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你家那么远,为什么会选择来深圳?
原创 Hiroaki 深圳之窗
几乎每一年,都会听到很多人说,这次过年回老家,就再也不会来深圳了。
但等到真的决定离开的时候,反而会明白,原来要离开这座自己奋斗了这么久的地方并不容易。
而同样是在这段时间,有一批正准备过完年来深圳闯一闯的人,决定来深圳拼一拼。
可能是不安于室,可能是不想一辈子做着无聊的工作,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日子。所以对他们来说,能实现理想的深圳一点都不远。
在这里启航,也意味着开启新生活的机会。
老家空气好,房价低,24小时道路都是非繁忙时间,按道理来说在小城市生活,少了压力还能提前养老,理应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可是,30岁不到,很多人并不想就这样度过。
来到深圳之前,小郑在老家呆了两年。当小学老师,福利好,工作稳定,且假期长。但她并不安于现状。她一心想着继续晋升,自我提升还参加考试。
但这一切,却被身边人认为没必要。有人说她是白费力气,在小城市有个好事业,还不如找个好老公。
这些话她都听得太多太多了,平日被爸妈催婚催生,也导致她意识里有一个声音,成为全职主妇才是她最正确的人生选择。
很多同学都去了大城市,回来一聚会,听说他们有人事业有成,有人在大公司里面担任要职。这一切都仿佛在她心里成为了荆棘,包裹自己劲头的同时还刺痛自己。
她反问自己,这样耗着真的甘心吗?
没想到,最后她真的踏出了那片土地来到了深圳,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在这里非但不突兀,甚至还有点平庸,这反而让她高兴,因为这里仿佛提供着一切美好的因素,等待着她来。
对于深圳这座城市,她是这里的新人,同时也增加了一点新鲜度。
刚来到深圳,可能会好奇,不管是道路还是人来人往的餐厅,人们的话题似乎始终离不开拼事业,如何搞钱等等。听着那些关于财富,名声,智慧的话题,就感觉自己的内心也有点莫名的悸动。
看着在咖啡厅开会的人,都会莫名羡慕他们的忙碌,他们那种充实的事业感,对于一字一句的纠结,还有眼里的光,都在说他们正在奔向的那一条,是名为“成功”的路。
对于刚踏足这里的年轻人,论经验还非常稚嫩,但看似一无所有的他们也更多青春、活力和不怕犯错的勇气。
对他们来说,多一个选择,更多样的生活方式,都成为他们来到深圳的诱因。
如果生活过得不够舒坦,来深圳看看,是不是也不错?
留下有留下的原因,出来自然也有出来的理由。
来深圳当然不止兴奋,难免也会有不安,离开生活多年的老家,新生活的一切都是未知。在这座城市照顾自己,是第一节必修课。
“我来这里之前甚至不会做饭,连米饭要放多少水都不知道,在老家都是父母做好饭给我吃的。”同事说起这件事还略显不好意思。
这里遍地的共享单车,所到之处都能使用手机支付,老家也有,只是还没这么普及。甚至这里的外卖跟打车,都在让这座城市变得没有了缝隙。
那个同事还发过一次高烧,大半夜烧到38.5度,她打开了手机点击了24小时送药上门的服务,她说,“是有点晕的,但还好这里24小时都可以送药上门”。
更别说这座城市出了名的办事效率,很多手续都能实现秒批。当然便利舒服固然加分,而真正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更在于这里提供的安全跟保护。
每一个小的细节,其实都在支撑着一个人的幸福感。
深圳,是很多人野心、抱负的根据地。很多人都知道深圳有着浓厚的创业氛围,但可能不是每个人知道这里的创业密度高居全国第一。
跟深圳相比,老家能给人尝试的机会并不会太多。一次失败了,自信心很容易就会大受打击。可能身边的人都会来劝你,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梦。
而在深圳,这座创业的天堂,一次创业失败,会有第二次创业,第二次创业失败,会有第三次创业……
李华,1996年在深圳创办了卓越集团;汪涛,2006年在深圳创办了大疆;李西延,迈瑞“三剑客”之一,1991年跟另外两个伙伴开创了迈瑞;王卫,1993年创立顺丰公司,2002年在深圳设立总部;还有我们最熟悉的小马哥马化腾,1998年创立腾讯,在2017年一度超越Facebook成为全球第五大市值公司。
这些人物,并不是传奇,而正是许许多多创业人的梦想,他们也在渴望着自己的明天,不是成为另一个马化腾,而是用自己的名字去告诉大家,我成功了。
这里是世界的大舞台,是踌躇满志的你展现才华的地方,你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劝说跟同情。而是一个给你足够多机会的地方。
来深圳的人,未必都是创业者,但大家都会为了追逐自己的欲望而付出,他们最终可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找到归属感。
其实深圳让人留恋的地方有很多,包括这里的包容性。
你可能想象不到,一座城市的外来人口占比超过63%。深圳的户籍人口不足36.82%,跟北上广的户籍人口比,分别是65.38%、59.73%、62.31%。
在这里不用担心被排外,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本地人会主动跟外地朋友说普通话。
这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还体现在各方各面。奇装异服是一种潮流,追求事业的女强人,还有cosplayer,不婚,裸辞,闪婚,那些在老家可能会成为问题的,但在深圳,这都不算什么。
在这里,大家靠能力说话,不用想着搞关系用手段。
可能跟大家想象的不同,深圳固然崇尚强者生存,但这里的包容也会告诉大家,一律平等。
跑道对任何人都公平开放,决定起点的是初始能力,能跑多远则更多跟个人发展能力挂钩。
我觉得,在深圳待久的人,多少会被“惯坏”。
习惯了加班后,会走到24小时便利店去买一份车仔面填饱肚子,在夜晚11点,还在不紧不慢地走向地铁站,依旧是灯火通明的地下,看了眼钟表,距离停止发车还有半个小时。
周末约上朋友去新开的咖啡店、居酒屋,交换大家最近的心得,聊聊财富,名声,还有新获得的智慧。不知不觉,我们已经从那个“深圳新人”的身份脱胎换骨。
我们习惯了不开心就去酒吧喝一杯,虽然量不多,但拿着30%酒精浓度的那杯“忘记他”,还是能说出很多苦水,说完了,人又瞬间开心了。
想当初,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出发,来到这个叫深圳的地方。可能没人能预测自己最终能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大家都只是在找那个,能让自己“更好”的机会迈进。
可现实就是,很多人都能够接受自己在大城市是个小人物,但往往接受不了自己在小城市也是一个小人物。
带你离开老家的可能那一丝的不甘心,也可能是好奇心。如果你问我,离家那么远为什么会选择来深圳?
我的答案可能是:
“我想要亲眼看看家以外的风景。”
文案 /Hiroaki
原标题:《你家那么远,为什么会选择来深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