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没麻酱不成活的北京人

2021-02-22 13: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不爱喝豆汁儿的北京人一抓一大把,但是不爱吃麻酱的北京人却屈指可数。

虽然在不少外地人的眼里看来,麻酱是一种相当“魔性”的存在,只要遇到它,食材原本的味道都会被麻酱特有的口感所占据。

但对北京人来说,能够“战胜”一切的麻酱,却是无法替代的圣物,在北京人的冰箱里,麻酱永远占有一席之地。

北京爱麻酱,爱得深沉,爱得大胆,爱得灵活又多变。

麻酱,即芝麻酱,由芝麻经过净料、脱皮、烘炒、磨制而成 。常见的麻酱有纯芝麻酱、混合芝麻酱等。

北京人最爱吃的应该是“二八酱” ,也就是混合芝麻酱,即两份花生酱八份芝麻酱混合而成。

花生味甜,能中和掉芝麻酱的苦味,比纯芝麻酱更好吃。这是老北京们熟悉的味道,也是饭店里最常吃到的口味。

在北京,麻酱真的可以蘸一切吗?答案是:“是的”!

最常见的麻酱组合搭配就是麻酱蘸料,老北京的铜锅涮肉和麻酱是标配。

北京人调麻酱自有一套,先来几大勺浓稠的麻酱,再加上酱豆腐和韭菜花,就成了铜锅涮肉的最好伴侣。

涮好的羊肉,往麻酱碗里那么一蘸,浓稠的麻酱完全附着在肉片上,放入口中,浓香味瞬间充满整个口腔,美味程度直接提升一个等级。

除了蘸料,作为调料,麻酱也是老北京人们饭桌上的或不可缺。

夏天少不了的凉面,基本材料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其灵魂不在面,就在于这最后浇上的几勺麻酱了。

面条混合着浓稠的麻酱,搅拌均匀后,根根挂满了麻酱。入嘴后,口感不丝毫不黏糊,花生的香浓口感再搭配上香醋的酸意,解腻又开胃!

还有以麻酱做底的爆肚,更是直接决定了一碗爆肚的好吃与否。过沸水爆熟的,本身只有食材自身的味道,配合上麻酱,这碗爆肚才有滋有味。

蘸料和调料只是小试牛刀,作为加工品的麻酱才是北京小吃的重要原材料。

比如麻酱烧饼、糖火烧等。有了麻酱,它们就是令人欲罢不能的美味,没有麻酱,这些小吃全部只是干巴巴的面疙瘩。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北京人们还发展出了麻酱蘸馒头撒白糖的经典吃法。

芝麻的香气混合着面香,白糖是点睛之笔,一口咸香一口甜,味道绝对颠覆想象。直到现在,很多老北京人们还对它念念不忘呢!

除了蘸着吃、加工进去吃,乐于发明创造的北京人,甚至还把麻酱从升华为了甜品的原材料。

像威化这种常见的甜品小吃,也能让北京人搭配麻酱玩出花样来。别说,加了麻酱的威化,还真不是什么“黑暗料理”,入口有种酱香味,比单纯的甜味更多了一份厚重。

如果以为北京人只在自己的特产上加工的话,那你可就大错特错啦!就连外地食物进京,也得“入乡随俗”。

像什么四川的麻辣烫、山西的凉皮、还有沙县的馄饨,不管是什么地方的特色,只要是来到了北京,就都得浇上一勺麻酱。

原本麻辣的麻辣烫,加了几勺子麻酱之后,又多了一份浓香醇厚。比起之前的鲜辣,小早更喜欢加了麻酱的味道,每次忍不住连汤都要喝个精光,那叫一个香呐~

一方物产和悠久饮食习惯的影响是巨大的。西汉时期,张骞从西域将芝麻带回,芝麻作为油料作物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道光年后,为解决粮食供应问题,清政府采取了一些列积极措施,以开辟北方地区的粮食供应市场。当时北京的芝麻就是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

到了八九十年代,由于物质匮乏,人们的日常生活难见油水,而用途广泛的麻酱,便理所应当地成了北京人们用来弥补油水和滋味的调味品。

到了如今,哪怕是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好了,但是麻酱依然是老北京人的心头爱。

这已经成为了北京人的饮食记忆和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代的北京胃,并将会一直持续下去。

最后,小早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年能吃多少瓶麻酱呢?除了上面的几种吃法,你们还有什么独特的麻酱吃法吗?留言告诉大家啊!

原标题:《没麻酱不成活的北京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