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春首会看江苏:这个“强化班”的学员,都在思考些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21-02-20 21:2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春节后的前两个工作日,江苏多地通过召开“新春第一会”的方式,为发展“竖旗”,为干部打气。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各地在开会时均释放出“起跑即冲刺”的基调,但冲刺方法不尽相同。有的试图放大自身优势,将持续的飞奔状态延续下去;有的对过往的奔跑方式进行了反思后,改变了一条赛道,力求“弯道超车”;还有的,则是对奔跑的装备进行了升级,比如对营商环境的优化,这就好比是换了双更轻便的跑鞋……

或许这就是江苏为什么被人们称作“苏大强”或“十三太保”:排名靠前的总是保持着危机感,不会贪图“接着奏乐接着舞”的享乐时刻;而排名靠后的也并不甘做绿叶,而是总在思考如何奋起超越。尽管内部发展存在梯度和差距,但在江苏这个“强化班”中,13个设区市,甚至不少强县、特色县,都有“能打”的那一面。

而这,正是江苏这个东部经济大省,这块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拼图,能够持续保持经济活力的一大关键。

思想解放,“后进生”集体上演“意识觉醒”

继今年1月4日,也就是新年首个工作日,宿迁市委常委会放在“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泗洪县垫湖村召开后,牛年新春的首个工作日,宿迁市召开全市大会,再次聚焦“改革”。

据“宿迁发布”报道,宿迁市委书记王昊在会上表示,改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让改革创新的旗帜在宿迁大地高高飘扬。

宿迁是有改革基因的。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当年率先掀起“大包干”之时代浪花,有“江苏的小岗村”之称。

事实上,尽管经济总量在江苏13个设区市中垫底,但宿迁GDP也已突破3000亿元。这个数字,放在国内很多省份可以排到中游,甚至前三位。

但在江苏,以宿迁为代表的苏北腹地,却是经济发展的“后进生”。所以,江苏南北经济的梯度差距,导致“苏北”长期以来在江苏似乎是一种欠发达的代名词。

江苏正试图“打碎”这一固化已久的思维。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今年1月底举行的江苏“两会”期间,江苏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在参加地方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大胆破除“苏北意识”,“苏南、苏中、苏北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但绝对不能成为一种固化的意识。”他认为,一旦形成了意识,那就难以形成动力机制。

比如宿迁,娄勤俭认为,素有改革基因的宿迁,新一轮发展上要自觉地从改革上找出路、想办法,积极探索建设推进“四化”同步的集成改革先行区。

改革创新是宿迁实现“新路超越”的本钱和路径。尽管在江苏省内,宿迁总像是一个“跟跑者”,但并非没有机会成为“并跑者”,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可以为全国探路的。

苏北老区、同样也可称为沿海城市的盐城,新春首会同样传递出“意识觉醒”的信号。

2月18日,盐城市召开2020年度全市综合考核总结表彰大会。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表示,盐城要进一步摆脱传统的“苏北意识”,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坐标下,以背水一战的决心突破自我,超越极限。

澎湃新闻注意到,过去,盐城更多是“向南看”,以苏北的区域定位向南接轨上海,如今的盐城还要学会“东张西望”。因为跳出江苏来看,盐城不仅是苏北城市,更应该是沿海开放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

戴源表示,要坚持“全市都是沿海、沿海更要向海”,以系统思维纵深推进沿海发展,形成沿海与内陆板块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戴源在新春首会上说,盐城是苏北五市中,唯一列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国家给了我们定位,但没有足够实力,定位不能变成地位,关键还要靠我们自己去拼去争。”

求变突围,“中等生”反思力求“弯道超车”

相比“后进生”往往能够拿出背水一战的勇气,班里的“中等生”往往更为尴尬:成绩不上不下,追赶标兵难度大,但也无需过分担心成绩下滑。

因此对于“中等生”来说,如何调整步伐,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和“新路超越”,往往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而这其实并不亚于“后进生”进位的难度。

比如常州。这是一座有着辉煌过往的工业明星城市,靠制造业起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被人民日报盛赞“小桌子上唱大戏”。但这些年,她又有些低调,尽管人均GDP能够排进全国前十,但经济总量距万亿还有一定距离;旅游知名度不如“人间天堂”苏州杭州;在环太湖地区,存在感又不如苏州和无锡。

所以,常州该如何进位,实现“梅开二度”?常州的新春首会给出了答案。

2月18日,常州举行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常州市委书记齐家滨在大会上,间接解释了常州召开创新大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他说,常州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的关键阶段,推动创新再出发是唯一选择。他还谈到,常州靠制造业起家,而制造业要走向中高端,没有持续的创新投入是不可能实现的。

常州发达的制造业以及良好的产业基因,是创新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常州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扎实,目前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摘得中国工业“奥斯卡奖”的地级市。

然而,相比已大打“创新牌”数年的南京,常州的高校资源严重不足。此次常州创新发展大会上,常州发布了相关引才政策,分别针对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等分类施策,推出了生活补贴、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一些列服务。常州的愿景是,通过设立400亿元科创资金,撬动全社会创新投入达2000亿元规模。

下血本的背后,是在当下,苏南兄弟苏州和无锡,以及长江对岸的南通均已经迈入“万亿俱乐部”,身后还有徐州“虎视眈眈”,常州不得不着急。

2020年,常州和徐州的GDP都在7000亿~8000亿区间内,两者的差距不足500亿元。和常州一样,徐州在江苏也是个“中等生”。

徐州也不甘做“中等生”。尤其是,徐州已被明确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更该拿出“带头大哥”的风范。

2月18日,徐州召开全市招商引资暨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说起开放型经济,苏州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工业城市徐州为何重点提到开放型经济?

这源于徐州自身定位的提升。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在大会上说,徐州要进一步参与和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自身定位和比较优势,加快做强“双循环”的枢纽支撑。

澎湃新闻注意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身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徐州,南融长三角,北接京津冀,往西是中原腹地,向东又能借连云港、盐城出海。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近几年,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曾多次勉励徐州,要跳出“地级市思维”,要俯视整个区域来规划布局。

对于常州和徐州这样的“中等生”来说,改变策略,转换赛道,或许是摆脱“不上不下”的尴尬,跻身“第一军团”的关键。但对于中等偏下一些的“中等生”来说,保持增速、做大存量,或许还是当下发展的一要务。

澎湃新闻注意到,新春首会,江苏扬州、镇江等地都对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进行聚焦。营商环境就好比是“跑鞋”,营商环境更优,“跑鞋”更轻便,产业发展自然更迅猛。

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在镇江新春首会上,和与会干部分享了一句话,“寒冬落魄你不在,春暖花开你是谁”。

马明龙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政府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真正为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他说,广大企业家是镇江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对企业家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发自内心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真正形成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浓厚氛围。”

2月18日举行的扬州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大会上,扬州市委书记夏心旻向在场干部发出了三问:我们要问一问扬州营商环境还有哪些不如人意,甚至被人诟病的地方;问一问营商环境问题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问一问对标先进地区和国际标准,扬州在营商环境方面还有哪些差距?

夏心旻说,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成败、项目建设的快慢、园区发展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自加压力,“优等生”为何也有满满危机感

眼看追兵步伐紧迫,“优等生”其实也不好当。

2月18日,南京市召开“全市深化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大会”,连续第四年在新春首会上进行对标找差。

澎湃新闻注意到,过去这一年,南京可谓“战绩彪炳”。在经济总量方面,GDP三年连续跨过三个千亿级台阶,2020年GDP达1.48万亿元,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在多个领域,南京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并跑者”,甚至“领跑者”。

即便如此,南京依然存在本领恐慌。澎湃新闻从南京市新春首会上获悉,南京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过去“对标找差”,主要是“对”先进水平、“找”与发达城市的差距,属于对标存量和现实的范畴;而进入新发展阶段,则要突出“对”新发展理念、“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差距,属于对标未来和方向的范畴。

有中国“工业第一县”之称,GDP已突破4000亿(超越了不少地级市)的县级江阴市,新春首会更是释放出了满满的危机感。

在外界看来,拥有众多光环的“明星县”江阴,本可以慢悠悠地把脚步放慢一些。然而,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却在大会上“不留情面”地警示道,如果江阴仍旧躺在舒适区、平缓区,就会被长三角、被新时代所淘汰,“正所谓,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江阴新春首会的主题是重大项目攻坚。许峰说,过去常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而在激烈的区域竞合中,重大项目正是“胜负手”。

强县之争可谓风起云涌。在各类全国百强县的榜单上,江阴长期位居第二,GDP略落后于第一名昆山,二者GDP均已突破了4000亿大关。

排名第三的是张家港,2020年GDP超2700亿元。有意思的是,如果说昆山最靓的城市名片之一是“开放”,江阴是“制造”,那么排名第三的张家港,正在瞄准“创新”,并立志扛起“为全国县域创新树立旗帜”的任务。表面看起来,张家港与昆山、江阴尚有千亿以上的差距,张家港却并不甘于做“千年老三”。

2月17日,也就是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张家港市便“迫不及待”地召开全市“创新提质年”动员大会。

据张家港市官方报道,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在大会上说,之所以在假期尚未结束时就紧锣密鼓召开“新春第一会”,而且是近十年来首次,就是要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

澎湃新闻注意到,张家港市自去年起,便将创新发展作为全市发展的重点。潘国强说,张家港要以创新能级的显著提升,拓展转型升级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此战略,似乎让人看到了张家港试图打破昆山江阴“二人转”局面,构筑“三足鼎立”新格局的志气。这也不难理解,江阴明明那么出色,却又危机感满满了。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