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觉醒年代》:国产大剧的“大”时代已经到来

沪生
2021-03-03 10:58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觉醒年代》一开场,就让我立刻感觉到:这部剧,不简单。

《觉醒年代》剧照,李大钊等留学生慷慨激昂地声讨袁世凯

1915年的日本早稻田大学内,李大钊等留学生慷慨激昂地声讨袁世凯,张丰载等人则给他们泼上一碰冷水,认为君主立宪制才是救国之道。就在此时,陈独秀出场了。

《觉醒年代》剧照,陈独秀出场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陈独秀在以往影视剧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呢?要么,是在大街上组织工农民众游行;要么,是站在高台之上,向群众发表演讲。但这一回,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披头散发、衣衫褴褛的中年人。

这还不算,他随手拿起别人还没吃的盒饭开始狼吞虎咽。在被众人认出身份后,他又因为言语过激,被留学生们群起而攻之。在李大钊的帮助下,陈独秀总算狼狈逃走,没有多受皮肉之苦。

《觉醒年代》海报

从这一刻起,《觉醒年代》就已经在向全体观众宣告:这部剧集要展现的,是不一样的历史叙事,是不一样的影视语言。用一个字形容本剧的特色,再合适不过,那就是“大”。

本剧的“大”,首先在格局。讲述建立中国共产党历程的影视剧,并不少,但像本剧一样,把那个时代的璀璨群星汇聚一堂的,就不多了。不过,比这个更重要的是,怎么处理诸多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

《觉醒年代》剧照

以往的主旋律影视剧,会突出主角光环,与其他角色形成鲜明对比。但《觉醒年代》没有这么做。陈独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追索之路当然是伟大的,然而本剧也没有刻意丑化任何一位历史人物。

比如,当时任教于北大的辜鸿铭是守旧的、复古的,对新的历史潮流有所抵触。但电视剧同样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了他温情的一面,更用一场关于“中国精神”的演讲赞扬了他的爱国之情。

又比如,李大钊希望用政治斗争为底层百姓谋幸福,但陈独秀则坚持“二十年不谈政治”,胡适认为启发民智更为重要。本剧并没有轻易为他们的观点下一个定论,而是像本剧中的蔡元培一样,坚持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留给所有人物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觉醒年代》剧照

这种“复调”的叙事,无疑突破了以往主旋律影视剧“善/恶”“进步/反动”的二元论。这样的安排当然是意味的:真理越辩越明,在各种思想观念的激烈交锋之下,观众才能看明白,到底哪一条道路才是适合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中国人民的。显然,比起单纯的说理、灌输,本剧的处理很高级。

其次,本剧的“大”,也体现在正面人物性格的立体化、多元化。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说的,陈独秀不再只有“党的早期领袖”这样的符号意义。于和伟演出了陈独秀干革命、干事业时的风风火火、激情四射,也演出了他在生活中的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比如,在北京为《新青年》拉到赞助后,他就扑倒在雪地里,尽情宣泄自己的喜悦。又比如,他学劳苦大众吃火锅,学得也是有模有样,让人忍俊不禁。

尤其是陈独秀和两个儿子的“相爱相杀”,不仅常常能逗笑观众,还让大家不禁感叹:原来革命领袖也会有家庭的烦恼,也会处理不好亲子关系。本剧的大胆尝试,一下子拉近了这位历史人物和观众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觉醒年代》剧照

同样,蔡元培也不再只是传统印象中的大教育家。在剧中,他被陈独秀叫醒,吓了一跳的模样,惹来弹幕刷屏:“这也太可爱了吧”。这位“可爱”的男人,既有坚持真理、决不妥协的一面,也有圆滑通融、精通世故的一面。本剧中的蔡元培,可能是中国影视剧史中最人性化的一个。

不消说,敢于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历史人物,尤其是已经有定论的历史人物,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观众不仅很接受这样的设定,而且对剧中提到的真实人物的历史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

《觉醒年代》剧照

本剧之“大”,还在肉眼可见的制作水准上。毫不夸张地说,《觉醒年代》的每一集,都很有“电影感”。鲁迅在目睹表弟发疯之后开始写作《狂人日记》,几个蒙太奇就把他的经典动作和性格勾勒出来,让人大呼过瘾。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青年毛泽东的出场。他冒雨穿街走巷,脚下溅起水花,画面一边是走投无路的百姓正在卖儿女,另一边是富家子弟的腐朽生活。镜头语言表达出的信息有多么丰富,不言而喻。

《觉醒年代》剧照

本剧的镜头还多有象征意义、引申意义。比如,蔡元培和陈独秀、李大钊一边谈话,一边穿过雨后泥泞的街道。他们随手拿起路边的砖头铺在泥水上,然后走了过去。很显然,这是一种隐喻——他们,不就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铺路人吗?

“大”制作,未必指的是花了多少钱、请了多少明星。《觉醒年代》用自己的高质量告诉我们,艺术创作中真正的“大”,理应体现在创作者的用心、用脑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热播的几部主旋律影视剧,比如《山海情》《大江大河2》,和本剧的相似之处不少。它们都突破了以往国产正剧中主人公“高大全”的刻板印象,都愿意客观反映中国历史发展中走过的一些弯路。

这绝不是偶然的现象。国产大剧在格局、制作方面越来越“大”,一方面是中国文艺创作取得的可喜成绩,另一方面也和当下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综合国际不断增强有着必然联系。

因为实力强大,所以文化自信,接连涌现出的高口碑、高人气国产影视剧,正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交相辉映。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国产大剧的“大”时代已经到来,对中国观众来说,这无疑是一桩幸事。希望,国产影视剧创作能够保持住这个良好的势头,也看准这个正确的方向。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