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今日元宵 | 灯火映万家,团圆共此时

2021-02-26 15: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元宵节的由来

01

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

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

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02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

赵之珩介绍说,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人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专家表示,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习俗

温岭的元宵习俗

你都知道哪些呢?

01

点间间亮

《温岭县续志稿》称“点间间红”,称“晚上每个房间,均烧红烛,无间无红。”《台州文化概论》称:“台州各地以十四夜为重。沿街张灯。龙灯、舞狮等出巡。男女上街观灯。每间室内都在地上点亮红烛,称‘间间亮’,橘区还在每座橘园点灯,在水上放橘灯(以橘壳盛芯油、灯草制成),其意均在形成热闹气氛,以兆国泰民安、年年丰收。”

02

吃糊糟羹

吃糊糟羹、吃元宵(汤圆)也是台州元宵节的风俗之一。所谓糊糟羹,有咸羹、甜羹之别,咸羹即以芥菜叶、冬笋、猪肉、豆腐干、油泡、黄豆、香菇、木耳、淡菜(或蛏干)等,和山粉(即番薯淀粉)或米粉,调煮成糊。如用莲子、板栗、桂圆肉、枣干肉、桂花、葡萄干、金桔饼、芝麻、花生等加山粉、藕粉,即可制成甜羹。《台州文化概论》一书中称:“元宵的节日食品叫‘糟羹’,户户制作。是夜,乡人手持小碗,逐户吃羹,祥和闹热,以来吃羹者愈多愈有彩头。”

03

彩扎鳌山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把数以百计、千计的彩灯堆叠,捆扎成山形,状若巨鳌,这就是所谓的“鳌山”。有的“鳌山”则全用竹扎纸糊,长约4米、高3米、厚度为2米,“山”上有路,有马车轿子,“山”下有桥,有船只。

“鳌山”象征着“独占鳌头”,期盼新的一年有好运降临。

04

扛台阁

“扛台阁”作为石塘镇一带传统习俗,是温岭渔区元宵文艺活动中的重要内容,流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这一活动有时可以延至正月二十几甚至是二月初。所谓“扛台阁”,就是将一张方桌、一张长桌拼在一起,反过来桌脚朝天,用各种彩纸、彩布、彩花扎成彩架,成为一个漂亮的小戏台,上面挂着雪亮的汽灯和相应的戏剧场景,里面坐着几名五六岁、七八岁长相俊俏的小孩子,化妆成诸如《楼台会》、《霸王别姬》、《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等戏剧造型,由十几个年轻力壮、热心群众性文娱活动的渔民抬着,紧跟着锣鼓和火,随着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走街串巷,遍游各村。

元宵佳节又怎么能少了

做花灯、搓汤圆的活动呢~

元 宵 节 快 乐

来自箬横镇严家桥的小朋友们在村文化礼堂做灯笼、搓汤圆,迎接传统节日元宵佳节的到来。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做灯笼、搓汤圆,让小朋友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吃着自己亲手做的汤圆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乡村七巧板志愿者 指导灯笼绘图

在田后村儿童之家,志愿者老师们为孩子们讲了元宵节的由来,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学做元宵灯笼,玩“抢小牛”活动。

圆圆的是月亮

闹闹的是锣鼓

闪闪的是花灯

甜甜的是汤圆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我们平台推出积分系统啦

想知道如何赚取吗

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就知道了~

每天的阅读分享签到积分,不容错过~

原标题:《今日元宵 | 灯火映万家,团圆共此时》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