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应采儿怼朱丹:这样教育孩子,大错特错
原创 窈窕妈妈 窈窕妈妈
hi,我是窈窕妈妈
“孩子所有的嗜好和天赋,其实都是来自于父母的坚持。”
没想到应采儿不仅能稳住脾气火爆的老公,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一套。
前段时间应采儿和朱丹一起参加一档节目,朱丹说女儿1岁左右时,她把孩子弹钢琴的一段视频发给了一个从事音乐的朋友看,当下朋友就夸奖朱丹女儿有钢琴天赋。
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朱丹当下就和老公周一围决定——买一架钢琴吧。
听到这里,一旁的应采儿点着朱丹大喊:
大错特错了!
在应采儿看来,如果孩子想要学某样东西,一定要先充分调动起孩子想学的欲望。
她举例说jasper之前说自己想要一架钢琴,尽管当时应采儿买得起,而且她也希望儿子以后能成为一个很有音乐才华的人,但却一直没有给jasper买。
后来还故作为难地跟jasper说:
钢琴太贵了,家里没有办法买,如果你真的要的话,你要好好学,也许有一天生日时会送给你。
与其满足他所有要求,不如把他想要的东西变成一份需要等待的礼物,这样孩子才会更加珍惜。
看了应采儿这种育儿方式,才明白她和陈小春两个脾气火爆的“朝天椒”,怎么养出了jasper这样一个“小甜椒”。
因为她不仅懂得尊重孩子,更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这种教育方式的核心概念,就是强烈地激起孩子学习的欲望,这样他们才会更加珍视学习的机会,全身心地投入和坚持下来。
“欲擒故纵”的招式虽然老套,但却有用。
也许很多父母不理解,直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兴趣,难道不更好?何必跟孩子开启心理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当我们让孩子去学习某种特长知识,或者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时,其实是在让孩子实现我们的愿望:
我希望女儿将来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女孩,所以我让她去学各种舞蹈;
儿子既喜欢打电子游戏,又喜欢弹吉他,我觉得打游戏不务正业,所以我给他报了吉他兴趣班。
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当然是好事,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忘了问一问,孩子自己是否真的想学、是否能坚持下来。
认识一位妈妈——小鱼,她和朱丹一样,看到孩子在某方面有一定的天赋,或者听到孩子说自己想学点什么,就会马上安排好相关的兴趣班。
女儿三岁的时候,看到电视剧里有人写毛笔字、画国画,就对小鱼说“妈妈,我想学毛笔字”。
一听到女儿这么小就主动提出来要学习,小鱼第二天就把笔墨纸砚置办齐全了。结果女儿拿着毛笔就在宣纸上一通乱涂——有着唐伯虎乱画的气势,却没有人家作画写字的本事。
玩了五天毛笔之后,女儿就再也没碰过这套装备。小鱼说当初买了两根毛笔,另一根新的已经用来刷烧烤酱了……
后来女儿去朋友家看到尤克里里后,又说自己想学这个。
小鱼想着当初学毛笔字可能是孩子太小了,自己又不专业,这次应该专门辅导孩子一下,于是马上给女儿报名了兴趣班。
然而上尤克里里兴趣班的第二周,女儿就没了兴趣……
像小鱼这样的妈妈很常见。
给孩子报名兴趣班,通常都是第一周看着他们欢天喜地的背影离家,第二周自己拖着垂头丧气的娃去学习。
还有的父母处处为孩子的将来考虑,生怕他们输在了起跑线上。
之前网上有张很火的图片,孩子刚出生没几天,爸爸妈妈就在熟睡的孩子身边放着“高考倒计时”。
虽然这是一个玩笑,但却透露出当代父母的育儿焦虑。
记得《武林外传》中有这样一集,佟湘玉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又是围棋得奖、又是书法赢得比赛,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让莫小贝去学点什么。
一边吹箫、一边下棋,美其名曰是“双管齐下”,其实却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不仅来不及吃饭,学习也没办法专心。
而佟湘玉并不觉得这样对小贝不好,她说自己不想让小贝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但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
不论怎样的教育方式,只要能让孩子受益,其实都值得尊重。
但所有教育的前提,都应该是以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为主,激发其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才有意义。
因此我们也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当我们耗费所有精力去培养孩子时,他们真能快乐地学习、坚持获益吗?
如果不能,我们就该转换一下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不同的教育方式。应采儿推崇的这种教育方式,就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你的想法表态,影响着孩子的选择
邓亚萍作为乒乓球国手,儿子却并不喜欢乒乓球,而是爱上了电竞游戏。
尽管邓亚萍内心希望儿子也接过自己乒乓球的技能,但她还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强迫他去学习乒乓球。
在看到儿子是真正热爱电竞游戏后,还专门去电竞基地参观交流,了解并鼓励支持儿子的热爱。
谈到对儿子的教育,邓亚萍的观念是这样的:
“我不会强迫他去怎样,但是我要告诉他,我可能会给他提出来一些我的建议,甚至我对这事情的一些看法、分析。”
尊重孩子的选择,并给出自己的建议,才能让孩子懂得如何选择和坚持。
你的引导方向,牵连着孩子的情绪
激起孩子对某件事情的渴望,更重要的是想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坚持做一件事,不会产生厌烦。
上幼儿园这件事是很多家长都要面临的一个难题,第一次送孩子上学的时候,孩子哭得撕心裂肺,我们也会在离开孩子后一直担心。
因为对于孩子来讲,上学意味着和父母分离,是一种残酷的惩罚。
甚至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小时候借此吓孩子:
“你再不听话,我就要送你去幼儿园了。”
记得之前于谦讲自己儿子小时候,每做对一件事情于谦就跟他说:
“你真棒,以后一定要送你去幼儿园。”
久而久之,上幼儿园这件事情就成了儿子的一种期待。所以真正开学那天,别的小朋友都哭着离开爸爸妈妈,只有于谦的孩子特别高兴。
把孩子本来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变成一份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礼物,孩子才能消除抗拒感,积极接受。
你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我们不要用情绪去拒绝孩子。
有的父母自以为掌握了“饥饿教育法”的精髓,遇到孩子提出想要学习的要求,可能会用这种方式暂时拒绝:
“就你那三分钟热度,能学好才怪,我看你坚持不了几天。”
“你能学好了?你有那个天赋吗?你先做出点成绩来我再考虑让不让你学。”
这种带有情绪的语言,非但不能激起孩子更大的兴趣,反而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因材施教。
如果孩子已经具备某种学习天赋,也有自制力,就可以给直接提供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没必要再去费尽心思地调动他们的渴望。
如果暂时没有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天赋,也可以陪孩子多去尝试几种,在多种才艺或知识上找到孩子最感兴趣的一种。
詹姆斯·约翰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的某方面兴趣与他的志向结合起来时,那么,离成功就已经不远了。”
有了兴趣与热爱,孩子才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过程中也更易去坚持,对于自己的学习结果也会更加珍视。
当我们懂得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时,他们离学有所成也会更近一步。
孩子第一次来到人世间,我们既是他们的引路人,也是自己修行路上的通关者。
为人父母,不仅要辅助孩子充盈羽翼,更要不断学习如何引导孩子更好地成长。
如今春节已经过去,辛丑牛年正式到来。
希望今天分享的育儿心得,能在漫漫育儿路上给到大家一些帮助。
新的一年里,窈窕妈妈也愿意给大家带来更多育儿干货,共同陪伴我们孩子的成长
• End •
原标题:《应采儿怼朱丹:这样当妈,只会害惨孩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