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致敬了不起的她丨李兰娟:那一双温婉的眼睛

2021-02-24 18: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致敬了不起的她:

38位中国女性抗疫故事》

精彩试读

为忠实记录中国、湖北、武汉人民抗疫的动人故事,展现中国女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光荣事迹,湖北省妇联、湖北省作协、中国妇女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了《致敬了不起的她——38位中国女性抗疫故事》一书。

33位女作家对话38位曾经战斗在湖北、武汉抗疫一线的女性,用女性的特有视角和细腻文字,共同记录一场关于生命、关于信仰、关于磨难、关于抉择、关于奉献、关于勇气的故事。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2020年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她长期耕耘在传染病教学、科研、临床一线,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显著降低肝衰竭病死率;首次提出并不断丰富感染微生态学理论,引领国际微生态发展。面对历次来势汹汹的新突发传染病,不惧安危,深入一线,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传染病、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盈盈一握手

火车疾驶。窗外,山峦,河流,依稀的晚星悬挂天空。偶尔停靠一个小站,从开启的车门外透进一些气息,植物散发的淡香,站台上行旅的感觉,掺和着日常纷纷钻进车厢。存在的感觉让人心生感念,活着的每分每秒如此美好——而千里之外,浩荡长江之畔那座城市,却正被疫情围困。那里生活着的近千万人,是父母,是孩子,是妻子,是丈夫……他们命悬一线,正渴盼被救援。

2020年2月1日,庚子春伊始,大地依然寒冷。“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和40多箱医疗物资,正奔向聚集了世人目光的武汉。这是李兰娟第二次远赴武汉:“我一生都在跟传染病作战,武汉疫情如此严重,我不会缺席。”

早在1月上旬,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江汉平原伊始,李兰娟便已寝食难安,她数次在实验室跟学生及同行探讨研究。她不能坐在斗室观望、指点,她要到现场。

挨到中旬,李兰娟再也坐不住了。1月17日,她以传染病专家身份向国家卫健委主动请缨:“希望赴武汉研判疫情!”次日,她便以国家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身份奔赴武汉。此间,大部分列车已停运,好不容易上了开往武昌的火车,她和团队成员一行三人挤在列车员休息室,就这样八个多小时,一路坐到了武汉。随后,华南海鲜市场、金银潭医院、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了解疫情扩散途径、扩散速度以及感染人员结构——令她担忧的是,医务人员感染不在少数,她感到问题的严重性。

李兰娟以她数十年传染病研究及临床经验,敏感地意识到,这种新型病毒传播速度出人意料,她提出“存在人传人”“尽快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武汉应该做到不进不出”等关键性建议后,又与专家组成员奔赴北京,作为专家组代表列席国务院常务会议汇报此次疫情的严峻性,并将在武汉提出的八条建议做了汇报。

李兰娟马不停蹄回到西子湖畔,心却留在了惊涛骇浪的前沿阵地。十多天里,她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经年的传染病研究及实战经验告诉她,这或将是一次暴发性疫情,与人类文明史上那些曾经远去或不曾远去的瘟疫一样,多少鲜活的生命如天空的繁星一般闪烁,又在病毒蚕食之下陨落。在疾病面前,人显得如此渺小、无助。

李兰娟的慈悲心自小就已显露,那时,她放牧的羊,到了年底要被牵走杀掉,她哭得伤心欲绝。从此,对生命本身的悲悯,深藏在心底——纵然一只蚂蚁,也有活下去的权利。

武汉,这座江畔城市,孕育出源远流长的文明,像闪耀的灯塔,照亮一代一代武汉人民,而它的光辉千百年来辐射至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在那个地方,无论开阔的广场、街巷,还是偏于一隅的一间小屋,那里的人,正在勉力自救、互救。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光芒,与星辰一起,穿越长空,在她心底莹莹亮着。

李兰娟再也无心入眠,披衣起床,寒冬覆盖着春的呼吸。同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郑树森把担忧藏在心底,默默地帮她整理行装,叮嘱道:“平安回来。”

一时间,鼻子发酸。1975年,两个志趣、追求相同的年轻人走在了一起,简朴的婚礼,给予他们的却是浩天厚土一般的深情。深夜里,夫妻俩列出一张长长的明细:防护服、呼吸机、口罩、人工肝——这一创新的科技曾经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这一次,她将携带这份已经赋予人间情谊的“肝脏”去往北方。与她一同前往的,还有她带领的团队。

此刻,绿皮火车载着她奔赴荆楚大地。列车上都是心急如焚的归旅。次日凌晨抵达武昌,抬腕看表:4:40——她仰望苍天,眺望着:“你们看,启明星!”

有个车站工作人员跑来,热泪盈眶,摘下帽子,一根马尾辫左右甩动,恐惧使她的双眉紧蹙,脸色苍白。她一把握住李兰娟的手,像孩子紧握住母亲的手:“李院士,您来了,你们来了,我们有救了!”

这盈盈一握手,使李兰娟深受感动,这是扑面而来的信赖。这一握手,仿佛浓雾一般笼罩着的生的渴望、死的恐惧,如晨露一般洒落。从这个工作人员身上,院士窥见这座城市担负的旷古未有的压力。李兰娟理解她的唐突,体谅她,她微笑以待。她懂得,女孩如此快慰地说出她的渴盼,肩上的担子便卸下,压力也稀释。而几乎同时,李兰娟感到肩上压上了重担。夜晚的车站,空旷,黎明前的空气,带着希冀、安慰,更有来自脚下这片土地厚重的力量。

声音里的安慰

如果说,第一次进武汉,李兰娟以资深传染病专家的身份来做精准研判,那么,二进武汉,她就是一名医生了,她最关心的是医院重症患者有多少,有多重,要怎么才能尽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随后,李兰娟带领团队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此时,天已微明,疲惫的她做了简单休整,三个小时后,她出现在医院。进入临床一线,ICU(重症监护室)和CCU(冠心病监护病房)里那些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一个个都在生死线上挣扎,眼见着死神徘徊在他们头顶,必须迅速确定有效救治方案。

新冠肺炎患者肺脏呈不同程度突变,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炎性病变。从发病第一周的咳嗽发热,到第二周可发展到持续高热,进而成为危重患者,病患出现休克以及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李兰娟果断运用她通过多年实战积攒起来的救治策略:四抗二平衡,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这些全新的救治理念和医学新技术曾给患者带来巨大福音——她希望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累积的经验,能在生命个体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一次给他们带来祥瑞。

……

本文选自《致敬了不起的她:38位中国女性抗疫故事》。

湖北省妇女联合会 编

ISBN 978-7-5127-1965-1

原标题:《致敬了不起的她丨李兰娟:那一双温婉的眼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