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没有“一捂就晕”的麻醉药,不该是我们讨论迷奸致死案的终点
2021年1月24日,一名女员工被男主管带去酒店后死亡,尸检鉴定书显示死因是七氟烷中毒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死者陈某梅与嫌疑人彭某同为敏捷地产公司员工,陈某梅于2020年底入职。2月10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彭某以涉嫌强奸致人死亡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敏捷地产公司男主管迷奸新入职女员工致死案”是一个令人扼腕痛惜的悲剧,职场性骚扰、麻醉药品流通途径等话题也随之进入了公共视野,引起公众的广泛同情与愤怒。尸检鉴定书中提到的“七氟烷中毒”引发医学领域博主们的讨论,网购平台上以“一喷就睡,弄醒白送你”等标语为噱头涉嫌违法售卖迷药的现象被曝光。
一、七氟烷之争:在骂战中失焦的公共讨论
2月10日,健康博主“妇产科的陈大夫”发博表示乙醚、七氟烷这类高纯度的化合物可以“一捂就晕”,且可以导致受害者逆行性遗忘。
在此条微博的转发中,有网友提到微博大V“江宁婆婆”称迷奸药不存在,对黑市迷奸药的讨论被打压。“江宁婆婆”回应“妇产科的陈大夫”对七氟烷的描述“很不专业,很不严谨,很不负责”。
2月15日,“妇产科的陈大夫”为了验证七氟烷的麻醉效果,拍摄并发布了用七氟烷捂住自己口鼻的实验,于64秒时晕倒在地(视频已经删除)。
图源知乎泛泛
随后,“江宁婆婆”回应,“七氟烷做不到‘一捂就晕’,普通人最需要提防的是口服麻醉剂。
总结就是,迷奸案引发了微博大V对七氟烷等麻醉药品的科普和讨论,而“江宁婆婆”从前的发言被简化后误读为“江宁婆婆称迷奸药不存在”,“妇产科的陈大夫”为了验证七氟烷的麻醉药效做了不严谨且结论有误的实验,最后陈大夫将七氟烷交给警方并向公众致歉。
“江宁婆婆”和“妇产科的陈大夫”的争论引起了网络围观,使得“敏捷地产公司男主管迷奸新入职女员工致死案”曝光后,热度最高的话题却成了“女医生拿自己做实验后报警并致歉”,网络上的争论焦点变成了陈医生的用语是否严谨、“一捂就晕”的定义、医生博主拿到七氟烷的方式等话题。
虽然“江宁婆婆”与“妇产科的陈大夫”后来已达成共识,都认同彼此的好意以及麻醉药物需要执行更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有关女医生实验的争论,论战的双方都陷入了自说自话的怪圈:一方诉说自己对潜在危险的恐惧与愤怒,另一方则戏谑地评论江宁被“造谣”而陈医生在“抬杠”。
当讨论重点转移至微博大V的言行是非时,公共讨论已然失去焦点。并不是说关于女医生实验和七氟烷的争论没有价值,科普麻醉药品当然会一定程度上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但公众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更有价值、更值得被关注的议题还没有被充分重视。
从迷奸案衍生出的公共讨论如果停留在药品的专业科普和“注意口服麻醉药”,就是继续让弱势群体独自承担安全风险。
那些没有看过科普的人会不会毫无防备?知道需要防范口服麻醉药后,难道每次和别人就餐时都要胆战心惊地防备着吗?还是拒绝任何他人提供的饮品呢?再退一步,就算人人有了防备之心,但在很多情境下,弱势群体不敢拒绝与自己有利害关系且权力更高者的邀约,例如酒局中的下属与上司。
因此,就算没有“一捂就晕”的麻醉药,女性因迷奸致死案感知到的安全威胁并不会降低。
不同群体自说自话的原因,是因为各方的讨论脱离或混淆了具体情境,例如一方在陈大夫所做实验的情境下讨论医学规范,而另一方则在女性人身安全受潜在威胁更大的社会情境下,表达愤怒和恐惧。
很多观点和论据如果逻辑自洽,我认为没有孰高孰低之分。但回到本次公共讨论,女性更容易成为性侵受害者,我们应该对特定情景下的弱势群体抱有更多的宽容并主动给予帮助。
科普迷药知识的人是正常人,但以专业知识为论据,来嘲讽女医生能力不足、女性安全风险被夸大、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说教的人,就是缺失同理心了。
二、代表群体抗议的情绪宣泄
为什么很多女性认可陈大夫的实验不严谨不规范,却依然感谢陈大夫呢?因为她们对陈大夫的声援是一种情绪宣泄。
情绪宣泄可以被解读成一种群体抗议,源自女性由恶性迷奸案件引发的安全焦虑。而焦虑本就是非理性情绪,嘲讽焦虑或贬低焦虑情绪不会消除焦虑。
严苛地抠医生微博的字眼的评论者,也许讲究的是科学较真精神,但也的确缺乏人性关怀。在陈医生是否“拱火”、江宁“被造谣”的喧哗中,看不到或根本无视对女性面对迷奸事件时的恐惧心理,也看不到对完善法律漏洞所持的积极立场。
对于女性的安全焦虑,很多不会或极小可能面临这类危险的群体,如果他们依据所谓常识或是科学知识来否认安全焦虑,就是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女性承受的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引发的焦虑情绪不应归咎于个人特性,更要看到部分群体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社会现实,由此产生的情绪宣泄与控诉背后的群体抗议。
如果想要进行更高质量的公共讨论,摆脱无意义的口水战,我们就要跳出自说自话的怪圈;想要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就是在共同语境中交流。
但是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呢?
首先,我们需要走出认为道理是简单的误区(例如是否存在“一捂就晕”的迷药只需要做规范的医学实验证明),因为道理往往只适用于某个单一语境,并不是普适性的。
其次,我们要摆脱自恋倾向,随时准备完善自己的论据,而不是认为论据已不言自明且无可辩驳。
只有在具体且共同的情境下讨论,我们才能获得更接近真实问题的视角,从而避免在傲慢不屑抑或焦虑恐惧中,轻易地作出符合刻板印象的判断。
三、如何开展良好公共讨论?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有没有一捂就倒的麻醉药品?没有。
麻醉药品管控有没有漏洞?有。
但回答这两个问题远远不够,在“敏捷地产公司男主管迷奸新入职女员工致死案”中,我们还要追责促成彭某罪行的共犯,更要揭开职场潜规则的遮羞布,看到权力失衡与社会压迫诱发的罪恶与暴力。
尽管七氟烷不是“一捂就晕”,但它是否可以被合法获取?麻醉药品管制法规的管理依然有很多漏洞?既然七氟烷已经流入犯罪分子手中,如何亡羊补牢,从源头、渠道、地下贩售网络等方面从重打击,消除犯罪隐患?只有讨论到这一步,从“敏捷地产公司男主管迷奸新入职女员工致死案”衍生的讨论才有意义。
因此,我们还需要关注和回答更多的问题:
彭某的七氟烷是什么渠道获取的?谁是提供者?
七氟烷提供者有法律责任吗?
受害者家属的诉求是什么?
敏捷地产公司有没有其他员工被骚扰侵害?
敏捷地产公司怎么处理员工?
死者因工作关系受害,公司是否有连带责任?
......
总而言之,在“敏捷地产公司男主管迷奸新入职女员工致死案”中,最有社会价值因而最该聚焦的问题有三层:
一是具体问题,彭某如何获取七氟烷?是合法还是非法?七氟烷在本案中的涉及的所有信息应该披露;
二是案件对社会现实的影响,七氟烷目前没有纳入严格管制的范畴(七氟烷是吸入性麻醉药,不属于麻醉药品,不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中),如何在法律上促成管理升级,司法部门和立法机关都应该查漏补缺;
三是从本案相关公共讨论异化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更深刻地体会到不同人群对同一风险的感知是不同的。
感知并没有错与对,但是有高低之分,更高一层的感知应该是从个案中看到必然性,这与个人感知力、知识储备和思考深度有关。
我们需要更多的共情来客观认知不同群体面临的威胁,看到安全感是一种特权,群策群力消除威胁隐患,从而真正帮助他人更好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迷奸案揭开了职场潜规则对女性的压迫、陪酒企业文化以及麻醉药物在黑市流通的一角,这不仅是个人道德沦丧的问题。
如果讨论者各执己见,网络公共讨论易出现议题失焦,使得讨论流于情绪的宣泄中,最终损耗公共讨论的效率,也使得不同群体相互的误解与敌意加深。
因此我们需要回看与辨析讨论的具体情境,才能让很多从未被意识到的问题呈现出来。自以为道理如水晶般清晰不过是因为我们使用了最狭隘的滤镜。道理的复杂,就在具体情境中。
想要还原情境,即个人或者群体产生观点的背景,不仅需要同理心,还要不断找事实依据并通过与他人交流中慢慢还原最契合社会现实的情境。
不要理所应当地置身事外,也请跳出不假思索地自说自话。我们需要能够填补公众知识盲区、弥合群体冲突与误解的公共讨论。
只有在相互启发、质疑、补充的公共讨论中,我们才能使被遮蔽着的重新显露,让公共讨论具有驱动实践的力量。
参考阅读:
1.刘明洋,王鸿坤.从“圈层传播”到“共同体意识”建构——基于2011—2018年“十大流行语”的话语议程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9(09):56-62.
2.网络争论中,各方如此简明的事实道理,怎么对方就不能接受?
https://mp.weixin.qq.com/s/jRwuISsw6mO6PMkt8WDdvw
3.佛山强奸案中麻药是否一捂就晕,争论不该掩盖女性安全焦虑https://www.sohu.com/a/451238050_658437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