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城南旧事》丨在现实面前,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
这一次,我们的主题是“找到儿时的温暖回忆”,我们挑选了描写童年回忆的三本书,带你寻回童年的温暖回忆。
本期你将听到以下3本书:《朝花夕拾》《城南旧事》《呼兰河传》。每本书我们都找了专业作者和专业主播来解读,带你高效掌握每本书的精华内容。
现在领取「十点听书会员免费体验卡」,7天内免费收听超500本精读拆解,365本全本有声书。感兴趣的话可以拉到文末,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收听好书精讲。
你好,我们今天为你准备的书是《城南旧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你会想到什么?
有的人会想到和小伙伴一起玩玻璃弹珠的童年,会想到小学毕业典礼上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也有不少人会联想到《城南旧事》中的场景:
冬阳下“铛、铛、铛”走过的骆驼队,大街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吆喝,还有穿着棉袄打闹、脸蛋红扑扑的小孩儿……
这幅老北京的街头画卷,便是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向我们呈现的童年回忆。
有人说,童年是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那里有最淳朴的人,最真挚的感情。对于林海音来说,也是如此。
伴随着凄凄的《送别》歌声,让我们一起感受林海音的文字力量,走进她的童年生活。
林海音是一位台湾作家,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
由于经常搬家的缘故,她自小就领略到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但让她最为怀念的,还是那段在北京城的日子。
这本《城南旧事》就是林海音的自传,主人公英子的名字也是取自林海音的小名儿。
而《城南旧事》中的“城南”,指的不是别的地方,正是北京城南,林海音一家移居北京时的住处。
书中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但在孩子的眼中,可没有什么战争。成日只有那叽叽喳喳的小伙伴,唠唠叨叨的大人,还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一切残酷的现实都被孩子童稚的双眼所美化。也正因如此,才能使观众、读者感受到童心的可贵。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为你解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首先,我们将走进英子和秀贞母女的故事。
在众人认为秀贞母女是“异类”时,英子依然坚定地把两人当做好朋友,还促成母女相认,我们会了解到: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真实的未必看得到。
紧接着,我们跟随小英子,体验一次次的离愁别绪。
成长的常态就是不断相遇又分别,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而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最后,经历了一些事情的英子开始思考成长是什么,但直到父亲的离世,一直懵懂的小英子,终于成长为一个“大人”。
我们总是害怕成长太慢,但有时在现实面前,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
话不多说,下面就让我们正式开始学习吧!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真实的未必看得到
对于这世间万物,我们是如何区分虚实的呢?
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所见即所得。更有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可世界是复杂的,许多事物都不能只看表面。正如曹雪芹先生所说的那样:“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真”,更不会有纯粹的“假”。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不会相同。
接下来的故事,恰巧也是关于探讨“真实”的。
这故事呀,还要从英子初到北京城说起。
那时的英子不过快上小学的年纪,根本不晓得父母为什么要带着他们,从四季如春的台湾,来到寒风凛冽的北京城。
不过小孩子总归是不记事的,只知道自己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
英子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秀贞。
秀贞在胡同里很有名,不是因为她长得好看,也不是因为她特别能干,而是大家都知道,她就是一“疯子”。
每次英子想要跟着保姆宋妈去买菜,宋妈都会吓唬她道:“你不怕那惠安馆的疯子?”
也不怪人们这么想。当时的秀贞每天倚在门口望着行人,有时候还直直地盯着路过的小孩,看得人直发毛。
于是,路过的大人都会暗自叮嘱自家孩子:你可千万不能靠近那个疯子,不然被抓走了都不晓得。
但真要深究,又说不出什么切实的道理。
在孩子们看来,大人的成见总是那么的莫名其妙,这也怕那也怕,有时胆小得连个孩童都不如。因此,英子没有把宋妈的话放在心上。
除了秀贞,英子还认识了和她差不多大的小伙伴,妞儿。
她是在油盐店看见的妞儿。英子走进店里,碰巧见到卖货的伙计在逗弄她:“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
妞儿家是专门唱戏的,她从小就被爹妈压着学唱戏,为的就是给家里挣钱。
但妞儿不承想,在外边买个调料也会被戏耍。正当她委屈得快要落泪时,英子挺身而出,把欺负妞儿的人赶跑了。
就这样,因为英子的见义勇为,两个小女孩成为了好朋友。
妞儿的家境不大好,一身半旧的红棉袄裤,又黄又细的头发编成一条小辫儿,有些蜡黄的脸蛋儿总是透着一丝怯懦,眼底下还有两个泪坑儿。
就凭着这两个泪坑儿,街坊邻居还嘴碎道:“模样是俊的,可看上去有点福薄。”
孩子的心性最为纯朴,可在他们的心里,哪有什么贫富贵贱之分。交朋友是因为喜欢她,不是因为她的家里有多少银钱,穿的衣裳有多么漂亮。
因此,尽管大人们这么说,英子还是说不出的喜欢她。但是,英子每回想要和妞儿玩,妞儿多半都是不得空的,原因无一不是她爹叫她回去吊嗓子。
因为妞儿没空陪英子玩,所以贪玩的英子有一回便偷偷走近了惠安馆。
站在惠安馆门口的秀贞看着她,眼神透着光亮。那专注的眼神,像是透过她看到了另一个孩子,那个与她骨血相融的孩子。
英子还是小孩心性,对她而言,这时候的秀贞就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姑娘,一张俏生生的脸蛋透着一丝苍白,但拉着自己的手是那么的暖,那么的软,声音也出奇的温柔。
总之,和大人们所说的疯子模样有着天差地别。
这样好的秀贞,怎么会是疯子呢?英子心中充满了迷惑。
英子不知道,在大人们的心里,甭管什么原因,只要和大多数人行为不一样,就是“异类”。
但英子不一样,她向来是个有主见的鬼精孩子,自从上次和秀贞说过话后,英子早就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事没事便会偷偷地跑到惠安馆去找她说话。
渐渐地,秀贞也对英子敞开了心扉。
英子从她的絮絮叨叨,知道了不少故事,比如:秀贞曾经有过一个心爱的人,叫做思康。两人情投意合,相约着等思康从家里回来就结婚……
后来,思康一走就没有了消息。再后来,秀贞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你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
秀贞看着贴在墙上的年画,笑着和英子说道,眼里还泛着一丝慈爱的光。
她口中的小桂子,就是她和思康的女儿。
“英子,要是你见到了小桂子,一定要叫她快些回家,我不会打她,只要她回来。”
“英子,你说你思康叔什么时候才回来?走了也有个把月了。”……
英子静静地听着秀贞有一句没一句地念叨,也不像别人那样投来厌恶的异样眼光,反而像个绝佳的听众,有时候还会兴致勃勃地催着秀贞讲多点小桂子和思康叔的事情。
有一回,英子碰巧听到宋妈跟一个老婆子聊天,得知小桂子刚出生就被丢在了齐化门。
那一刻,英子下定决心,一定要帮秀贞找到小桂子。
可这偌大的北京城,茫茫人海,哪那么容易找到呢?但缘分呐,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正巧英子回家,就碰见了喘着气跑过来的妞儿。
她眼里噙着泪水,浑身布满了伤痕。等英子询问后,她才说出了被父母虐打的事情。
“和你说个秘密,我不是我们家亲生的……”妞儿抹了抹眼角,哽咽着说道,“我要去找我亲生的爹妈,听说他们是在齐化门捡到我的。”
齐化门?英子小小的脑袋瓜灵光一闪,像是抓住了什么了不得的线索,忽然她又想起秀贞说的,小桂子脖子后面有个胎记,会不会……
怀着一丝激动,英子拨开了妞儿的小辫儿,果不其然,她的脖子后面有一个指头大的印记。
妞儿就是小桂子!
这个发现让英子浑身发抖,她高兴地抓住妞儿的手,说要带她去找亲生母亲,两个孩子说着就往惠安馆跑去。
真是造化弄人,秀贞心心念念的、失散了六年的女儿小桂子,竟然和她住在同一条胡同里。
一天晚上,电闪雷鸣,下着倾盆大雨。
两个孩子浑身湿透地跑到了惠安馆,秀贞一眼就看到了躲在后面的妞儿。
她先是瞪大了眼睛,后来慢慢地靠近,最后带着哭腔,嘶哑着喊道:“我的小桂子!”
说着一把将也哭成了泪人的妞儿搂在怀里,母女终于团聚了。
秀贞当即就收拾起行李,拉着妞儿就要往外走,她们打算连夜坐火车去找思康叔。
英子也追了出去,可不管怎么追赶都追不上母女俩的脚步,再后来,英子听到一声尖锐的火车鸣笛声,就昏倒在了夜雨中。
等英子再次醒来,已经是在医院里了。
自己的爸爸妈妈又哭又笑地搂着她,嘴里还念叨着她的名字。
秀贞呢?妞儿呢?英子脑袋一片混沌,想问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后来,她无意间听到了母亲和宋妈的对话,才知道:秀贞和妞儿死了,死在了火车铁道下。
但太阳依旧升起,大人们却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秀贞和妞儿好似从未在这世界上存在过。
每当英子想要问些什么,母亲也总是眼神回避。
秀贞和妞儿真的存在过吗?为什么大家都说秀贞是疯子?思康叔真的抛弃了秀贞吗?妞儿究竟是不是秀贞的孩子?
英子也不知道,她什么都记不得了。
“究竟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英子坐在病床上,望着医院窗户外的天空,自言自语地说道。
她不明白,大人们总说听他们的话没错,可事实明明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为什么他们要选择视而不见呢?真实到底是什么呢?
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人生就像是一辆单行线的火车,遇到的人或事只是陪伴自己一两站的过客,他们到站了,也就到了离别的时候。
即使是被幸福包围的英子,也不得不面对这些悲欢离合。
第一个让英子懂得离别滋味的,是一个小偷。
那段时间贼闹得厉害,好几户人家都遭了贼,弄得胡同里人心惶惶,骂骂咧咧声不绝于耳。
英子没想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好”,警察一直寻寻觅觅的盗贼,却被自己不小心碰见了。
那天,英子看见了一个长相老实,一身短打裤子褂,嘴唇还有些厚的秃头男人。
“小姑娘,你几岁啦?念书了没有?”男人笑眯眯的,语气和善。
就这样,英子和男人聊了起来。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人也因此结下了奇妙的缘分。
在聊天中,男人和英子诉说了压在心底最深处的秘密:
男人小时候贪玩,没好好读书,但是他的弟弟特别争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男人为了攒钱供弟弟出国念书,被逼上了绝路,才开始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小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说完了自己的故事,男人笑着问英子。
英子摇摇头,回答道:“我不知道。我不懂什么是好人、坏人,人太多了,很难分。你分得清天跟海吗?”
在孩子看来,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就是“好”和“坏”,但好坏又该用什么去界定呢?他们不知道。
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把原本纯粹的好、纯粹的坏都搅和在一起,最后形成了灰色地带,人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男人看着眼神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英子,笑了,同时眼泪也落了下来。
两人就这么聊着,英子忘记了回家吃饭的时间,男人也忘记了尘世的肮脏烦扰。
后来,就在男人准备金盆洗手时,被便衣警察抓住了。
英子躲在人群中看着,心里特别害怕。因为她发现,那个便衣警察正是有一回问自己事情的人。
原来是自己害了那个叔叔。
英子整颗心都揪在了一起:为什么?别人说秀贞是疯子,我却喜欢她。这一回,别人又会叫这个人什么呢?他也会像秀贞一样,和自己分别吗?
究竟是什么好人,什么是坏人,到最后,英子也没有分清。
第二个让英子懂得离别滋味的,是兰姨娘。
兰姨娘是爸爸朋友的小妾,因为无法忍受夫家大房的奚落,离家出走到英子家暂住。
在英子的心里,兰姨娘是个特别温柔的存在。长得漂亮,左脸还有一处酒窝,笑起来很甜。
最重要的是,她真心实意对自己好。
可兰姨娘来了之后,英子发现自己的爸爸对她有了不一样的情感。
这让英子浑身觉得不舒服,甚至有些惊慌失措。她害怕妈妈会伤心,更害怕这个家会因为兰姨娘分崩离析。
于是,人小鬼大的英子决定守护自己的家庭。她使了一点小计谋,把兰姨娘和暂住在家的进步青年德先叔约了出来,将两人撮合。
这一来二去,事情竟真的成了。
不久之后,互生情意的两人就决定离开英子家,一起前往上海。
英子一家送别他们二人时,兰姨娘红着眼对英子说道:“英子,好好地念书,可别再招你妈生气了。”
英子也红了眼眶,心里既有愧疚,也有高兴。
即便担心兰姨娘会影响自己的家庭关系,她还是希望兰姨娘能获得幸福,因为兰姨娘也是真心待自己,所以她只能用“分别”的方式来两全。
就这样,怀揣着百般复杂的滋味,她送别了坐上马车离去的兰姨娘。
第三个让英子懂得离别滋味的,是看着自己长大的宋妈。
自打英子记事起,宋妈就已经在家里当奶妈了。
她这个人虽然唠叨,但的确勤劳能干,英子的弟弟妹妹都是她奶大的。
英子常听宋妈说起自己的孩子,她有一儿一女,是生了丫头后才到城里做的奶妈,这一晃几年就过去了。
每年宋妈的丈夫黄板儿牙都会来,宋妈将辛辛苦苦攒的钱交给他后,他才又回去。今年也不例外。
可这一回带来的却是令人心痛的坏消息。
原来,宋妈的儿子早就死了。黄板儿牙瞒了一两年,现在才说出来。
最可恶的是,宋妈的女儿也被他送给了别人。一下子儿女都没了,宋妈整个人就像是丢了魂儿似的,心如死灰。
可在当时重男轻女的旧社会,宋妈这样的事儿再平常不过。
再加上宋妈没有受过教育,即便遭受了这般剜心之痛,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不管怎样,日子总归是要过下去的。经过英子母亲的一番劝说,宋妈才抹着眼泪答应了和丈夫回家,等生了娃儿,再回到英子家。
英子自然是最舍不得宋妈的,即使平时她嫌弃宋妈唠叨,可在她心里,宋妈就像自己第二个母亲,如今要分别了,怎么能不难过?
但当时英子已经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她知道,人总是要经历分别的。
于是,她在宋妈临走前的清晨,特意从床上爬起来,轻轻地说了句“宋妈,再给我梳一次辫子吧。”
这一回,宋妈也特别和气,不再像往常那样唠叨她了。
在面对别离时,哪怕是乐观的小英子,也做不到完全释然。
英子坐在空草地上,仰头望着蓝天白云。
她想起了和自己倾诉秘密的小偷叔叔,还有总是对自己笑眯眯的兰姨娘,以及唠唠叨叨却比谁都疼她的宋妈……
“他们都还好吗?他们会不会想我呢?”英子喃喃道。
这注定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在现实面前,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
最亲的家人、朋友的相继离开,让英子快乐的童年染上了一丝忧愁的色彩,但正因如此,英子也慢慢稳重起来。
小的时候,英子就听到大人常常念叨,希望她能快高长大,要“做大人”。仿佛只有褪去童稚,真正蜕变成一个成熟的大人,一切才能完美。
可是,什么时候才能算真正的大人呢?
宋妈回老家之前,嘱咐她说:“英子,你是个大孩子了,可不能和弟弟吵架,他还小呢。”
兰姨娘上马车时对她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再惹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的那个叔叔说:“等你小学毕业了,我们就一起去看海。”
爸爸也不再把英子当作孩子,他开始让英子去做一些大人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拿着一笔钱去银行汇款。
英子心里其实非常忐忑,还没有完全从小孩转变成“大人”,她不晓得自己能不能做好,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长大。但她爱爸爸,爸爸吩咐她的任务,哪怕硬着头皮,她也会去做。
渐渐地,英子在一次次历练中成长了起来,她好像有了大人的影子。
但真正让她变成大人的,是拿到小学毕业文凭那天。
英子兴冲冲地奔回家,手里还紧紧攥着用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
可当她推开家门,家里却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在院子里玩耍,爸爸妈妈却不在。
细心的英子还发现,爸爸种在院子里的夹竹桃,不知道什么时候,凋落了。
这时候,家里的厨子老高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告诉有些不安的英子:“你妈妈从医院里打来电话,叫你赶紧去,你爸爸已经……”
剩下的话不必说出口,英子已经明白了。
她将小学文凭放在了书桌的抽屉里,上了去往医院的车子,最后看了眼院里垂落的夹竹桃。
爸爸的花儿落了。她真的要长大了。
英子曾经以为,成长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可有时候成长,只是瞬间的事。
那时的她也没有想到,人生路漫漫,还会经历无数的悲欢离合。
长大的契机有很多,可能是因为一场变故,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原本懵懂的孩子,倏地就长大了。
好了,到这里,《城南旧事》这本书就解读完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
首先,我们了解了一个关于“真实”的故事。
秀贞被大家叫做疯子,妞儿身世悲惨,但英子依旧和她们成为了好朋友,并且竭尽全力帮助她们母女团聚。
当所有人都对秀贞母女的离去保持沉默,唯有小英子一直牵挂着她们,并且将这段珍贵的友谊深藏于心,也让她开始思索“真实”到底是什么。
有时候,人们可能已经窥得真实,或是距离真实只有一步之遥,但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他们究竟是看见了,还是没看见?
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该如何定义事情的“真实”和“虚妄”?
是否能够像英子一样,用最本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这恐怕是我们一生都要思索的课题。
其次,我们了解了一个关于“离别”的故事。
英子的童年经历了许多分别,有人人喊打的小偷,险些插足自己家庭的兰姨娘,还有看护自己长大的宋妈。
人生路漫漫,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离别。但天下本就没有不散的筵席,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不管是哪一种别离,最后都会凝成珍贵的经验,陪伴我们走完一生。
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对待离别时才能“举重若轻”,笑着挥手,告别曾经相遇过的人和事。
最后,我们了解了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小学毕业的英子逐渐变得懂事,承担起了家中长女的责任,真正蜕变成了一个“小大人”。
长大,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最大的期盼,但孩子们心里,“长大”更像是一颗裹着甜美外衣的糖果,看上去滋味好极了,却有蛀牙的风险。
这本书最打动人的地方是,让我们在忙碌复杂的生活中感受到童真的可贵。
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童年之于我们,或许没有曲折、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完整的开始和结果,只有一件件难忘的小事,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回忆。
我们这本《城南旧事》就学习到这里,期待与在你下一本书相遇。
图片来源电影《城南旧事》剧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城南旧事》丨在现实面前,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