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时隔八年余华出新长篇《文城》,一个发生于清末民初时的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2021-02-21 19:4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时隔八年,作家余华带着全新长篇小说《文城》“回来”了。这部新作即将由新经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城》即将由新经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文城》讲述的是一个发生于清末民初时的故事,上溯至《活着》之前那个更荒蛮的时代,延展了从北至南更广阔的地理空间。在绵延的时空中,北方少爷林祥福、南方女子纪小美、乡绅顾益民、绰号“和尚”的土匪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构成了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余华说:“我们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假如文学中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我想可能就是这些。”

这一次的故事是这么开始的:“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在溪镇人最初的印象里,林祥福是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他的过去和一座谜一样的“文城”联系在了一起,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找这么一个不存在的地方。他的家乡在遥远的北方,为了一个承诺他将自己连根拔起,漂泊至此。我们会在这部新作里看到一个人和他一生的寻找,以及一群人和一个汹涌的年代。

余华

“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余华曾这样说,“我的每一次写作都让我回到南方。我现在叙述里的小镇已经是一个抽象的南方小镇了,是一个心理的暗示,也是一个想象的归宿。”在《文城》之前,余华已出版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和《第七天》五部长篇小说,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的文学奖项。

《第七天》书影

《第七天》之后,关于余华写清末民初时的那个故事,文学圈也等待了许久。一些评论家先睹为快,比如评论家丁帆说:“从庚子到辛丑,一百二十年前的一幕人生的悲剧烛照映衬着一百二十年后的人类大悲剧。让我们唯一能够记取的历史遗训就是:无论在任何灾难面前,人类只要人性的底线尚存,真善美终究是会战胜假恶丑的,这才是人 ‘活着’的真理性,唯有悲剧才能深刻地阐释出这样的人生意蕴。”评论家杨庆祥认为《文城》证明了余华依然是中国当代最会讲故事的作家之一,“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文城》的故事牢牢抓住了我,那个让我们激动的余华又回来了!”

“文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是一个江南小镇,那个“心理的暗示”“想象的归宿”,还是那片相对遥远陌生的北方土地?每一位读者都能从《文城》中得到自己的答案。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