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医美凶险,整形需谨慎

2021-03-01 15: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龚进辉

众所周知,现在是看脸的时代,助推颜值经济盛行,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越来越推崇整形,使医美行业呈现快速增速态势,互联网医美成为最热的风口之一。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9年医疗美容诊疗人次突破1000万,同比增长34.29%,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则披露,2019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

在消费人群年龄层中,90后一马当先,占比高达47%,远超00后的15%。尽管后者并非主力消费人群,但极快的增长速度显示出00后医美消费观念正在快速形成。其中,学生党成为医美市场的重要客源,每年暑期都会兴起整形热,学生党带来的收入约占全年总收入的40%到50%。

颜值经济愈发火爆的另一面,是频发的整形事故。近年来,整形手术发生意外的新闻不绝于耳,致残致死者不在少数,让人触目惊心。比如,去年10月,香港富商的孙女罗贝儿在韩国整形时意外身亡,而乱象屡禁不止,不禁为医美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在合法医美机构中,有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属于违规行为;而行业黑产依然猖獗,非法开展生活美容类的店铺和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机构多达8万余家。

显然,遍地黑机构为医美生态埋下巨大隐患,成为医美事故的高发地,平均每年黑医美致残致死人数大约10万人,对于人体和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而绝大多数投诉报案无门,维权异常艰难,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身心备受煎熬。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平均一年有2万起由于医美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

《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曾指出“四黑现象”,除了黑场所之外,黑医生、黑培训、黑药品器械也不容忽视,成为医美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非法从业者比比皆是,甚至美容师、美发师、美甲师、纹绣师都能摇身一变成为医学“泰斗”,打着专家名义招摇撞骗。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他们经常以艺名混迹行业,到一个地方便更换联系方式。

同时,泛滥不止的黑培训、黑药品器械更是成为无良商家的牟利工具,没有任何资质审核和卫生监管机制,就堂而皇之地走进消费者眼帘。这些黑药品器械大多没有中文标识,没有进口批准文号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有的甚至连标签都没有。消费者使用后,短期内可能不会察觉,但随着时间推移,危害逐渐显现。

在我看来,医美乱象长期存在,一方面与监管缺失有关,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法规作为抓手来大力整顿市场,另一方面则与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局面不无关系。

为了招揽顾客,部分医美机构采取虚假宣传、低价竞争等手段。比如,一些没有医疗资质的美容院和私人诊所并不具备医美手术资格,却做着医疗美容的营生,更以国际专家、进口药品等为噱头招揽顾客,全然不顾消费者安危。别看它们吃相难看,但这招还挺管用,劣币逐渐占据市场。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正规经营的医美机构竟然干不过夸大虚假宣传的黑产,倒逼前者也走上欺骗消费者、夸大宣传之路,否则难以与捞偏门的劣币相抗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随着正规军“黑化”,在这种大环境下很难产生真正的头部企业。

鉴于黑医美已对消费者造成巨大伤害,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才能尽可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律师建议,消费者决定整形后,应与整形机构签订专门的服务合同,重点关注其中涉及各自权利义务、医疗美容项目范围及其效果、术后风险、质量保证、违约责任等条款,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求对方进行释明。

同时,消费者还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良好有效沟通,了解整个服务的操作流程、术后注意事项等。另外,整形过程中要主动向医疗机构索取并完整保留病例、诊疗记录、发票、手术流程单等相关的票证,以便日后维权有据。只有承诺一一落实在纸面上,法律才会帮助消费者兑现。

一旦消费者认为自身权益受损,应第一时间去医疗美容机构复印和封存相关病历材料,以及发票、缴费清单、术前术后的相关片子等所有与医疗美容相关的材料。如果双方之间没有有效的合同和仲裁条款,在准备好充足证据后,消费者可选择调解和诉讼两种方式解决纠纷。

种种迹象表明,医美凶险,整形需谨慎。求美者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了解完善的医美常识,知道去什么地方打针是安全的,什么样的医生才能称之为合格的整形医生,一家正规的医美机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从而树立正确的就医观,才能避免更多悲剧发生。

当然,只有从根源上杜绝非法医美,规范医美行业,才能让爱美人群正确求医、理性择医,也能还行业一方净土,让大众重拾对医美的信心。正是因为注定任重道远,反而更需要监管部门、医美从业者、消费者和媒体四方配合联动,齐发力肃清黑医美。

话说,医美本没有过错,爱美也是每个女性的权利,希望所有求美女性都能珍爱自己、远离黑医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