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场小规模血战,敲响了西晋丧钟,更揭开汉族南迁的历史大幕
原创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录于话题#三国两晋南北朝42#中国古代史205#战争史50
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大家可能如数家珍,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但若问及宁平城之战,很多人可能就懵了:宁平城在哪?谁和谁打的?此战在中国古代战史上很重要吗?对,很重要!宁平城之战从小的方面讲,决定着西晋王朝兴衰;就大而言,决定着汉民族的生死存亡!
一、大战之前
要了解宁平城之战,有两个大的历史背景是必须了解的:一是西晋武帝290年去世后,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很快就因权争而陷入长达16年的战乱漩涡,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就是“八王之乱”;二是魏晋时,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所谓“五胡”大量向中原内迁,与汉族杂居在一起。由于西晋统治者苛虐各族,加之一些少数民族统治者怀有政治野心,遂使当时汉族与诸少数民族之间、诸少数族彼此之间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战乱一触即发。
八王之乱的游戏海报
304年,匈奴贵族刘渊首先举兵叛晋,于并州建国,国号汉。匈奴军攻势凌厉,在“八王之乱”中遭到严重削弱的西晋军望风溃败,大片国土沦丧。羯、氐等族贵族趁火打劫,纷纷起兵叛晋,中原战火纷飞,一片糜烂。
汉军攻城略地,不断蚕食西晋国土。至晋怀帝永嘉初,形势已岌岌可危。京师洛阳四面交通几乎断绝:北面河东之地,基本上被刘汉占据;西面与长安、关中地区的联系,也被刘汉切断;南面,此时尚臣属刘汉的羯族首领石勒部已占领南阳、襄阳等地,并向许昌、洛阳逼近;东面,兖、青诸州被军阀王弥夺占。西晋在北方的王浚、刘琨等部,已被分割包围,无力援救京师。
鉴于京师洛阳已沦为孤城,在“八王之乱”中最后胜出,因而得以专擅朝政的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王司马越决意退回封国。不甘受司马越控制的晋怀帝对此坚决反对。二人权争,日渐激化。
永嘉四年(310年)十一月,司马越不顾晋怀帝及部分朝臣的激烈反对,决然率晋室重臣及甲士4万余人,以讨伐石勒为名,离开洛阳,出屯项县(今河南周口沈丘县),意在观望。同时,司马越还不断将洛阳周边的晋军纳入麾下,致使洛阳守卫越发空虚。
二、大战猝然爆发
从永嘉四年十一月到永嘉五年三月,司马越率重兵屯扎在项县,左右观望。这期间,石勒部攻占南阳后,又势如破竹攻占新蔡、许昌等地,直逼洛阳;困守洛阳的晋怀帝君臣对司马越也越发猜忌、指责,权争愈演愈烈;一些拥兵自重的宗室、将领桀骜不逊,虎视眈眈,意图取而代之;很多豪强大族鉴于中原板荡而举族南迁;多地流民无以聊生,纷纷起义……一切的一切,让西晋的实际“当家人”司马越焦头烂额,忧愤交加,心力尽瘁,终于在永嘉五年三月十九日病死于项县军中。
由于司马越临终前并未指定这支尚称精锐的继任指挥者,东海王世子司马毗此时与晋怀帝皆留守洛阳,不在军中,随军诸将互不宾服,为帅位而争执不下。最后诸将妥协,推举随军的最高长官,也是司马越心腹的太尉王衍为首领。擅长谈玄的王衍深知自己不过是纸上谈兵的能手,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承担统帅的重任。于是,他又推荐襄阳王司马范为首,司马范也不敢贸然接受。一时间,军队群龙无首,不知所措。
晋怀帝得知司马越死讯后,心内大快。他迅速下诏臣民,曝其罪行,贬其为县王。晋怀帝的态度,让留守洛阳及屯扎项县的东海国属臣和军队人心惶惶,担忧遭到朝廷的清算和报复。因而在继续驻守洛阳、项县,抑或返回东海国问题上,犹豫不决,分歧百出。经过10多天的犹豫、争议,司马越的部属最终决定带着司马越的棺椁返回东海国,而不是坚定地拱卫京师洛阳!
消息传开后,留在洛阳的许多王公、平民也赶紧收拾细软,加入东逃洪流中。如此大的动静,自然无法保密。石勒很快侦知到司马越的死讯,及大量西晋王公、军民东逃的讯息,便迅速抽调二三万轻骑,亲自统帅,从许昌突进,追击逃窜的晋人。而从洛阳、项县东撤的晋人成分复杂,既有士兵,更有大量平民和王公大臣,人数达到10余万人,行进迟缓。
石勒率军突袭300余里后,在苦县宁平城一带追上了这支仅走出80多里的队伍。石勒利用所部轻骑兵的快速机动优势,迅速对晋军形成了包围。他并没给晋军留出喘息、布阵待敌的时间,而是指挥所部,迅速发动攻击。一场决定西晋帝国,乃至汉族命运的关键一战,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爆发了。
因人数众多,且无名将统帅而疏于警戒的晋军骤遇强敌,很快陷入惊慌失措的状态。他们急忙就地展开防御,然军民混杂,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有效防守阵势,更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战斗力。王衍命大将钱端率部迎击石勒军,为全军展开争取时间。然而,早无战意的军队刚一接战,就迅速溃败,钱端等将领也当场阵亡。
晋军没料到前军败得如此之快,军心、民心更是大乱。战场上,或是晋朝军民枕藉伏尸,或是漫山遍野逃窜。晋朝军民虽人数众多,但大多已无战心,或死或逃或降;石勒部虽人数寡少,但斗志昂扬,且利用轻骑兵快速机动优势,对晋朝军民实施穿插分割包围的战术,尽情追逐、射杀。经过短暂的抵抗后,包括王衍在内的大部分晋朝王公、军民束手就擒。为避免数万投降者成为累赘,更为了消灭西晋有生力量,石勒下令将王衍等或降或俘的晋朝王公、军民尽数坑杀,“将士十余万人相践如山,无一人得免”。
经此一役,西晋在中原地区的有生力量已覆灭殆尽,再也无力与匈奴、羯族抗衡。不久,洛阳失陷,晋怀帝等被俘。数年后,固守长安的晋愍帝君臣被俘,西晋帝国宣告灭亡。
文史君说
宁平城之战规模虽小,持续时间虽短,但它却是决定西晋帝国及汉族命运的一次战役。西晋统治者在战前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反而因争权夺利和犹豫不决,一次次在战略、战术上犯下了致命的失误,致使军心、民心混乱,皆无意死战,十余万精锐大军及王公吏民,就这样灰飞烟灭了。自此,西晋有生力量几乎丧失殆尽,在中原战场上,处处陷入被动,再也无力与匈奴、羯族抗衡,直至亡国。这次战役的失败,不仅敲响了西晋帝国覆灭的丧钟,还导致大量汉族民众因本民族政权的崩灭,蒙受了入侵异族的肆意杀戮和掠卖,更促成了大量汉族民众为免遭厄运而向江南地区迁移的历史进程。这次战役较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虽不可同日而语,但其意义与影响却不容低估,更不能被后人遗忘。
参考文献
(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白寿彝总主编、何兹全主编:《中国通史》(第五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关注我们
专业学者团队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号首页点联系我们
稿酬优厚
原标题:《一场小规模血战,敲响了西晋丧钟,更揭开汉族南迁的历史大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