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又被催婚?你需要了解生命史策略
撰文/ 车文漪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运营/ 杨晓
近日《你好,李焕英》热映,贾玲携一众主创在影院路演时遭遇粉丝“催婚”。一位妈妈提问:“我来八卦一下,你看我们差不多大,我都有两个孩子了,贾玲你呢?”贾玲答:“那……你有两个孩子,给我一个得了!”这段对话让人捧腹之余不禁思考:同龄人大多有对象了,而我却还没苗头,这是为什么?被催婚的心结,该如何解开?
进化心理学的生命史理论(Life History Theory)给出了可能的答案。
图/unsplash
生存还是繁衍?这是一个问题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面临着一项基本挑战——如何在生命活动中有效分配能量和资源。生物必须在两种努力之间进行权衡:(1)躯体努力,用于维持个体身心的成长;(2)繁衍努力,用于产生和抚养后代。这种权衡就是生物的生命史策略,它是一个以“快策略”和“慢策略”为两端的连续谱系。
一般而言,如果某物种生活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中,那么它更有可能采取快策略,比如快速繁殖生育的鼠类。它们努力繁衍,繁殖与自身相似基因的个体,提高后代数量。而如果某物种生活在稳定可预测的环境中,它更有可能采取慢策略,比如性发育迟缓的猩猩。它们更看重躯体努力,希望与自身相似基因的个体能存活下来,提高后代质量。
在广阔的动物王国,人类表现出相对缓慢的生命史策略。而在人类内部,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也会影响个体如何选择生命史策略。在快策略的一端, 个体优先繁衍努力,性成熟较早,有更多性伴侣,生育更多子女;而在慢策略的一端,个体优先躯体努力,更注重心智培养和技能发展,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可见,采用快策略的人倾向于早早结婚生娃,尽快完成“人生大事”,而采用慢策略的人则更有可能先投资自己,选择晚婚晚育。
图/unsplash
为什么会采用不同的策略?
有研究者把生命史策略的权衡比作一个银行账户,躯体努力是“存款”,繁衍努力是“取款”,两者互相对立,又有着紧密联系。存款越多,将来的取款就会越多。与之类似,为了将来获得更高质量的配偶,人需要加强对自身的投资。保持身体健康、取得高学历、找到好工作、获得社会地位等,这些都有助于未来更好地繁衍,还能为后代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当然,这些预期的前提是人有安稳的生存环境——人们认为自己能活得足够长久,即使采取慢策略,早晚都能体验到。但如果环境严峻或不可预测,比如发生战争、自然灾害等,人们就会采用较快的生命史策略:与其承受巨大的风险继续去“存款”, 不如尽早结婚、生儿育女,因为只有把未来的收益折现到当下,才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除了当前的居住环境,童年期的养育环境也对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家庭收入低、频繁搬家、更换抚养人、缺乏亲密关系、奖惩不统一等等,通常意味着孩子不能获得稳定的物质和情感资源,这就会促使他们日后采用快策略。
图/unsplash
快慢策略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生命史策略存在稳定的个体差异。快策略者给人健谈、社交能力强、有主导性、有魅力的印象,但同时也容易冲动,更有可能冒险。慢策略者则更深思熟虑,愿意牺牲眼前所得、投入长远利益,遵守社会规范,愿意帮助他人。
你倾向采用何种策略?来简单地测一测吧。你在多大程度同意下方的描述?请按“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打分。将分数累加,总分越高,你采用的策略就越慢。
· 做事之前我会想清楚该怎么办。
· 我会提前做计划。
· 我避免冒险。
·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与父亲/母亲保持着密切且温暖的关系。
· 在与别人发生性关系前,我会先与其建立亲密关系。
· 我常常能从自己的近亲得到情感支持和帮助。
· 我常常与朋友保持联系。
· 我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或文化活动。
下次再被催婚,不妨从生命史的角度和对方探讨一下吧!
参考文献
Belsky, J., & Pluess, M. (2009). Beyond diathesis stress: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to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5(6), 885-908.
Mittal, C., & Griskevicius, V. (2014). Sense of control under uncertainty depends on people’s childhood environment: a life history theory approach.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7(4), 621–637.
林镇超, 王燕. (2015). 生命史理论:进化视角下的生命发展观. 心理科学进展, 23(4), 721-728.
罗一君,牛更枫,陈红. (2020). 生命早期环境不可预测性对过度进食的影响:基于生命史理论. 心理学报, 52 (10), 1224-1236.
彭芸爽,王雪,吴嵩,金盛华,孙荣芳. (2016). 生命史理论概述及其与社会心理学的结合——以道德行为为例. 心理科学进展, 24(3), 464-474.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