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兴安盟这些个人和集体获全国表彰!先进事迹看这里​

2021-02-26 16: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点击下方视频

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

2月25日上午10:30,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兴安盟有1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8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个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接受表彰!

兴安盟受表彰的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

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从大会现场发来了获奖感言!

������

全国脱贫攻坚

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

白晶莹(女,蒙古族)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及产业布局,文旅产业在经济社会建设及脱贫攻坚进程中的推动作用不断凸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走上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2.6万名科尔沁草原绣娘执针持线,绣出了新时代农村牧区的美好生活,成为了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说起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就不得不提到科尔沁草原绣娘——白晶莹,这个年过半百却激情四溢的“女强人”,正是带领科尔沁右翼中旗妇女深耕蒙古族手工刺绣的带头人。

2016年以来,白晶莹同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途径,以蒙古族刺绣文化产业为抓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旗委的坚强领导下,身兼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和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重任,通过组织动员返乡大学生们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以及筹划建立国内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扶贫车间、蒙古族刺绣培训基地、蒙古族刺绣文化博物馆、蒙古族刺绣体验区、蒙古族刺绣产业园等,并无偿设计制作出1072件刺绣产品和7000余张刺绣图案,免费提供给广大绣工及返乡就业大学生免费使用,以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和惠及百姓的为民情怀,逐步建立起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运行机制,形成了“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运营模式,逐步完善了蒙古族刺绣产业的组织架构,共引领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2.6万名妇女参与蒙古族刺绣产业,为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打下了坚实人才基础,带领贫困地区农牧民妇女开拓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截止2019年底,参与刺绣产业的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500余名绣工人均累计收入达到50000元以上。同时,白晶莹同志积极推动蒙古族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助力科尔沁右翼中旗获得“中国蒙古族刺绣之乡”“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 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成功举办万人刺绣大会并获得“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活动”大世界基尼斯纪录认证,有力推动蒙古族刺绣产业的提档升级和转型发展,实现了助力百名大学生返乡就业、培养千名刺绣技能艺术人才、带动万名妇女参与刺绣产业的经济社会成效。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陈延成 兴安盟扶贫开发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陈延成,男,汉族,196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4年8月参加工作。

兴安盟是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1年整体被纳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个旗县市中5个属于国贫,乌兰浩特市属于区贫,2015年底全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5万户、10.5万人,贫困发生率9.5%,高于全自治区3个百分点。

陈延成同志自2016年担任兴安盟扶贫办党组书记以来,加强政策研究,围绕国家“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结合兴安盟实际,提出了产业扶贫、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兜底生活救助“两挂车三张网”扶贫政策。注重产业精准,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推广实施了“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2855元提高到12517元,“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了自治区的推广。加强工作创新,组织全盟6个探索开展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工作,2019年兴安盟确定为自治区试点地区,并在全区进行推广,2020年突泉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抓党建促脱贫,围绕夯实基层干部力量,设立嘎查村扶贫专干,解决攻坚期后“有人干事”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为防止出现返贫致贫现象,面向全盟农牧民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有效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保障。目前,兴安盟5个国贫旗县市、1个区贫旗县市全部实现摘帽,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实现出列,2015年底的4.85万户10.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近年来,兴安盟根据当地实际,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了思路清晰、指导有力、政策全面,展现出了旗县市和行业部门全盟一盘棋的局面,历次自治区考评中均取得好成绩,兴安盟2016年至2020连续5年在全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被评入好的序列,兴安盟扶贫办先后荣获全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区扶贫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奖项。

陈延成同志始终牢记使命,时刻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干劲,多次为全盟脱贫攻坚事业取得出色的成绩,尤其在关键性工作和环节上,积极组织创新、正面解决问题,多次取得过突破性成就、作出过重大贡献、发挥巨大作用,是兴安盟脱贫攻坚工作的全程经历者,重要参与者,是全盟各级扶贫战线战士的带领者。在工作上,陈延成同志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他不断追求进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在兴安盟委行署、各级扶贫部门和兴安盟各组农牧民群众心中有较大影响力,连续3年获得全盟年度优秀工作者称号,2020年记三等功一次。

王树庆 兴安盟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阿尔山市明水河镇党委副书记、统战委员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心系群众献真情 不负青春不负村

王树庆扎根明水河镇8年多来,用真心换真情、凭实干出实绩、以担当聚民心、舍小家为大家,为西口村百姓的脱贫增收致富贡献着青春力量,在阿尔山这片圣洁的土地书写了精彩华章。

一、用真心换真情,吃透村情民意

2015年,王树庆主动向组织申请,到国贫旗县阿尔山市最为贫困的乡村—西口村驻村,这一驻就是六年。为切实改变西口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王树庆深入了解西口村基本情况和贫困户家里情况,寻找致贫原因,全面摸清建档立卡户的基本情况及贫困群众的所思所盼。带领村“两委”完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信息,逐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公平公正为村民做每一件事。目前全村1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37人全部致富脱贫。

真心实意的付出换来了老百姓真情流露的回报,谁家做了好吃的、新下了鸡蛋鹅蛋、新摘了瓜果蔬菜,都会想着给他送过去分享,分享收获的喜悦,分享脱贫的幸福。

二、凭实干出实绩,领脱贫促振兴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任务很重。不管是乡镇党委政府副职、还是驻村工作队负责人、或是包村领导,每一份工作岗位都有着沉甸甸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兼任至少三个工作岗位的王树庆从来没有因为任务繁重而抱怨,而是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紧盯项目建设,把好质量关,217户危房改造、125户易地搬迁、24.6公里巷道硬化等等施工现场天天能有他的身影。

在王树庆的指导和带动下,村民“种养结合”模式增收明显,“慢种慢养”生态农牧业产业园区投产增效,乡村旅游“慢生活”吸引更多游客,形成了“慢种慢养慢生活”的产业布局,村集体经济清零递增,百姓稳定增收,成为阿尔山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三、以担当聚民心,办实事解难题

农村事务千头万绪,王树庆时刻保持一颗“根在农村”的初心开展工作,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为解决村民的大事小情,有时每天接打200多个电话,因此还患上了暂时性耳力失聪。但是只要是村民家有事,哪怕是扛水泥疏通下水道他也会亲力亲为。老百姓都叫他“黑胖小子”,有困难找“树庆”,已经成为村民的思维定式。

四、舍小家为大家,战疫情显初心

王树庆一直在乡镇工作,工作单位离家虽然不远,但有时工作任务太重,经常连续一两个月回不了家。“经常想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但当老百姓打电话来的时候,或者有工作任务布置下来以后,就又把家里的事抛在脑后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这是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付出的真实写照。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王树庆带领村、社“两委”人员从大年初二开始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西口百姓的安全。积极协调村内林场、派出所等驻在单位参与防疫工作,坚守岗位、严防死守,坚决筑牢严密防线,还发动全村志愿者33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14人,统筹安排调度,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

齐晓景(女,蒙古族)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负责人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越努力,越幸运,是齐晓景非常喜欢的一句话。2020年,作为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代表,参加全国巡回宣讲活动,走进北京大学,通过云视频分享创业故事,她和老百姓们一起战胜贫困的精神感染了更多的青年创业者。

贫穷和落后,曾是她成长中最深刻的记忆。2004年,她考上了内蒙古科技大学,靠着国家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2009年,考上了大学生村官,带领科尔沁镇远峰村的老百姓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2013年,村官服务期满后,她联合另外4位大学生村官一起成立了展翼专业合作社,创办草莓采摘园,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承办研学活动,平安村成了新的旅游休闲胜地。

2014年,成立了科右前旗展翼电子商务服务站,构建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同城配送为主、外地销售为辅。村里不仅有淘宝电商平台,还有公众号、快手、抖音直播号,所有数字化的销售模式她们都一一尝试,全部产品都实现了网上销售!合作社现在拥有社员31人,冷库、保鲜库700平,自有大棚35个,签约大棚180个,产品基地12个,年收入突破300万元!

她始终记得,自己的学费是村民一块一块凑起来的;始终记得,父亲生病时银行卡上突然多出的8000块钱;始终记得,创业路上遇到困难时帮助过她的每个人、每个单位。带领老百姓走上致富路,是她的回报方式,更是承诺。2017年,合作社为贫困户量身设计了“赠鸡还蛋”“赠鸡还鸡”“赠猪还肉”三种扶贫模式。2017年以来,合作社与贫困户累计签约达367家,户均增收1300-2000元。“展翼”的扶贫带动能力得到政府的重视,2018年,科右前旗政府成立了科尔沁镇“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她被任命为中心主任。她说:我是大家“孵化”出来的,有责任帮助孵化更多的青年展翼而飞。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有素质、有情怀的青年回归家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她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业者走进乡村!

目前,展翼在全镇设置了3个孵化中心培训基地,在孵人才52名,孵化中心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手段为成员搭建学习、创业平台;下一步目标是,围绕乡村振兴目标,按照中共党员、嘎查村后备干部和创业人才三位一体的要求,将孵化中心50多名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返乡创业人员培养成才,让每个村至少有一名青年致富带头人,确保这些“金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她坚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到基层、回到家乡,“展翼”起飞!期待魅力兴安更多精彩!

侯俊(苗族) 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第一书记,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机关事务处七级职员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用心用情助脱贫 栉风沐雨赤子心

2018年,侯俊同志带着对家人尤其是未婚妻的牵挂,来到内蒙古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一线。两年多来他走遍了全村5个自然屯的每一个角落,遍访入户1200余次,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扶贫产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等方面,帮助五三村实现了人脱贫、村摘帽。他先后被评为兴安盟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0年“兴安好人”荣誉称号,收到村民感谢信5封、锦旗2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支部焕然一新

侯俊始终强化政治建设统领,以党的建设促进帮扶工作。他积极争取中国气象局办公室16万元办公物资,配备了两委班子的学习工作硬件。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学习,加强思想交流,亲自给五三村党支部讲党课12次,组织党员外出交流学习5次,大大提高了党员队伍政治素养和为民办事能力。五三村党支部2019年年初被兴安盟组织部评定为4星软弱涣散党支部,但是在侯俊的带领下,经过一年的努力整改,2019年年底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成为9金1银先进党支部。

二、坚守人民情怀,改善基础设施

侯俊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一直把解决村民生活困难作为重要工作。他积极协调140万元县级资金,完成了曹家屯、赵家屯水泥路硬化工程,解决了夏天积水冬天结冰、出行困难的问题。协调55万元资金,解决了400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保障了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协调25万元资金,帮助全村218户农户开展基础产业设施建设。积极与北京市房山区联系结对,筹集帮扶资金21万元,用于解决村民打井、房屋维修等实际困难。

三、推进产业帮扶,增强“造血”功能

打造庭院经济第一村。侯俊充分发挥五三村紫皮蒜种植的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帮助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目前全村紫皮蒜种植面积近300亩,总收入达到了240多万元,被誉为兴安盟庭院经济第一村。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争取中国气象局帮扶,2019年拨付80万元建设了五三村大田田园种植示范基地,发展乡村采摘旅游。积极争取5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目前村集体有33头牛。积极协调北京房山区帮扶资金30万元,建设了五三村紫皮蒜包装车间。中国气象局两年来共订购五三村29万元农产品。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

实践2355扶贫资产管理模式。突泉县2355扶贫资产管理模式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严格按照该模式科学管理扶贫资产3本账,有效运用扶贫资产,保证了资金的成效。

四、实施智志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侯俊着眼于“智志双扶”,为孩子创造更多更优的教育资源,组织村民开展系列文化活动,促进稳定脱贫保障不返贫。个人开办了四点半课堂,给30余名留守儿童辅导功课;邀请北京两位外籍老师,到突泉县给孩子们教授英语课程;在五三村设立世界气象日活动分会场,为孩子们开展气象科普宣传;选拔了全县13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参加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2020年12月积极协调慈善机构,给五三村捐赠了233双童鞋。侯俊用暖暖的真心与真情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他积极组织农民进夜校、活动进广场、文明进家庭系列活动,开展种养殖培训、妇女编制培训、防灾减灾知识讲座、广场舞和包粽子比赛等文体活动,激发了贫困群众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他带头拿起扫帚进行村屯卫生大扫除,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提升。《人民网》《工人日报》等24家中央媒体,专题报道了五三村在垃圾分类、环境卫生治理、厕所革命中取得的成效。

侯俊同志用真心真扶贫,动真情扶真贫,放弃个人利益,始终把村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新婚第二天毅然返回突泉工作岗位,意外脚骨折后拄着拐杖坚持回村工作,驻村期间因公发生两次车祸。2020年年初,口罩最紧缺时期,他自费为困难群众购买400只医用口罩。2020年12月,积极协调慈善机构,为五三村捐赠1.1万个医用口罩。

张骅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镇远新村第一书记,北京林业大学团委副书记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在组织需要时,主动请缨,推迟婚期投身扶贫。虽任职期满孩子新生,但面对疫情主动申请延期,用情用智夯实扶贫成效,成为群众贴心人和口碑相传的“博士书记”。

以村为家,用心帮扶。三年驻村一千多天,逐户制定脱贫方案,牵头发展“订单种植、养殖”等庭院经济模式,推进“智志双扶星级评定”计划,争取“送医下乡”、“筑路出行”等社会帮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贫困群众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的2900元提高至2020年1.2万元,59户121人全部脱贫,以全旗唯一满分成绩通过第三方验收脱贫摘帽,对村部进行全面修缮,建设完成现代化村民办事大厅,让群众办事少跑路。村党支部获全盟“脱贫攻坚优秀党支部”,村获兴安盟“美丽庭院示范村”。

党建引领、三治融合。通过“引人才、定制度、严纪律”等手段,解决党支部软弱涣散顽疾,将致富带头人,青年创业者牢牢团结在党支部周围,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村规民约我来定”等治理办法引导群众高效参与村级治理,通过“善行义举榜”“成才表率榜”评选等手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举办“趣味运动会”等把部分群众从麻将桌拉到乡村大舞台。总结凝练的“双提双带双示范”党建模式正在全盟推广应用,村获“兴安盟乡风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在全盟率先完成集体经济改革,按照“五股制”核定股权,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改革方案成全旗样板;全面推动村域环境整治,落实各户门前四包,完成“李树飘香”村域主干道绿化工程,“厕所革命”覆盖全村238户;大力推进“三务公开”制度化,探索出“五位一体一强化”三务公开模式,培树了村干部规矩意识,有效化解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群众矛盾。

兴旺产业、集体增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调整种植结构,组建远新种植专业合作社,引种“黑色系”农产品,建设完成集鲜食玉米加工、碴用玉米加工、五谷杂粮真空包装为一体的扶贫车间,打造出占地465亩的农旅融合“林新创忆园”,畅通北京销售链条,种植土地收益翻翻,三年累计销售300余万,集体经济年增收20余万。远新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兴安盟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社”。

以点带面,辐射全旗。整合全旗13家扶贫企业组成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发展协会,助力全盟40余家扶贫企业进驻“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在全盟开展首场直播带货,完成60余款扶贫农畜产品进驻北京商超,降低了疫情对扶贫产业发展影响,完成消费扶贫1600余万,收益辐射贫困群众600余人。

远新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全国森林乡村等荣誉并被自治区列为首批乡村振兴试点村。

王汉文 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吉日嘎岱嘎查驻村工作队队员,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工作人员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2006年,当自治区厅局定点帮扶兴安盟的集结号一吹响,王汉文就代表内蒙中行踏上了定点帮扶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的征程。自此,他抛舍城市的舒适,离开温馨的家,承载对爱人的亏欠,忍受对女儿的思念,1400公里的路程,数不清次数的往返。十五年的光景,沧海变桑田,王汉文从不惑之年到几近花甲,两鬓的青丝变成白发,他用十五年的坚守,帮助嘎查旧貌换新颜,成就了一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扶贫典范!

巴彦乌兰苏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牧民文化水平不高,贫困发生率高。谈起第一次走访贫困户的情景,王汉文仍历历在目,“村子当时还有很多茅草房,我知道贫困户日子不好过,但没想到会这么穷。”他说,作为金融人,我们有责任帮助村民过上好日子。翻开珍藏的“老物件”,已经脱线掉页的日记本,记满了他15年帮扶工作的点点滴滴:2006年投资10万打井10眼,2007年投资10万购买绒山羊,2009年花30万元买牛100头,2010年捐款32万为进行危房改造……。这里记载的是百姓的期盼、也是自己的青春。

王汉文每年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嘎查度过,因为要沟通协调资金和项目,“打飞的”往返于嘎查和工作单位之间,成为他另一种常态。一年近10万公里的飞行使陪伴他十几年的行李箱“光荣下岗”。正是凭借这种忘我的精神,王汉文先后协调帮扶资金150余万元,帮扶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修缮了砂石路、硬化了街巷、修建了院墙、购买了大型农机设备等。面对贫困家庭没有启动资金,无法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的现状,他协调银行230多万元的金融贷款,贫困户购置了牛和羊,养殖产业得以发展,脱贫能力不断提高。如今,嘎查家家户户种上了果树、芍药,养上了鸡鸭、牛羊,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从2000多元增加到10000多元,彻底摆脱了贫困的帽子。看着曾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们过上了吃穿不愁的生活,从低矮破旧的危草房搬进宽敞明亮的砖瓦房,王汉文甚是欣慰,“我在扎赉特旗帮扶15年了,虽然辛苦,但我无怨无悔,作为一名脱贫攻坚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别看我已经59岁了,如果需要,我依然愿意继续做一名乡村振兴的奋斗者”。

2020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承办的“我的扶贫故事”分享会上,王汉文同志作为讲述人(157家厅局单位中选取6家),分享了自己的扶贫故事。12月,兴安新闻以《弘扬蒙古马精神·身边的榜样》为题报道了王汉文同志15年真心驻守、真情帮扶的故事。内蒙古日报社、新华网、环球网、正北方网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和转载了王汉文15年倾情帮扶的感人历程,“学习强国”平台也将王汉文同志事迹转载供党员干部学习。

他也许不是一个优秀的丈夫,合格的父亲,但他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扶贫干部,合格的共产党员!

于智宝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朝阳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综合服务中心离退休管理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于智宝,中共党员,1966年1月生人,现任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朝阳村驻村干部。

2017年11月1日,经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党委推荐,51岁的于智宝到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朝阳村任起了驻村书记,驻村后他就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用执着和坚持让朝阳村快速实现了完美蜕变,该村现已由三类党支部、三类贫困村晋升为一类党支部、一类文明村、盟级文明村、自治区级文明村。

摸底数、察实情。于智宝同志接到驻村命令后,第一时间就打起背包行囊,赶赴定点村开展工作。驻村后,他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到社、访民到家,村里48户贫困户、14户边缘户情况一清二楚。

解民忧、帮民困。驻村三年多时间,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村民扶危济困。2018年他多方协调筹措资金14.26万元,建成了26米长,2.4米宽的党建文化长廊,对提升村民文化底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积极主动汇报,向上争取政策支持,通过他的详实汇报,国网蒙东电力党委出资25.5万元,为11户危房贫困户建新房。协调资金9600元,为12户贫困户打井12眼;开展爱心采购活动,为村民增加收入15万多元。

2020年积极筹措资金115万元用于新建稻米加工厂,现加工厂已建成投产,即拓展了脱贫致富之路,又为壮大集体经济年创收5万元。

聚人心、获民赞,从扶智上下功夫,制定并实施了“周例会”、“早调会”制度。被园区党工委在整个园区推广执行。连续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55天;临危不惧成功救火,为货车司机挽回了价值八万多元的财产损失;扶贫、抗疫事迹先后被央视、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报道。开展爱心助学捐款16000元,资助了8名贫困大学生。入户遍访带四宝,先后为困难群众理发200余次。在世界献血日活动中,在身体因操劳很虚弱的情况下,仍坚持献血400cc,被兴安盟卫生局授予“热血蒙面侠”光荣称号,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

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海霞讲述《勤劳书记和他的法宝》,“浓眉小眼八字胡、四大‘法宝’走江湖”于2020年5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他的扶贫故事连续两次在学习强国里播出。兴安广播电视台、兴安日报、国家电网报多次播放、报道他的扶贫故事。2020年10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抗击新冠肺炎表彰大会,于智宝同志荣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

情系扶贫、情系农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国家电网“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时刻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赵志强 兴安盟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哈日楚鲁嘎查驻村工作队队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综合技术室经理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赵志强同志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一名驻村帮扶干部,在艰苦、陌生、复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下,积极入户走访,摸清贫困户家底,精准落实扶贫产业,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一、深入走访,寻思路,找方法

赵志强几乎每天都在入户调研,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嘎查141户贫困户他不知道去了多少遍,对每户的情况他都如数家珍,贫困户也逐步接受了这个驻村扶贫干部。

二、落实产业,强执行,增效益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与村“两委”、镇结对帮扶干部对每户产业进行落实。他积极推广黑木耳扶贫项目,依托单位扶贫资金和镇政府扶贫款成立村级黑木耳菌棒生产基地,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棒;他组织村里成立了黑木耳合作社,由村副书记任理事长,村民入股共同管理分红,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致富项目,每年能够给黑木耳种植户带去万元左右的直接收益,现在黑木耳已经成为扎赉特旗特色产业之一。

三、狠抓基础,强党建,促脱贫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扶贫必先扶本扶智。在帮扶工作中,赵志强紧紧围绕党建工作,按照党建工作要求,开展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党支委会和讲授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活动中每次都给党员讲授习近平扶贫思想、最新的扶贫政策和扶贫动向,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他坚持与村两委、村民同甘共苦,为村里建设移动宽带、无线基站等通信设备,大大提升了村民了解致富信息和沟通的便利性,目前他扶贫的嘎查移动宽带和无线信号已经全覆盖。

四、强化引领,聚人心,提动力

脱贫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提高志气和智慧水平。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赵志强主动承担难度大、困难多的工作,充分调动和团结其他驻村队员、村两委成员,积极主动的服务群众。在嘎查树立脱贫致富典型、尊老爱幼模范、文明家庭等,在群众中宣传这些标杆,让群众掀起学、帮、爱、敬的风潮,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形成“我劳动,我光荣;我脱贫,我自豪”的思想。

经过他的努力工作,哈日础鲁嘎查整村提前实现脱贫,贫困户思想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2018-2019年高质量、高标准、高规格的通过了盟级、自治区级、国家级脱贫验收考核。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中共突泉县委员会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中共突泉县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自治区党委、盟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举全县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坚持以最大政治任务的站位抓好责任落实,全面构建党政统筹、尽锐出战的组织架构和职责体系。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22个专项推进组,构建“党政齐抓共管、专项扶贫统筹、行业分兵把口”的组织领导体系。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改”脱贫攻坚系列行动,按照“五级书记”抓扶贫工作部署高质量完成遍访工作,推动工作重心下沉、服务阵地前移,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示范引领作用。

坚持以第一民生工程的视角抓好政策落实,纵深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和量身举措。聚焦“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基础,大力实施“牧业再造突泉”“庭院经济”“小额信贷”“菜单式扶贫”等各项帮扶举措,引导贫困群众谋划致富产业,切实解决长远发展的后顾之忧,全方位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始终保持攻坚克难、补短强弱的工作力度和干事韧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推行“县级干部包片包乡镇、科级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户”帮联举措,全面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同时,深入开展“致贫返贫防控到户”工作,探索推行“防贫保”政策,实现常态监测和长期帮扶,稳定建立防致贫、防返贫长效机制。

坚持以绣花的功夫抓好机制建立,积极探索成果巩固、成效提升的解题办法和创新路径。探索推行“2355”扶贫资产规范化管理模式,经验做法在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作首场报告,并在全国推广。“大病县助”筑牢群众生命健康防线,“积分争星”激发自主脱贫内生动力,“扶贫专干”成功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六到村六到户”探索了脱贫攻坚与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一系列创新举措为国家顶层设计提供了基层实践案例。

目前,全县1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546户2258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2268元增长到2020年的10680元,年均增长36.3%,总增长率达到370%,于2020年3月成功退出国贫县序列,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中共扎赉特旗音德尔镇阿拉坦花嘎查支部委员会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阿拉坦花嘎查汉语译为金色的山丘,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西北方向35公里处,行政面积16.3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1980亩,辖2个自然屯,总户数596户1532人口,党员28人,积极分子11人。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8500元,集体经济收入28.44万元。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22人,均于2019年底正常脱贫。2020年初,阿拉坦花嘎查代表扎赉特旗顺利通过国家扶贫成效省级交叉考核,扶贫成效较为明显。

一是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打造阿拉坦花嘎查党群服务中心,统筹建设、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强化治理、凝聚力量、便民服务的功能作用,成为兴安盟首个党群服务中心示范样板,各地各部门多次莅临学习调研;不断规范完善“三会一课”、党员服务群众、党员创业带富、“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制度,丰富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拓展服务项目和范围,规范“小微权力清单”,确保“按章办事”,不断提高两委的执行力、服务力;以党建为引领、网格治理为手段、信息化为支撑、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网格,选聘网格员,发挥网格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实现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创新“区域化‘富民’党建”发展模式,形成了以阿拉坦花嘎查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玛尔吐、其格吐、白音花、巴彦扎拉嘎4个嘎查,通过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实现组织领富、产业带富、人才引富、文化助富、生态储富,“区域化‘富民’党建”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五个嘎查的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群众文明程度得到迅速提高。

二是脱贫攻坚效果显著。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协调帮助下,引入安格斯牛养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村集体、村民、贫困户以资金、草原、基础设施等入股,继续享受入股分红,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人口稳定增收6000元。协调农业银行2000余万元养牛贷款项目,辐射带动有能力的养殖户参与养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企业规模化养殖、农户分散养殖”的养牛产业,带动当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同时,着力发展庭院经济,带动26户参与水稻种植。在强有力帮扶措施的推动下,全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122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无“边缘户”和“监测户”,其中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伟东直接联系贫困户共5户,已于2018年均实现正常脱贫,下一步将继续采取土地流转外包、资产收益分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政策等帮扶措施,保障收入稳定,防止返贫。

三是科学规划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阿拉坦花嘎查借助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帮扶、自然环境优越和蒙元文化氛围浓厚“三大优势”,立足“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和“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脱贫、抓生态促脱贫、抓旅游促脱贫、抓农民素质提升促脱贫”的“五个定位”,对嘎查进行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安格斯肉牛养殖项目、千亩果园项目和草原漂流项目,着力把阿拉坦花嘎查建设成党建引领示范村、安格斯牛养殖专业村、蒙元文化民俗村、草原风情旅游村、生态文明村。

中共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委员会

(上下滑动查看先进事迹)

义勒力特,原名巴公府,意为“胜利”,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区以北9千米处,总面积171.6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7万人,耕地面积11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森林覆盖率为46%,地处察尔其森水库下游、位于归洮两河中间,有乌兰浩特市“后花园”的美誉。

义勒力特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6户1107人。镇党委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贯彻落实“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切实担负起了党委的主体责任,按照自治区党委、盟委和市委的安排部署,坚持传导压力,一是注重发挥镇党委的“龙头”作用。镇党委以各支部为单位建立了“五个一”的脱贫攻坚队伍,并实行“五个一”的推进模式,成立了560名市镇两级干部、101名村干部和17位驻嘎查第一书记,17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的17个扶贫工作队队伍,以大力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强化抓班子、带队伍、细管理的职责职能,组织引导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当先锋、作表率,形成了全镇上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二是注重发挥嘎查支部的“核心”作用。以“创新基层党建、助力科学发展”为目标,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服务水平、健全机制,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以实施“2351”工程、两委”换届为契机,提升服务水平,配优配强各嘎查班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镇党委因势力导,严格推行“一申请两评议三公示”的程序确定扶贫对象;按照“一业为主、多业同兴”的思路,积极鼓励嘎查“两委”创造性开展工作,依托各嘎查主导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黄家店嘎查、义勒力特嘎查为代表的水稻专业村与林果产业专业村。全镇共投入375万元,打造4个盟级、5个市级示范村、2078个示范户。

三是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镇党委为全镇在家332户农村党员家庭统一制作“共产党员户”标牌,挂牌亮户,接受群众监督;并根据嘎查农户和党员户分布特点,推行党员认领“胡同”活动,为所有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负责所认领“胡同”内环境整治、矛盾化解、综治维稳、政策宣传以及联系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注重发挥贫困人口的“主体”作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镇村两级党组织坚持不包办、不替代、不强加的原则,根据《脱贫产业奖补目录》,为贫困户提供“菜单式”服务,根据每一户的实际情况和重点需求,帮助贫困户精心配制脱贫“套餐”,得到了贫困户的一致认可。

五是注重发挥社会各方的“帮联”作用。为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乌兰浩特市委为全镇17个嘎查都安排了帮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镇党委注重调动和发挥帮联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形成从党组织到党员,从困难群众到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抓脱贫的合力。目前,中共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委员会已经与内蒙古万佳食品公司等企业或团体达成协议,通过投资回报、托养等方式,重点解决那些劳动能力弱、无劳动能力或单独发展产业效益差的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原标题:《视频!兴安盟这些个人和集体获全国表彰!先进事迹看这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