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红艺人“小蛮腰”惊掉小编下巴,通常腰围多少合适?
原创 CHENG KT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没有“水蛇腰”,咱反正也不“水桶腰”,健康最好!
2021年2月28日,鞠婧祎出席微博之夜时,身穿墨绿色鱼尾长裙惊艳全场,她的“小蛮腰”(腰围小)更是上了微博热搜。网友热议称“鞠婧祎的腰是真实存在的吗?这个腰真的太细太美了,谁看了不说一句羡慕!”还有网友戏谑“姐姐的腰不是腰,夺命三郎的弯刀。”
图源网络
而另一女星张萌在出席活动时穿了尺寸小的收腰裙被束腰勒到肋骨疼痛,不得不去医院检查……
图源网络
现如今越来越多年轻女性追求“小蛮腰”,将腰围视为衡量胖瘦和美观的指标之一。女明星们过度追求腰细固然不可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即便没有“水蛇腰”,也不能变成“水桶腰”,健康才是硬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腰围在医学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国际权威组织就建议将腰围晋升为一种重要的生命体征。
国际权威医学组织推荐将腰围晋升为一种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Vitalsigns)是临床上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的重要指征,目前主要包括体温、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瞳孔反射、血氧饱和度等。
2020年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IAS)和国际心脏代谢风险学会(ICCR)工作组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自然》子刊中撰文,推荐将腰围这种通过简单测量就能轻易获得的指标,作为临床实践中另一种重要的生命体征[1]。
国际权威医学组织如此推荐的原因,在于全球腹型肥胖的患病率持续增长。然而,目前全球肥胖症的监测与研究指标中,常常未将腰围纳入其中。这可能导致肥胖的管理和相关研究结果不能更全面地反映肥胖的潜在健康风险或治疗效果。
▌ 1. BMI存在局限性,未考虑人体脂肪分布
在衡量肥胖程度时,我们常以体质指数(BMI)为参考。
BMI是体重(kg)与身高平方(m2)的比值。BMI是最常用于判断超重或肥胖的指标。中国人群的BMI参考范围为18.5-23.9 kg/m2,BMI ≥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2]。
但BMI存在其局限性,那就是没有考虑人体脂肪的分布。对于危害较大的腹型肥胖而言,腰围显然是更好的指标,可体现腹部内脏脂肪增多。
▌ 2.腰围成为衡量死亡风险重要原素
腹型肥胖已经成为威胁全世界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腹型肥胖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也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增加有关。
此外,腹型肥胖也可能增加癌症、非酒精性脂肪肝、胆囊疾病、抑郁症、痴呆、髋骨骨折甚至死亡的发生风险。
例如,在糖尿病患者中腹型肥胖的比例高达45.4%[3]。腹型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与无腹型肥胖的患者相比,腹型肥胖的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高达2.14倍[4]。
一项对超过68万欧洲人长达5-24年的随访研究证实,男性腰围超过95 cm、女性腰围超过80 cm时与全因死亡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BMI正常的人群,腰围超过这些临界值时,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依然增加[5]。
梅奥诊所专家曾对大约65万20-83岁的成年人进行随访,随访中位数为9年,结果发现,当BMI处于20-50kg/m2范围内时,腰围越大,全因死亡率越高,患者因心肺疾病死亡的比例超过癌症。
梅奥研究还发现,男性腰围每增加5 cm,全因死亡的风险升高7%。女性腰围每增加5 cm,全因死亡的风险升高9%。与腰围最大者相比,腰围最小的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分别下降3岁、5岁[6]。
另一方面,当患者采取健康的运动或饮食习惯后,无论患者是否体重减轻,腰围都能相应减少。腰围减少也是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的重要指标[1]。
腰围是腹型肥胖的标志,那多大才合适
我国超重或肥胖问题也不容乐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率已超过50%,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 kg、59 kg,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率则接近20%[7]。
对于亚太地区,WHO建议以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作为肥胖的标准。但是国内有研究显示,对于中国女性,腰围>85cm可能是更为合适的肥胖诊断标准[8]。
那腰围要怎么测呢?
腰围测量找准“测量点”
全世界范围内,腰围的测量部位尚无共识。WHO推荐选择肋骨最下缘与髂嵴(胯骨)最高点的连线中点作为测量点,让被测量者采取直立位和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点进行测量[8]。
图源cmaj:https://www.cmaj.ca/content/172/8/995/tab-figures-data
因此,简而易行的腰围测量,可以提供重要的健康信息。在现有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基础上,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增加腰围这一重要的健康指标。这种生命体征有利于更好地评估人群(尤其是超重或肥胖患者)的健康风险,从而能够更好地指导综合管理。
参考资料:
[1]Ross R, Neeland IJ, Yamashita S, Shai I, Seidell J, MagniP, Santos RD, Arsenault B, Cuevas A, Hu FB, Griffin BA, Zambon A, Barter P,Fruchart JC, Eckel RH, Matsuzawa Y, Després JP. Waist circumference as a vitalsign in clinical practice: 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IAS and ICCR WorkingGroup on Visceral Obesity. Nat Rev Endocrinol. 2020 Mar;16(3):177-189. doi:10.1038/s41574-019-0310-7. Epub 2020 Feb 4. PMID: 32020062; PMCID: PMC702797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 母义明. 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综合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6,8(11): 662-666.
[4] Freemantle N, Holmes J, Hockey A, KumarS. How strong i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bdominal obesity and the incidence oftype 2 diabetes? Int J Clin Pract. 2008 Sep;62(9):1391-6. doi:10.1111/j.1742-1241.2008.01805.x. Epub 2008 Jun 28. PMID: 18557792; PMCID:PMC2658023.
[5] Carmienke S, Freitag MH,Pischon T, Schlattmann P, Fankhaenel T, Goebel H, Gensichen J. General andabdominal obesity parameters 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relation to mortality: 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Eur J Clin Nutr. 2013Jun;67(6):573-85. doi: 10.1038/ejcn.2013.61. Epub 2013 Mar 20. PMID: 23511854.
[6] Cerhan JR, Moore SC, Jacobs EJ, KitaharaCM, Rosenberg PS, Adami HO, Ebbert JO, English DR, Gapstur SM, Giles GG,Horn-Ross PL, Park Y, Patel AV, Robien K, Weiderpass E, Willett WC, Wolk A,Zeleniuch-Jacquotte A, Hartge P, Bernstein L, Berrington de Gonzalez A. Apooled analysis of waist circumference and mortality in 650,000 adults. MayoClin Proc. 2014 Mar;89(3):335-45. doi: 10.1016/j.mayocp.2013.11.011. PMID:24582192; PMCID: PMC4104704.
[7]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0年12月23日新闻发布会. 我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引自: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42311/44583/zy44587/Document/1695361/1695361.htm
[8]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027(009):711-717.
本文首发: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原标题:《当红艺人“小蛮腰”惊掉小编下巴,通常腰围多少合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