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人类需共同应对全球性三大环境危机
由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环境污染,人类正在使地球成为一个支离破碎、越来越不适宜居住的星球。联合国18日发布了一份关于地球健康状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当前地球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及污染问题三大危机,人们必须改变与自然的关系。
因此,这份168页的报告的标题直截了当——《与自然和平相处》。
《与自然和睦相处》报告封面截图。图源:联合国环境署官网
这份新报告称,世界人民必须彻底改变对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问题的看法。为了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1世纪中叶碳中和的目标,人们必须使用更加科学的手段、作出更大胆的决策,在保护人与自然的活动中持续创新和进行投资。只有这样才能在恢复生态系统、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以及稳定的气候方面取得成就。
人类对自然“自杀式战争”
酿成三大危机
报告的主要作者罗伯特·沃森爵士表示:“我们的后代将继承一个充满极端天气事件的世界——这里海平面上升、动植物大量灭绝、有着不安全的粮食和水,以及未来暴发流行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的世界。”
沃森说:“事实上,这一紧急情况比我们几年前认为的要严重得多。”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这份报告。“太久以来,我们一直在向大自然发动一场毫无意义的、自杀性的战争。”他说,“其结果是三场相互关联的环境危机:气候破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及污染问题,它们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力。”
发布该报告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我们正在摧毁地球,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繁荣置于危险之中。”
“没有大自然的帮助,我们将无法茁壮成长,甚至无法生存,”古特雷斯说。
政策千万条,行动第一条
据媒体报道,世界距离实现保护地球的商定目标还很遥远。尽管有长期的全球保护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承诺,但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消失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联合国的这份报告称,虽然臭氧层正在慢慢恢复,但人类已经偏离了《巴黎协定》所设想的限制全球变暖的轨道。
报告表示,以目前的速度,全球变暖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目前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将使世界在2100年前至少变暖3摄氏度,这远远超过了巴黎协定中国际公认的目标。
2020年8月15日,在巴西帕拉州诺沃普罗雷索以南的亚马逊热带雨林保护区,浓烟从非法点燃引起的大火中升起。图源:CNN
人类已经在付出惨痛的代价,不仅限于日益极端的天气。根据报告,目前世界上四分之一的疾病源于与环境相关的风险,包括类似于新冠肺炎这样的疾病,以及暴露在我们自己的有毒废物中而导致的疾病。报告称,污染每年导致约900万人过早死亡。
现在可能是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报告称,考虑重新启动经济政策的国家可以抓住这一独特的历史时刻,把地球放在首位。“新冠肺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社会如何加速向可持续未来转型的动力。”
美国广播公司(ABC)19日报道称,该报告中使用“必须”一词56次,“应该”一词37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前负责人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表示,应该采取更多行动,因为行动是如此关键。
重视经济发展,更要重视自然环境
这份报告为从政府到金融机构再到个人都提供了建议。它提出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环境和全球经济。
“将自然的价值排除在外,会使投资偏离保护和恢复自然、减少污染、扩大可再生能源和更可持续地利用资源的经济解决方案,同时也无益于促进繁荣和增进福祉。”该报告认为,如果人类开始就把环境价值和环境退化,对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影响纳入考虑范围,我们的决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古特雷斯说:“我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思维转变的要求有多重要:即使在我们组织经济政策和经济数据的方式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度捕捞时GDP的增长。我们是在破坏自然,但我们却把这当作是财富的增加。”
该报告告诉各国,在计算经济运行状况时,除了国内生产总值外,还要重视自然。在我们追求财富和安全的过程中,人类必须学会珍视地质、土壤、空气和水这四种基本的“自然资本”。
联合国环境署官网报道称,2021年至关重要,即将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5)、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和气候变化大会(COP26)或许将能帮助人们转变观念,因为各国将要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标,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保护地球与自然,刻不容缓,我们需要从现在起就做出改变。正如古特雷斯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确实没有先例,但如果2020年是一场灾难,那么就让2021年成为人类开始与自然和平相处、为每个人确保拥有一个公平、公正和可持续未来的一年。”
图片来源:PIXABAY
本文摘自:科技日报
英文报告:点击原文获取
亚洲浪潮,博鳌视野
立足亚洲 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 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 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原标题:《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人类需共同应对全球性三大环境危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