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技城|如何发挥国家科学中心创新潜能

曹方  王楠  何颖
2021-02-26 13:2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先进的国家实验室、创新基地、产学研联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支持多学科、多领域、多主体、交叉型、前沿性基础科学研究、重大技术研发和促进技术产业化的大型开放式研发基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布局,直接关乎省市在全国创新大局、区域发展大局中定位,其核心是探索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并与创新规则接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科技创新平台。本文系统阐述了国家科学中心的特征和功能定位,提出在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增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能力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国中国国家科学中心大纵深、跨学科和开放式创新潜能的若干建议。

一、国家科学中心呈现出的典型特征

从系统的角度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硬件设施群与政产学研创新主体的系统集成、创新平台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有机结合;从目标定位角度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战略的集中体现;从组成要素角度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硬件设施群与政产学研创新主体的系统集成;从承担任务角度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创新平台集聚和辐射效应的有机结合。

总之,国家科学中心是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既是超大设施的硬件集群,也是支撑前沿研究的科研生态群落,呈现出综合性、国家性和开放性三大典型特征: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多种创新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组合,而是多种创新要素依托于创新活动,进行非线性的互相影响和作用,从而构成一个由多主体、多学科、多领域、多目标的研发联合体,且这个联合体的功能和特性均超越各个独立的创新要素。

表1 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建和筹建的大科学装置名称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资料整理,2021年1月

国家性。国家科学中心并不是市场自发形成,而是需要经过国家法定程序批准设立,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区域战略。国家科学中心通过汇聚多类高端创新资源,集中力量开展科学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成为国家科技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

表2 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建成和正在筹建的实验室名称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资料整理,2021年1月

开放性。国家科学中心不同于以往“单打独斗”式的创新模式,是拥有先进国家实验室、创新基地、产学研联盟等重大科技创新资源的大型开放研发基地。国家科学中心以自主创新为主基调进行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依托其优质完善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鼓励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流入,为国家科学中心持续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表3 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建成和筹建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名称

资料来源:根据文献资料整理,2021年1月

二、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

当前,我国中国已先后批准建设了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别是: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6年4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7年1月)、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7年6月)、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9年8月)。我国中国四大国家科学中心在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践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家科学中心能够推动资源在地区之间相互输送、共享共用,促进产业间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具体功能定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卡脖子”问题的根源在于基础研究薄弱,加强基础研究能力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功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基础研发力量,聚焦生命、材料、能源、物质等基础科学,其强大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于提升区域和国家的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扩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技术创新的策源地,集聚了大量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能够面向实际需求建立应用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从而解决制约大中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瓶颈问题,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创新增长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利用其地理和资源优势,可以非常明显地将技术创新扩散到所在城市和地区,对当地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是促进产学研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内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产出的战略高地,企业是技术需求的主体。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创新等方面进行长期深度合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四是培养高精尖人才,打造高层次人才高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都是由个人的创新活动构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汇聚高校、科研院所顶尖科研人才,强化人才培育与引进力度,以开展前沿研究科研项目为支撑,助推本土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以国际大科学项目为纽带,吸引海外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涌入,形成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从而打造高层次人才高地。 

三、发挥国家科学中心创新潜能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借鉴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发展经验,完善的发展规划是政府主导型科学中心成功发展的前提。作为政府主导建设的科研基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该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协调。围绕理论物理、前沿信息等战略领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需要以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为目标,重点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从国家层面,设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领导小组,协调科技、发改、工信、财政等多部门力量,对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科研布局、具体措施等方面进一步细化调整,集中资金、人才、信息、数据以及政策等创新资源要素针对国家战略科学问题予以攻关。

二是秉承开放创新理念。借鉴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等科技创新高地开放共享的理念,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促进人才、信息、资金等创新资源的流动,保证创新系统的活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内应该鼓励科研院所、新型研发组织、民营企业等主体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更加注重引入民营高科技企业、第三方服务型中介等创新主体,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转换,加强与社会各界产学研机构的合作,避免由于政府主导造成故固步自封的现象。对外应该打造国际化创新氛围,深化与欧美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科技合作,建立国际创新合作平台,联合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同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深度对接全球创新资源,鼓励国际科研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三是加强科技金融支持。完善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是科技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美国硅谷、芬兰奥卢科技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拥有完善的金融支撑体系。一方面,中央及地方政府应给予更大力度的直接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重大科研设施预研和依托设施开展科学研究的投入,支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政府财政通过引导基金、购买服务、项目贷款制等模式,将支持重点从生产方转向市场消费或需求方。另一方面,探索股权投资与信用贷款结合的投贷联动、认股期权贷款、供应链融资、中长期创业贷款、全球财务管理等模式,撬动企业、银行、担保公司、风投、创投等社会资本,建立长效化资金扶持体系。

(作者曹方、王楠、何颖均来自赛迪智库)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