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捕宽街“幽灵”——人类的第一次流行病学调查
原创 公卫·科普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收录于话题#公卫·科普3个
疫情期间,“流调”成了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高频词。“流调”全称为流行病学调查,是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的调查研究,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
在疫情发生期间,“流调”的目的是要搞明白:在过去一定的时间段,重点人群的行动轨迹、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儿。为了病例或跟病例密切接触人群的健康,弄清楚暴露情况、接触情况、活动轨迹与就医情况等。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理清传播链,为判定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以及划定消毒范围提供依据。所以说,流调也是为了保护其他人不被传染,控制疫情传播。“流调”发展到现在,已经自成一套科学的方法体系。
“
我们带您去看看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科学的“流调”
”
追捕宽街『幽灵』
作者:潘梅竹,公共卫生硕士,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医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务员,主要从事本科生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
我们先来认识一种疾病: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甲类法定传染病,俗称“二号病”。
↑格兰染色↑
↑电镜照片↑
霍乱的流行有相当长的历史,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公共卫生学家、现代流行病学之父——约翰·斯诺(John Snow)。斯诺于1844年获伦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麻醉医师。1848~1849年伦敦霍乱暴发,医学主流的代表人物和政府官员都相信“瘴气学说”,认为霍乱是由“瘴气” 经呼吸道传染的;而斯诺在1849年即发表了《论霍乱的传播和传播途径》论文,提出霍乱的传染不是呼吸源性而是水源性的,但并没有引起主流社会注意。
↑约翰·斯诺(1813-1858)↑
1854年8月28日,在离斯诺诊所不到十条街的宽街发生了霍乱暴发。5 天内, 127 人死于霍乱。一周内3/4的居民出于恐惧逃离社区。三周后,死亡人数达到 500 人。霍乱如“幽灵”般飘浮在宽街上空,夺人性命。斯诺为验证水源传播,开始做流行病学调查,集中精力于发生疫情的地点和死亡病例。
斯诺首创了标点地图分析方法,他把这次霍乱暴发中调查过的死亡病例标点在地图上。宽街供水站及附近的其他供水站也同时标记在地图上。
↑斯诺绘制的霍乱流行地图↑
同时,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了越来越多支持霍乱水源传播的证据。
1854年9月7日,斯诺到社区管理委员会提出宽街井水病原说并提出建议:关闭宽街井。9月8日,宽街井水泵把手卸掉,宽街井关闭。在数天时间里,已经开始下降的霍乱病死率迅速下降。9月19日,宽街最后一个霍乱病人去世。
现代公共卫生史中的伟大转折点
斯诺关闭宽街井的干预措施,不但有效地控制了已经发生的宽街霍乱爆发,还成功地预防了宽街很可能发生的第二次霍乱爆发。并且,由此在多年后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使它成为现代公共卫生史中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标志着伦敦最恶劣的霍乱暴发的终结;
人类历史上首次一个公众服务机构(地方政府)在科学理论指导上做出的有可靠证据支持的对霍乱暴发的干预决策;
斯诺也许是全面应用流行病学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群)开展现场调查的第一人,开创了公共卫生史上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和干预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的先例;
斯诺通过“流调”阻止疫情时,引起霍乱的病原体尚未被发现。本次事件中用到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参考文献
[1].曾光,黄建始,张胜年,等.中国公共卫生·理论卷.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
[2].叶冬青.公共卫生发展简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版面编辑 | 张舒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