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智能体构建“活”的南京大楼,上海城市数字治理再现佳作

2021-03-02 18: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看到这几张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3D游戏?三维建模?虚拟现实?其实,它是上海“一网统管”最新发布的首个“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的部分应用场景。

2月25日,在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市城运中心”)、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指导下,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成果发布会”在上海市黄浦区城运中心成功举办,正式发布了包括上述场景在内的系列创新实践。

原来,在上海市城运中心的指导下,黄浦区与华为云联合创新,选取南京大楼作为城市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进行试点,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融合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历时近两个月共同打造了一个1:1“活”的大楼数字孪生,实现了该大楼内外部事务及周边环境事件的实时预判、发现及处置。

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活”的数字孪生?城市智能体?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到底是什么意思?南京大楼作为城市智能体在上海落地的首个“活”的数字孪生试点,究竟带来了哪些创新应用?实现了怎样的价值?对城市数字化转型或智慧城市建设有何启示?让我们一探究竟。

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上海城市数字治理再现神作

首先让我们回到开篇的图片,看看它们到底是些什么样的应用场景。

据了解,上述三图分别代表了责任主体(保安、保洁等城市值守人员)、市场主体(楼宇、经营场所负责人)与城市管理主体(政府、城运中心工作人员)在履行各自职能时面对的典型场景。

其中,图一展示的是共享单车乱停放的处置过程。作为上海著名网红打卡点,南京大楼外时常会出现共享单车乱停放、堆物、暴露垃圾等情况。此前处理这种情况时,保安人员需要定期人工巡视,人工处理,存在效率低、处理不及时等问题。

现在,通过大楼数字孪生系统,智能视频监控会自动识别乱停乱放等行为,实时推送告警到保安的手环上,确保事件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并处理,实时保证步行街的整洁、美观,维护城市良好形象。

图二反映的是预防高空抛物坠物的处置过程。南京路步行街作为上海的网红打卡地,人流密度超大。经常会有消费者、游客打开建筑物的窗户,探身出窗外拍摄,一旦手机掉落,有可能砸伤人群,高坠安全隐患非常大。传统发现和缓解此类风险的手段,主要依靠人工定期排查,普遍存在效率低、成本大、难以覆盖全等问题,同时监管部门也很难随时随地便捷地获取相关的监管信息。

现在,通过安装在窗户上面的门磁传感器,一旦窗户打开,告警数据会实时回传到数字孪生系统,并反应到大楼孪生模型,实现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实时孪生同步。告警信息会通过手环的方式通知店内安保,安保接收到告警会立刻前往现场进行处置。同时,如果在处置过程中,发现已经产生坠物,可以通过一键上报按钮,主动将事件上报到区城运平台,自下而上发起应急响应管理。

图三呈现的是节假日大客流管控的处置过程。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重要的景观道和城市名片,每逢重大节假日,都会有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购物、游览,容易产生极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因此整个步行街的客流管控事关重要。过去,由于缺乏实时动态的数据以及全景可视化的视觉支撑,风险等级往往难以第一时间评判,城运中心与市场主体间也无法形成高效协同的处置机制。

现在,当步行街客流达到中高风险等级时,区城运中心会立即发布大客流预警,通过区城运平台,自上而下向南京大楼数字孪生系统发送配套处置通知。与此同时,店内安保经理通过手环收到消息,立即组织安保人员,配合启动客流管控预案:在门店出入口设立围栏、设置提示标牌,南京东路步行街侧的门关闭,不允许人员出入,正门只进不出并且严格控制人流量,河南中路侧的门只出不进。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数据显示,上海市截至目前拥有600多万辆动车、480万栋建筑物,4.75万幢高层建筑,24万台电梯等,这些都是城市运行管理中的最小单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实现整个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治理,需要从这些城市最小单元的数字化转型及数字治理着手。

从以上典型应用场景中不难发现,在大楼数字孪生的支持下,南京大楼作为城市的最小管理单元,其数字治理以更小的颗粒度、更高的精准度,以及满满的温情,将城市管理主体、市场主体及责任主体之间的上下贯通、相互联动、协同工作、精细管理推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提起精细化管理,相信大家对上海前段时间在防疫抗疫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陶瓷店里抓老鼠”式的精准、高效和温暖记忆犹新。此番通过构建大楼数字孪生,升级城市最小管理单元的数字治理,堪称上海精细化管理的又一神作!

首个1:1“活”的数字孪生,城市智能体落地迈出关键一步

城市数字化转型,或者说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甚至数字孪生,某种程度上也存在被过度消费的情况,为何上海能够屡创奇迹,频频“出圈”?究竟是怎样的数字化转型理念、技术及机制,实现了如此先进的数字治理和精细化管理?让我们接着探秘。

首先从转型理念上看,作为全国“一网统管”建设的引领者,上海一直在积极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治理新理念与新方法。如何让更多政府管理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集成、共享、融合,是摆在上海推进数字化治理面前的首要问题。去年12月,上海城市建设各方主体在“智慧上海·进而有为”上海城市峰会上联合发布城市智能体,明确了新时期上海深化城市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治理的参考架构。

何谓城市智能体?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在那次上海城市峰会上曾做过全面的阐释。他指出,未来城市应该演进成为“一体化协同、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可进化”的智能体:不仅有“脑”,还要有“眼、手、脉、心脏”等整个一体化智能协同体系,驱动治理数字化、经济数字化和生活数字化,实现治理更智慧、经济更智能、人民生活更美好。

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大脑等理念主要聚焦“脑”的思考能力,城市智能体由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四个部分组成,是以生命体、有机体的视角在审视城市的治理和日常运转。

其次从技术方案上看,据了解,作为城市智能体在上海落地的首个创新场景,本次创新成果综合运用了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河图、终端等多种先进技术,并联合了联合电科数字、维智等生态伙伴一起打造,可以说全面践行了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中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和智慧应用的四位一体。

这其中,智能交互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联接点,如同神经元,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实时感知大楼及周边环境的运行状态,并与它们实时交互;智能联接是躯干,5G、F5G、千兆WiFi、IoT等联接技术,可以实现大楼内外的万物互联、万物智联;智能中枢是大楼的大脑和决策系统,包含华为云等云基础设施,并基于它们赋能应用、使能数据、普惠AI,支撑全场景智慧应用;智慧应用是最终价值的呈现,通过与客户、伙伴的协同创新开发各种上层应用,创造多方共赢的价值。

具体实现上,各合作方首先通过空间地理数据、大楼平面/立面/切面/管线CAD图纸、建筑效果图/实拍图等相关资料,对大楼和周边进行了超精细建模,利用3D渲染引擎实现了大楼外观、内部结构和周边街道的视觉还原。接着通过接入政府业务数据、专业机构数据、物联感知数据、门店管理数据、环境数据等多维实时动态数据让大楼“活”起来,实现了基于1:1“活”的大楼数字孪生,满足市场主体和政府管理主体以生命体、有机体的视角对大楼进行感知和管理。最后,该创新项目还构建了系统化的生命体征体系,支持直观清晰地看出大楼存在的显性及隐性问题,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实时预判、实时发现、实时处置。

最后从机制层面看,本次创新成果通过将城市管理主体、市场主体及责任主体之间上下贯通、相互联动、协同工作,优化了闭环管理,探索了政府与市场主体有机联动的城市数字治理新模式。

在这一机制之下,各主体方可以说都是受益者,都可以发现参与其中的价值。政府自不必说,无论是从“一网统管”的数字治理,还是从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角度,城市管理主体都有充分的参与动力。与此同时,作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南京大楼的市场主体通过大楼数字孪生系统解决了市场管理的日常需求,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并在城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双赢。直接的责任主体更不用说,他们的工作将因数字化和智能化变得更加轻松和便捷。

可以说,正是理念、技术、机制等多维度的齐头并进,全面盘“活”,滋养了上海首个“活”的大楼数字孪生的诞生,助推城市智能体落地迈出关键一步。

公布“双百”计划,产业各方期待从1到N规模复制

“万事开头难”,随着上海城市智能体首个创新场景落地,各参与方在发布会上宣布未来将以本次发布为基础,携手打造100个上海城市智能体落地的创新场景,发展100家城市数字化转型伙伴,共同推进上海城市智能体建设,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政府方面领导表示,基于城市智能体建设,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支持城市运行管理活动中的各级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从而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实现从一栋楼到一条街、一个区、一座城,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华为上海云与计算业务部总经理张英梗表示,在这种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下,像南京大楼这样的城市智能体创新场景在未来还会有很多,他们横向相互联接和聚合,最终构成一个完整、复杂、有机的城市生命体。华为公司将与上海市政府一起,联合行业伙伴,共同努力,把这种模式打造成标杆,复制到整个上海市,乃至全国、全球。通过城市智能体的建设,最终在上海实现“感知一栋楼,联接一条街,智能一个区,温暖一座城”的美好愿景!

毋庸讳言,在轰轰烈烈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组织都身处其中,没有一个是旁观者。特别是在当前持续的疫情影响之下,产业各界应当携起手来,以终为始,从城市数字化治理切入,带动经济与生活数字化,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开创美好的明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