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十五赏灯,璀璨华灯背后的手艺人

2021-03-02 12: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李学立 中国摄影出版社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唐代著名诗人卢照邻这首诗,向我们描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燃灯的盛况。灯起源于秦汉时期,是当时王宫和达官贵人们的专用品,有“宫灯”之称。洛阳宫灯历史悠久,相传汉明帝刘庄夜梦金人,遂派使者赴天竺将佛教引进中国,在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并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弘扬佛教,要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夜,家家户户“燃灯礼佛”。从此,宫灯从皇宫走入民间,从洛阳走向全国,并与正月十五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

洛阳宫灯品种繁多,地方色彩浓厚,宫灯上的山水、人物画以及灯谜等,更为群众所喜爱。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洛阳宫灯背后的手艺人,虽然洛阳宫灯在2008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近年来,由于手工制作宫灯极其烦琐、效率低下,在工业化的冲击下,如今在洛阳仍坚持用手工制作宫灯的手艺人寥寥无几,八旬老人王福信和他儿子王建水、王建明便是其中之一。

口述 | 王建水

采访、整理 | 李学立

制宫灯匠王建水

我出生在宫灯世家,是洛阳宫灯的第六代传人,七八岁起就跟着父亲打下手、做宫灯。

洛阳宫灯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在种类上可分为张合架纱绸宫灯、拼装架方型彩绘宫灯、拼装架多角彩绘宫灯、玩具灯(纸灯)4 大类。各大类中又各有若干小类,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比如说,张合架纱绸宫灯又分为圆样宫灯(圆形)、老样宫灯(蛋圆形,上粗下细,翘道圆润)、清化样宫灯(焦作清化宫灯原为木架,棱角较为分明,不能撑合,洛阳人把木架改为竹篾能撑合后,还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形状,翘道比较陡)。

圆样宫灯也叫门灯,主要用于装饰大门,是洛阳宫灯的主打产品,也是目前市面上最普通、最受欢迎的宫灯。老样宫灯是老辈流传下来的最传统式样,灯型自然流畅,主要作为官衔灯和商店的字号灯,可以在灯面写上官职、姓名和店铺的字号、经营内容等。清化样宫灯过去主要销往陕西商洛地区,外甥女出嫁时,舅舅要送一对“照明灯”,灯上一面写有“五谷丰登”“长命富贵”,另一面中间画一个老寿星,周边画5 只蝙蝠,寓意“五福贺寿”。拼装架方型彩绘宫灯选材考究,骨架由木头(或竹子)雕成,能拆能卸,分类有“大白绢”“方罗汉”等。此种宫灯外裹绢纱、玻璃等,灯面主要讲究写字画画,上面写着古今诗词,绘一些人物、花鸟、山水和戏曲故事等,看起来雅致、有文化气息。但现在这种拼装架方型彩绘宫灯几乎已经没人会做了,保留下来最完整的宫灯手艺的还是传统的张合架纱绸宫灯。

历经70多道工序打磨

2017 年1 月8 日,拍摄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王建水制灯作坊。

洛阳宫灯看着简单,其实制作起来需要旋圆(旋灯座)、打孔、出线、开灯槽、钻眼、(竹子)打截、笼蒸、刮青、破篾、剔仁、刮翘道、打眼、拉丝、穿篾、上灯、安襻、装销子、捏灯、网灯、炼绸、拍浆、染色、熬胶、糊灯、补灯、剪云纸、贴汉文、镶灯、洗灯、彩绘、粘穗子、上套底等大大小小70 多道工序,牵涉到木工、竹编、铁匠、纺织、剪纸等多种手艺。我从小毛孩开始,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我做得再好他也不说好,总还要挑各种毛病),一直到十五六岁才掌握了全部技巧。我们一大家几十口人,做灯时不少人都会搭上手。

旋灯座是做灯的第一步,把干透的椴木(杨木、桐木也行)锯成短截,用斧子砍成圆形(旋圆),刨光后,放进水中浸泡两天,在滚水中煮两个小时(这样处理后木材平和、易加工,做出来的灯座不开裂、不变形),然后用凿子把中间凿空(打孔)。用锯在灯座上锯出一圈细线(出线,用于固定竹篾),再用锉锯(0.5 厘米厚、5 厘米宽、50 厘米长,两侧是锯齿,上下两面是锉)在灯座的外圈倾斜着开灯槽(开槽,用于安装灯篾。一个灯需要上、下两个灯座,灯大灯座也大,灯槽也多。七八十厘米高的老样、清化样宫灯需要30—32 个灯槽,直径1.2 米的圆灯需要44—48 个灯槽),用钻子在灯座上对称钻出两个小孔(钻眼,用于安装灯襻),再用烙铁把上灯座灯孔烙成长方形(方便撑灯),这样上下两个灯座才算做成了。

灯匠也是竹匠,因为灯篾都是用竹子做的。每年10 月父亲带着我们到洛宁的一条沟里采伐3 年以上的竹子(这里的竹子柔韧性好,结实耐用,年久不易生虫),根据做灯的大小打成短截(打截),放一年以上,用时把没有生虫的竹子在水里浸泡一周,再放在笼中蒸软(笼蒸),放到阴凉处晾干后(不能过于干燥,以防竹子变脆),刮去竹子上面的光皮(刮青,方便粘灯绸),用竹刀把竹子(从梢头)破解成一根根细灯篾(破篾),把竹篾里侧的竹节和软肉层剔掉(剔仁)。灯的形状靠竹篾内侧的厚薄长短来决定(刮翘道),比如想制作蛋圆形的老样灯,就要把灯篾上、下约1/4 处刮薄些,同时薄处要长一些;清化样的宫灯上下弧度小,薄处要刮短一些;制作常见的圆灯简单些,只把灯篾的中间处刮薄就行了。灯篾刮好后,还要把两头刮成细薄片,用小钻子钻出小孔(打眼),把买回的细铁丝拉直(拉丝),最后用铁丝把灯篾上下一根根都穿起来(穿篾)。刮灯篾是做灯的关键,洛阳宫灯伸缩自如,收藏方便,对灯篾的厚薄要求很严。灯篾太厚,制成的宫灯不美观;灯篾太薄,容易变形也不结实;竹篾厚薄不匀实,灯笼弯曲度就不均匀,整个灯型就不圆润。你看我说着简单,但功夫都在手上,手劲和力道要恰到好处。没有两年的磨炼破不好竹子,刮不好灯篾,做不好宫灯。这些工序环环相扣,必须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否则前功尽弃,要毁掉重来。

制灯作坊。

手工制作宫灯。

把用细铁丝穿好的灯篾一根根插入上下灯座的灯槽中叫上灯, 把两根钢管(或细铁棍、粗铁丝)从上灯座中穿到下灯座叫安襻(襻用于手提和撑合宫灯),把钢管上安个绊子(用于撑灯)叫装销子(如果用粗铁丝做灯襻,上部用两股,弹开短股用于撑灯)。新中国成立前没有铁管,灯匠还得会打铁,灯襻都是自己打成的细铁棍,在上面附个小销子,灯也不大,标准是尺八灯(直径60 厘米,再大的灯是改号灯)。新中国成立后的灯襻都用细钢管制成,我父亲修过雨伞,他把伞杆撑伞技术改进到宫灯中,使宫灯撑张更加稳固,张力更强。安好襻撑开灯,看灯的形状,如果哪根灯篾不合灯翘,还要对它进行修整(捏灯)。灯形圆润美观了,用结实的细线采用直线形、人字形、米字形等方法把灯篾固定好(网灯),宫灯最少要网上下两道线,大型的灯或复杂的灯要用四五道线来固定灯篾。

过去我们糊灯买的是用上等蚕丝织成的五丈绸(0.6 米宽,30 米长一卷),蚕丝外面的丝胶中裹有色素、油脂、蜡质等杂质,不经处理的绸子不光亮、染不上色、粘不上胶,用前必须精炼(炼绸)。把绸子放入皂角粉、纯碱的水中进行热煮水解。去除杂质后的绸子晶莹剔透、光亮洁白,但比较软,还要用白面(小麦面)熬成糨糊,舀到半湿半干的丝绸上,用棒槌拍打(不能揉折)进行拍浆处理(有固定绸丝的作用),最后再根据需要染成洋红、杏黄等颜色(染色)。现在的人省事多了,杭州有专门加工成的混合纺绸灯布,这种绸布颜色正、结实,透光性和散光性也好,使用起来很方便。

糊灯篾用的糨糊,主要是用小麦面粉打成的糨子,再加入一定比例的胶粉。这种胶粉是我家用驴皮、石花菜和家传秘方熬制的(熬胶,胶干后再磨成粉),黏稠性强,但火候要掌握好,不然用时容易开裂。现在粘贴云字有时用白乳胶,也要掺入这种胶粉。把糨糊均匀地平刷在一根根竹篾上,将剪好的绸布轻附在灯架上,再用刷子蘸糨糊在外面刷平(糊灯)。灯一次糊不圆,中间糊完后,还要剪些绸布把与灯座相连的部分补圆(补灯)。

剪云字、贴汉文。

灯笼糊好之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用金色锡纸(白色灯一般用蓝色锡纸)剪出一对对云字、汉文,贴在灯座的周围作装饰(剪云字、贴汉文,云字在上,汉文在下),看起来不仅美观,也预示吉祥如意。完了还要把锡纸剪成长条条,贴在灯外面的灯篾上(镶灯)。经过这么多工序,灯面上可能会脏,需用清水把脏的地方洗干净(洗灯)。还要看情况决定是否在灯上画上人物、八仙、花鸟、仕女等图案和书写文字(彩绘)。等文字、图案完全干后,再把穗子粘贴在灯的底座外面(粘穗子),在底座内加个盖子(上套底,用于放置油灯或蜡烛),这样一个宫灯才算做成了。

改革开放后,洛阳宫灯也红火过一段时间。2000 年11 月在龙门石窟荣膺世界文化遗产庆典活动中,要表演十万宫廷乐舞,主办方邀请我父亲担任了制作巨型宫灯的技术指导,并制作“武则天”出行用的整套行头。父亲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生活俭朴,只有做宫灯这一爱好,一直希望洛阳宫灯后继有人,但他也不愿意勉强孩子、孙子们,只是自己默默地坚持做灯。六妹在加拿大经商,七八年前我母亲去世后,六妹多次提出要把父亲接过去享清福,但他舍不得宫灯,始终没有同意。

2015 年8 月,86 岁的父亲突发脑梗,病愈后,他瘫痪在床,不能再做灯了,总是愁容满面、闷闷不乐。我和弟弟也退休了,就坐在父亲床边做灯,逗父亲开心。一来二去,就想起小时候跟父亲一起做灯的场景,父亲常说是靠做灯把我们兄妹7个拉扯大的。今年(2017 年)11 月21 日父亲病逝后,我和二弟建明、三弟建勇下了决心,要挑起传承王家洛阳宫灯的重担,还要做儿子、侄子、侄女的工作,把这门绝活传下去,同时也要把父亲精细入微的精神融入他们的血脉之中。

2017 年2 月26日,王建水把父亲推到洛阳青年宫广场上晒太阳时合影,9 个月后其父便病逝了。

悬挂于洛阳十字街的宫灯。

内容摘编自

主 编:李学立 白 丁

开 本:16

版 次:2020 年4 月第1 版

ISBN 978-7-5179-0946-0

原标题:《十五赏灯,璀璨华灯背后的手艺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