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校“十四五”规划这一年:务实高效谋新篇丨回望2020

教育之弦
2021-02-22 17: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原创 教育部规划中心 教育之弦 收录于话题#回望20205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育的改革创新也提出鲜明的时代要求。

2020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未来为导向,认真思考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动教育创新发展,希望能够更好地引领、推动、助力我们的教育面向新时代,扬帆起航。

近期,“教育之弦”将推出年终系列报道,回望2020,开局2021。

No

-Number-

05

高校“十四五”规划这一年

务实高效谋新篇

“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指导中国在变局中开新局,妥善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抓住机遇真正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引领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站起来、富起来到真正强起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四五”时期的特殊历史方位与时代使命决定了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的理念、路径、措施等将发生革命性变化。陈宝生部长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中指出,要围绕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优质均衡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的主轴,把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成一个革命性的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理解“十四五”教育规划的革命性变革,服务高校高质量做好 “十四五”规划,中心依托雄厚的专家智库和技术平台优势,于2020年11月至12月依次在成都、北京、广州三地组织开展了高校“十四五”规划专题系列培训班,邀请了全国教育规划领域的27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高校“十四五”发展政策、规划理念、战略、方法和重大问题等内容,从高等教育形式与大学发展策略、十四五”教育规划的基本方位和主要思路、中国经济发展与“十四五”规划主要思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改革趋势、教育规划定制策略与方法、高校规划编制逻辑、高校分类评价的基本思路、新时期高校专业建设、面向“十四五”的新基建和产教融合、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大学建设、高校的产教融合机制创新、新时期高校科研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主题、多维度、多层次进行了深度解读与分析。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从坚定办学方向、把握重点形成合力、构筑教育体系基础、适应新发展格局、深度参与创新发展、着力补齐短板、创新规范服务业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为高校做好“十四五”规划指明了重点方向。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分类发展、内涵建设阶段,高校多方位校际(学科间)战略合作结盟正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要充分发挥外部需求推动和内部利益驱动两大动力,坚持走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的道路。”

“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化向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时期。数智化文明必然要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体系化转变。”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指出,“与工业化文明相比,数智化文明必然要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技术的体系化转变。这意味着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组织方式、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所有这些新的革命性变革汇流起来所推动的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迁。”“数智化科技既是当前阶段具有引领性、贯穿性意义的技术革命,同时也是下一阶段科技革命深化的基础性平台。学校必须树立数字化转型的思维,建立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领导机制,把对数字化的投资放在重要位置。”

“办学和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要学习借鉴世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研究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走出特色之路。要认识到变化才是未来的常态,要紧密围绕‘培养能力’这一关键任务。”就教育内涵发生的深刻变革,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马陆亭表示,要结合“十四五”教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深入研究重大战略和政策中的“新发展格局”,充分认识到大学的面向方向和发展方向已经开始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要面向新发展格局,要在国家需求中寻找方位。高等教育要以体系建设为龙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时代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以国家和区域需求为导向,高质量做好高校规划”,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特聘专家、重庆市教委原副主任牟延林提出高校“十四五”规划的十个维度:新的办学型态理念、新的学习者培育目标、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师结构、新的专业布局、新的学科选择、新的资源汇集、新的制度设计、新的评价体系、新的大学贡献。牟延林认为,高校规划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新型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成长治理的评价,对教师能力素养提升及贡献度的评价,对课程、专业、学科的评价,对学校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专业认证等现实型态的评价、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评价等多维度综合评价。

“高校的专业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群的概念,是一个组团发展的概念。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意味着赋予青年一技之长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基本义务和责任。地方本科高校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原副院长陈永跃认为,专业集群要适应产业链和创新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将若干个面向产业链各环节或层次人才需求,且具有内在关联性的专业,按照一定的结构或规则集合在一起,实现要素创新资源共享。专业集群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对接产业链和创新链,以此调整高校内部的专业,打破专业建设严重同质化的现状。

“企业家精神也是大学的一部分。大学不仅需要学术研究,更需要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以推动整个社会发展。应用型大学要培养创业人才,完善大学的创业课程体系;要鼓励师生创业,创建宽松自由的创业氛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郝志峰认为,应用型大学要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校企合作‘双动力’不足”、“服务、引领产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实施“专业共建、师资共享、课程共创、项目共研、就业共助、资源共享”的“六共”措施,校企协同育人,共建产业学院,探索实施“双学院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专题系列培训班举办期间,学员们针对高校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如何形成新的发展机制和模式,深入推进产(科)教融合;如何适应数字化转型;如何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以及地方高校如何契合区域行业产业发展等话题诸多热点问题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广大学员纷纷表示,中心举办的高校“十四五”规划系列专题培训班,深度聚焦高校“十四五”革命性规划的新形势、新特征、新趋势、新远景,立意高远,雪中送炭,务实高效,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专家报告和学者分享帮助广大高校更好地面对“十四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改革形势,更好地理解“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新政策、新要求,提前做好“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提供了强大高效的智力支持。

原标题:《高校“十四五”规划这一年:务实高效谋新篇丨回望2020》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