加特首次提出“未来战斗系统”(FCS)设想。1999年,针对科索沃战争中暴露出的快速部署能力的缺陷,美国陆军将“未来战斗系统”的概念进一步扩大至整个地面作战体系,从而形成了颇具革命性意义的“系统之系统”。在FCS项目中,取代M1主战坦克地位的是同样装备120毫米滑膛炮的乘车战斗系统(MCS),而其设计方案与之前提出的Block3计划早已是大相径庭。乘车战斗系统(MCS)采用通用化底盘,车重要求不超过20吨,以便能够使用C-130战术运输机进行空运。而在火力、防护、机动和信息化几个方面上,MCS首先突出的是机动和信息化,火力与防护反而次之,这完全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主战坦克设计思路背道而驰。事实上,MCS的设计理念更接近于一种高机动化和高度信息化、装备大口径直瞄火炮的轻型坦克。所以,我们今天也不得不佩服二十多年前美国人就非常敏锐地预见到了,第四代主战坦克的重要技术特征之一就是高机动轻型化和高度信息化。
当然,“未来战斗系统”最后的命运我们也早已经看到了:2009年6月,五角大楼正式宣布终止FCS项目,理由竟然是这一设计理念非常先进的作战系统技术难度高,耗资巨大。而五角大楼未能明说的潜台词,则是“未来战斗系统”在当时美军深陷其中的阿富汗、伊拉克战场上无用武之地。五角大楼要把剩下来的宝贵资金用来发抚恤金,以及采购战场上急需的防地雷反伏击车等装备。
“未来战斗系统”中的自行火炮。
M1家族独撑门面
在五角大楼彻底失去了研发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动力之后,美国陆军也只好通过不断地改进现役M1系列主战坦克来维持装甲部队的装备水平。从M1A1、M1A1 SA到M1A2,再到M1A2 SEP、M1A2 SEP V2,以及专门为城市战研发的M1A2 TUSK。这些改进型号在火炮、动力和主装甲防护上并没有大的升级,主要改进都集中在信息化系统、火控观瞄系统、增加辅助动力装置(APU)等方面,属于“打补丁”式的改进。直到今天,美国陆军已经将M1系列主战坦克“打补丁”到了最新的M1A2 SEP V3/4技术标准。
好在M1系列主战坦克的基础设计很不错,无论内部空间和外部车体,都有足够的“打补丁”的余地。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新交付美国陆军的M1A2 SEP V3主战坦克,其车体和炮塔已经显得极其臃肿,加装了大量附加设备和装甲,包括以色列研发的“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以及ARAT复合/反应附加装甲等。随之而来的,就是不断狂飙的战斗全重:M1主战坦克基本型的战斗全重为55吨,在当时已经属于世界最重的主战坦克之一,而最新的M1A2 SEP V3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已经达到惊人的73.55吨,依旧是目前世界最重的主战坦克。在底盘的燃气轮机以及传动系统没有进行相应大幅改进的情况下,大幅攀升的战斗全重在有效提升M1A2 SEP V3主战坦克防护力的同时,也必然是以损害机动力为代价的。
M1A2 SEP V3主战坦克加装“战利品”主动防御系统。
下一代坦克设想
也正是意识到了M1系列主战坦克“打补丁”的巨大局限性,再加上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后,要直面俄罗斯等强国的挑战,美国陆军终于重新拥有了探索第四代主战坦克技术标准的需求和勇气。当然,随着时代以及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陆军当前所需要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已经完全不同于上世纪提出的Block3计划以及乘车战斗系统(MCS),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前文我们提到的要实现有人/无人驾驶操作的通用化。
在“可选有人驾驶坦克”(OMT)项目中,根据目前美国媒体透露的消息,已经有三种初步的概念设计方案。这三种方案分别对应轻型、中型和重型三个级别。轻型方案的战斗全重为55吨,与M1主战坦克基本型相同,而重型案的战斗全重为65吨,与M1A2 SEP V2相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陆军对于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有更多的限制,以65吨为上限。
除了战斗全重,这三种方案的技术标准也有很大的差别。轻型方案基本上采用现有技术,包括原本为乘车战斗系统(MCS)研发的XM360型120毫米轻量化火炮,没有配备自动装填机,保留装填手。中型方案则进行进一步的升级,装备更大口径的主炮,很有可能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正在研发的130毫米高压滑膛炮。由于130毫米炮弹的长度和重量都达到了现有120毫米炮弹的两倍,已经无法用人力装填。所以,中型方案采用了一座大型单人炮塔,配备尾舱装弹机。重型方案的技术标准最高,同时也最大、最重,主炮将升级为炮口动能更大的电热化学炮甚至电磁线圈炮,炮塔无人化,两名车组成员全部在车体内的乘员舱。
早前公布的概念设计方案照片中,美军的下一代主战坦克方案均被打上了马赛克。
除了常规设计和配置,美国陆军还设想为第四代主战坦克赋予更多的功能,比如装备高能激光武器用于对付敌方的无人机和直升机,车体或者炮塔内设置小型机库,以便搭载和控制小型无人机作战。如果敌方比较强大、敌众我寡,突击有可能造成伤亡,则车组成员可以选择在后方的操作台上遥控坦克作战,或者由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的人工智能系统操控坦克自主作战,人员负责监视,等等。
当然,目前这些都还只是美国陆军相关技术人员的初步设想。根据计划,美国陆军将在2023年出台完整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发展规划,之后就进入到方案竞标以及原型车制造阶段。也许,到2025年,我们才有可能看到美国陆军的第四代主战坦克原型车到底是什么模样。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