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历史上著名的馊主意有哪些?

2021-02-23 16: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团队作者 朝文社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797,阅读时间:约7分钟

历史提问

历史上著名的馊主意有哪些?

答:比起各类智如泉涌的“妙策”,在每一次历史的大变局里,也总少不了各类“馊主意”的折腾。而下面要说的,则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馊上加馊”意义的几条,每一条的恶劣后果,都足以超越历史,当得一声警钟长鸣。

一、北宋“张觉事件”

说北宋的“靖康之耻”,后人都把毛病归到宋徽宗“联金灭辽”的政策上。但公平点说,虽说北宋以撕毁“百年和议”的方式去“灭辽”,反而让人家打得鼻青脸肿,最后靠了金兵帮忙才“收复”了幽州,一路不断丢人现眼,可到底还算收回了幽州要地。当时的金人呢?虽说野心滔天,但一来自家还有庞大的辽国国土要“消化”,二来更摸不清北宋虚实,一时也不敢贸然南下。

所以,当时宋金双方的有识之士,都认为金军至少要在三五年后发起南侵,其实不用三五年,哪怕有三五个月,倘若北宋能借着这个宝贵的“空窗期”抓紧经营国防,把幽州防线全力打造好,形成防御金人的坚固屏障。金军就算“满万不可敌”,想冲过来也绝非易事。

但紧接着,北宋在一件事情上的荒唐操作,让这么宝贵的机会,轻而易举就付诸东流——张觉事件。

张觉,原是辽国境内平州地区的军阀,金军灭辽时,在辽朝保持“半独立”状态的张觉也做了墙头草,不假思索投降了金兵。可待到“联金灭辽”闹剧结束后,张觉却又生出了野心,竟悍然脱离金朝自立,又遣使向北宋表忠心,是为“张觉事件”。一个难题也摆在了宋徽宗君臣面前:大宋怎么办?

其实,这事儿说难办,也好办。如果大宋想和金朝此时撕破脸,那就全力支援张觉,调集精锐和金人干一场。但很明显,刚刚进驻幽州的大宋,显然力不从心,就算张觉的效忠是真心的,大宋也是爱莫能助。所以,如果大宋想保持边境稳定,那就忠实遵守与金朝的“海上之盟”,严守“互不纳叛”的信诺,做个吃瓜群众看看热闹就好。

可偏偏此时的宋徽宗并不这么想,他既不想打仗,又想白捡张觉治下的平州要地,于是天雷滚滚的操作来了:宋徽宗竟不假思索,直接任命张觉为节度使,还派人吹吹打打送去诏书。谁知送诏书的使者刚到平州,就赶上金人把张觉一顿暴揍,张觉本人仓皇逃命,宋徽宗送来的诏书?倒是一件没丢,全被金兵缴了当战利品——先前宋军打不下幽州,那是在金军面前现眼,这次勾结张觉,更是啪啪打金人的脸。

现眼的还在后面:战败的张觉躲进了燕京,张觉的部下却还在平州地区苦苦抵抗了半年,眼巴巴盼着大宋来救。可光想捡便宜的宋徽宗呢?这下却装聋作哑了,干看着平州沦陷。逃到燕京的张觉?也被宋徽宗砍了脑袋,送到金人那边求和。

这么一顿操作,北宋可以说把大家伙全得罪:平州军民彻底心寒齿冷,大骂北宋不讲信义。金军也恼火北宋背盟,又看明白了北宋背盟背后的虚弱,侵略的野心一蹿三尺高。更严重的后果是:北宋当时镇守幽州,主要依靠辽国投降过来的“常胜军”,这些人与张觉同为昔日辽将,看到张觉这投降后的下场,哪一个心里头不犯嘀咕?“常胜军”主将郭药师就大骂说:“金人要张觉即与,若来求我药师,亦将与之乎?”

这么一来,所谓能当“屏障”的幽州防线,随着北宋这一顿胡乱操作,直接变成了火药桶。待到不久后金人打来,驻守幽州的“常胜军”一箭没放,分分钟就倒戈当了急先锋,“引导”着金军越过燕云要地,直朝着北宋都城汴京杀来……未来的那场靖康之耻,就从此埋下了伏笔。只想占便宜的宋徽宗,外加一群眼光昏聩的“能臣”,终于把大宋“作”进了深渊。

二、南明“借虏平寇”

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煤山上吊,弘光皇帝朱由崧在南京即位,组建了南明弘光政权。虽然在后人眼里,弘光政权只是个划江而治的“南明小朝廷”,但放在1644年,这小朝廷手里的牌,却好到不能再好。首先是兵力。南明坐拥当时中国最富庶的东南大地,养兵当然不成问题,仅仅在北方一线的部队,包括左良玉、黄得功、高杰、刘泽清等人加起来,就有百万之多。战斗力虽然参差不齐,但“吓唬人”还是不成问题。而当时中国北方的形势,却是乱成一锅粥:清军虽然打下了北京,却只占领了河北山东等地,山西河南等地依然在李自成手里,双方一度相持不下,另外西南还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也与北方针尖对麦芒……

这种局面下,经济兵力都是最优,且有着“正统”优势的南明王朝,可以说机会最好,无论是坐山观虎斗还是浑水摸鱼,都有着极佳的机会。可偏偏南明王朝从立国起,东林复社阉党等各路势力就掐个不停,内斗搞了一拨接一拨,而且别看这帮人斗红了眼,在对外策略方面,却又高度一致,集体对一个馊主意顶礼膜拜:借虏平寇。

借虏平寇,即借用清军的力量,还平定北方的李自成。这事儿说来可笑:在崇祯年间,明王朝陷入两线作战危局,最需要与清军议和时,正是以东林复社为代表的清流们抱团反对,到底把“和议”反对黄了。这时半壁江山丢光,清军磨刀霍霍向江南,当年反对“议和”的“精英”们,这下又言之凿凿要“借虏”。仿佛当初他们瞧不起的“鞑虏”,崇祯上吊没几天,就变成了公益无害的好朋友。

而且他们不但嚷嚷要“借虏”,还拿出了具体操作:割让山海关以及北方土地给清朝,每年给清朝十万两白银岁币,双方划江而治,几乎就是当年南宋“绍兴和议”的“近似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南明又给清朝派出了正式使团,和平的“橄榄枝”拼命摇了。为什么这么卖力?反正丢的土地也不是我家的土地,受辱也是大明受辱,只要不打仗有安生日子过,借虏就借呗。

可这群人却不明白:时代变了,大人!

清军从打进山海关的那一刻起,胃口就已不同,他们不再稀罕所谓议和,要的却是天下一统。南明的借虏平寇,恰恰帮了清军大忙,他们可以专心对付李自成,等消灭了大顺农民军后,就顺便转头南下,兵不血刃拿下南京。沉浸在“借虏平寇”美梦里的弘光君臣,“党争”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就被清军来了个一勺烩。皇位还没坐热的弘光皇帝,更被抓了俘虏,坐着囚车上了北京。

如果说崇祯的亡国,是缺乏了治国的智慧,尚有几分惹人同情之处,那么南明的馊主意,却连最后的骨头都丢尽,只剩了自私自利的算计。这样的王朝自然也毫无悬念,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参考资料:《天裂:十二世纪宋金和战实录》《明末农民战争史》

原标题:《历史上著名的馊主意有哪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