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聊聊婚姻:那种求回报的怨气
原创 吴主任 吴主任 收录于话题#跟吴主任随便聊聊150个
吴主任您好。新年好。
开门见山,我最近想离婚。原因是我发现我对象在关于家庭话语权问题上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在他看来,谁是家里主要的经济支柱就拥有了话语权,似乎我是家里经济支柱已经变成了家里一切的道理终点。自从他要升职以来我觉得越来越严重,只要有问题矛盾,先摆出来的就是我为了这个家,我多么不得已,然后你为什么不能体谅......最后就是他很累不想讨论了,每一次都是这样。我一直觉得我对象这种想法适合找一个完全依附于他的人,才能完全被他这样左右,而我也无法理解一个受教育这么多年,还抱有这种思想和自信的是从哪里来的,大概是原生家庭吧。
比如那天说好的中午他去应酬吃个饭,下午我们带孩子回老家,可是他临时说商量晚上也吃让我自己带孩子先回,我不愿意他就说我就是跟老同事吃个饭又不出去嫖,怎么你就这么多话?谁还不求人办事吗?吵起来就是我愿意过就过,伺候不了我。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大体就这些话,可我认为第一你改变主意是你个人的问题但是却影响了我和孩子我本来就有不高兴权利,你改变没有跟我商量就通知我了,我为什么不能提出不同意?怎么能把个人问题让别人体谅说的这么理所应当?你有苦衷就这么理直气壮要求别人体谅,不然别人就是不懂事,我认为是没有教养的体现,失约在先就算对于家人就可以理所应当不抱歉吗?不嫖娼跟同事吃饭就可以随便失约家人?我就应该知足?这种道理我真是不能理解,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那些离婚家庭都因为嫖娼离的婚?我确实没有他挣得多没有他前途好,这就是家庭的道理的标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我对象世界里面人只有有用没用之分,我自然是最无用的对他事业和前途,有用的让他吃屎他都不敢喝尿,我是无用的失个信算什么呢?这样看,就真的十分合理了。
谢谢吴主任倾听,即使没有回信,祝安好。
_____________
新年好。
想不到牛年第一篇文章是聊婚姻。
因为人对爱的理解很不一样,所以在讨论感情问题时基本鸡同鸭讲。我更加认同一种说法,“坠入爱河”的那种浪漫之爱比较初级,不过是荷尔蒙驱使,所谓有感觉,有什么感觉呢,说不清楚吧。至今没有人能说清楚什么叫“有感觉”。
过日子就务实很多。很多人因为长期的婚姻生活失去了恋爱时的炽热、轻松、无责任,因此对感情有了怀疑。其实只是因为错误的预期。
婚姻里的另一半最完美的定义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朋友。当然,这是理想情况,退一步,如果两个人可以友好合作互助地走完这一生,就已经很不错了。
合作的前提是互相尊重。一言堂的话就不是平等的合作,是体系里的上下级关系。所谓的大男子主义最恶心的两点,一个是把女人当物,俗称“我的女人”,另一个就是家里的事情“我说了算”。任何缺乏尊重和商量的关系最终都会走向崩溃。意见可能有分歧,但并不是话语权的分歧,除非你觉得家庭关系还真有话语权分配。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商量着来才是正常且平等的关系。
“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还不是为了你好”这种挡箭牌是常见的幼稚。这里说幼稚并不仅仅是指自身低劣行为的遮羞布,而且本人也不会开心。这是多数人(主要是婚姻关系里的男人吧)意识不到的。
任何人在做一项自己不情愿的事情都不会持久,每一次的付出都在算计着他人的回报。生活里这种人往往一开始对谁都过分热情,然后期待对方给予加倍的热情,否则就失落,以至于开始怀疑他人和自己。这种人就属于热衷于社交但实际上完全没有社交天分的笨蛋。最终不仅没什么朋友,日子也过得郁郁寡欢。
人与人的关系如果都算计成金钱,一切行为都定个价,人就不需要朋友,也就没必要组成家庭。友好和善意首先是一种自我满足,是会让自己开心的事。一切都算计得清清楚楚的人,也许会发财得势,但非常可怜。
请人吃饭就请人吃饭,是因为就想请人吃饭,不必有任何别的企图。至于对方怎么想的,在琢磨什么,这不重要,而且任何人可能的想法比如误解什么的,也不受你控制。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自己从中受益最多。因为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人做点什么本身就充满了意义。另外聪明点看,对身边的人抱有善意,做事情不图回报,最终才可能赢得巨大回报。仔细想想这也是一种对人性的信任。
在家庭里就更是如此了,无论男人女人,都不宜抱着“我为家里付出这么多”的心态过日子。首先,不情愿的事情很难持久。其次,抱着这样的怨气生活,爆发也是迟早的事。身在其中的你感到不受尊重非常愤怒,完全可以理解。而我作为一个外人看,更同情你老公,我觉得他并不聪明。
虽然此前的“离婚冷静期”相关规定很可笑,但初衷可取,即离婚不要冲动。离婚不难,尤其双方都觉得过不下去了,就是去盖个章的事。亲密的关系被撕裂,这时双方就开始形同陌路,开始拿出计算器冷静计算了。走到这一步是让双方都挺难堪的事。
其实凭借你的描述,我感觉不到事情恶化到必须离婚的程度,并随手给你痛快的支持。只有你才清楚你老公是不是可以沟通的人,并且能愿意改变身上那种“我为家里付出这么多”的幼稚生活态度。
冷静下来,多多沟通,相信你自己会有答案。
原标题:《那种求回报的怨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