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潜伏在疯狂减肥的人身上

2021-03-05 07: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视频,视频中是一些得了厌食症的人,正试图让自己吃点东西。

他们大多一边吃,一边忍不住地哭。

比如仅仅咬了一小口面包,就泣不成声……

(来源:微博@看我眼色行事好吧 视频片段)

吃薯条的时候,拿薯条的手却止不住地颤抖……

(来源:微博@看我眼色行事好吧 视频片段)

咬了一口食物,却突然崩溃到很难把它吞下去。

(来源:微博@看我眼色行事好吧 视频片段)

这条视频的评论里,有很多人又心疼又不理解,为什么得了厌食症的人吃饭会这么痛苦?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走进厌食症患者的世界。

大部分厌食症患者并不是没有食欲、不想吃饭,而是害怕变胖所以不敢吃饭。只有少部分厌食症患者是因为营养不良、消化功能减弱而存在真正的“厌食”。

哪怕在别人看来,他们已经瘦得惊人,但为了让自己变得更瘦,他们还是会无法自控地去节食、催吐、吃泻药、疯狂运动。

但这并不是矫情、臭美,而是一种精神疾病,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

而且厌食症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死亡率达5.1%,比抑郁症更高[1]。

作为一个健康人,你是不是也很难想象,在物质富足的今天,有这么多人等着把自己活活饿死。

对肥胖的恐惧,是厌食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

国外有研究表明,厌食症在女性群体中的患病率在0.9%~4%之间,在男性群体中的患病率在0.3%左右,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3]。

先来看看这些真实的评论。

上滑动查看全图

A4腰、直角肩、锁骨养金鱼、反手摸肚脐……这些在社交媒体上风靡的“身材标准”,似乎一直在传达一个观念——瘦=好看,胖=丑。

(来源:网络)

社会文化对“瘦”的过分推崇,以及身边人对自己身材的嘲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那些处于青春期尚不成熟的女孩——选择用极端的方式来减肥,并患上厌食症。

还有一些人是因为职业需要,比如模特、芭蕾舞者、演员、体操运动员……他们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长期节食,患上厌食症的人也不在少数。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例子是美国女演员Rachael Farrokh。

(来源:CNN)

她被厌食症折磨了10年,身高1米73,体重最轻时只有18公斤。不仅无法继续工作,甚至连走路都不能进行。

“先人留下一句问候,吃了吗,从此,人们开始为了吃而活着。而我们,用绝食来抵抗这个世界。”

某个厌食症患者聚集的角落,这段话一直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厌食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

比如父母对孩子控制欲过强,孩子可能会用拒绝进食来表达他的反抗;又比如在僵化或破碎的家庭中,孩子也许会通过绝食的方式博得关注。

这也和个人性格有关,通常来说,厌食症患者大都具有完美主义、自我评价低、异常敏感、社交能力差等特点[2]。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To the Bone(骨瘦如柴)》中,主人公艾伦在13岁的时候就经历了父母离婚、16岁时母亲患乳癌、继父对其性侵等一系列打击。

她敏感而颇有艺术天赋,是个小有名气的插画家,习惯对别人展露出漫不经心、冷漠与刻薄的形象,以此来保护自己。

(来源:《To The Bone(骨瘦如柴)》)

对生活感到厌倦与麻木的艾伦背卡路里表、节食、疯狂运动,让自己越来越瘦。

她也知道瘦骨嶙峋的自己并不美,可她无法控制自己,对艾伦来说,克制进食的欲望,是她唯一可以掌控的东西。

(来源:《To The Bone(骨瘦如柴)》)

总的来说,厌食症作为一种进食障碍,病因十分复杂,受到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4]。

恶心、想吐、沮丧……厌食症患者用这些词语来表达他们吃饭时的感受。

一开始只是刻意节食,到了后来,看见食物就会觉得恶心,在嘴里嚼来嚼去就是咽不下去,甚至胃都在抗议食物,吃下一丁点儿东西就会觉得“饱了”。

一个苹果,50大卡,一颗鸡蛋,70大卡,一杯脱脂牛奶,150大卡……他们熟背卡路里表,吃饭的时候不停计算自己又摄入了多少热量。

在厌食症患者眼中,食物并不是诱人的美味,而是一个暗含代价的魔鬼。

吞下这些食物后,获得的不是饱腹感,而是对体重上升的恐惧,仿佛自己又变成了那个无能为力、自卑、失控、“丑陋”的人。

首先,长时间的节食以及营养不良,会使得身体动用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导致肌肉、脏器组织迅速萎缩,出现以下一系列后果[2]:

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男性睾丸激素减少;

心脏受损,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甚至猝死;

皮肤干燥、头部脱发,身体上重新长满细而柔软的胎发;

长期节食还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胃缩小、胃蠕动减慢、胃排空延迟,所以厌食症患者经常会有腹胀、便秘的感觉。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伴有催吐行为,那么常常会有反酸、反胃的情况,甚至引起食管出血及反流性食管炎,增加得食管癌的风险。

营养不良还会导致大脑出现萎缩,导致厌食症患者反应迟钝、精神萎靡,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

随着病情的加重,还会出现抑郁、焦虑、强迫性思维,严重者甚至会自杀。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有厌食倾向,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且及时就医。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要如何及时发现自己或身边人的厌食症倾向?

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行为三个方面,看看有没有以下这些典型并且容易发觉的症状[2,6]。

生理异常

01

■体重明显下降、极度消瘦;

■胃痛、胃胀,脱发,皮肤干燥,怕冷;

■女性月经不调甚至停经,男性丧失性能力。

心理异常

02

■抑郁、焦虑、易怒、失眠;

■注意范围变窄,社交能力减弱。

行为异常

03

■限制或拒绝进食;

■催吐、吃泻药、过量运动;

■反复称重,在镜子中检查自己的身材。

一旦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亲人朋友有这些症状,一定要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诊断与治疗。

厌食症患者通常都会有强烈的病耻感,不敢寻求帮助,或者不知道自己得病了。

但我们需要知道,厌食症不是矫情,也不是单纯的不想吃饭,它是一种疾病,而且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精神疾病。

遗憾的是,由于厌食症的病因极为复杂,目前暂时还没有有效的医学手段能够预防厌食症,也没有专门的药物能够治愈它[6]。

医生们通常会联合营养师,先对厌食症患者进行营养治疗,以便恢复正常的体重及饮食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便秘、闭经、肝功能异常等躯体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等厌食症患者身体状况较为稳定的时候,如果抑郁、焦虑等症状仍然比较明显,医生则会考虑使用精神科药物[7]。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同时也要采用心理治疗手段,让他们转变对体重的错误认知。

除了医疗手段之外,我们更想说的是,厌食症的预防与治疗,与每一个人都有关。

在2008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人们公开宣扬以瘦为美的观念;以色列也曾在2012年立法,禁止体重低于正常标准的模特出现在广告中。

(被禁播的广告,图片来源:网络)

可能是一句“我觉得丰满点也很好看”,可能是对不论胖瘦都报以同样的善意,也可能是对那些容易引发外貌焦虑的内容说“不”,这样,也许饿着肚子不敢吃饭的人会少一点,在水流声中流泪催吐的人会少一点,在黑暗中厌弃自己的人会少一点……

不要让体重,成为这个时代的裹脚文化。

审稿专家:宋崇升 |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Arcelus J, Mitchell AJ, Wales J, Nielsen S. Mortality Rates in Pati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and Other Eating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 of 36 Studies. Arch Gen Psychiatry. 2011;68(7):724–731.

[2]张大荣.进食障碍咨询与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6-39.

[3]Watson, H.J., Yilmaz, Z., Thornton, L.M. et al.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eight risk loci and implicates metabo-psychiatric origins for anorexia nervosa. Nat Genet 51, 1207–1214 (2019).

[4]蒲佳佳, Todd Jackson. 神经性厌食症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J]. 心理科学进展, 2016, 24(012):1873-1881.

[5]陈珏.进食障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6]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norexia-nervosa/symptoms-causes/syc-20353591

[7]孔庆梅. 中国进食障碍防治指南解读[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18, 51(6):355.

【主创团队】

作者:火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