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潮汹涌》为什么被《唐探3》摁在地上摩擦?

2021-02-17 11: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我一直觉得,新一代或者说80后新晋中国导演,他们未来的天花板会远高于前辈。

毕赣,忻钰坤,郭帆,饶晓志,路阳,韩延,杨庆......

各有各的潜质,各有各的路数,我是个个都喜欢。

其中,我最看好的杨庆资源极差,运气也差,出作品的频率也过低,眼看是要不行了。

而我最不看好的郭帆却靠着一部《流浪地球》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注脚,奠定了自己未来起飞的基石。

饶晓志是我第二看好的导演。

现在,我很担心他。

01 导演的脸

饶晓志的第一部电影《你好,疯子》,是郭帆给他做的监制。

作为电影圈的“前辈”,郭帆很有必要给这位话剧圈的小老弟上上课。

郭帆说:“电影,是有‘命’的。”

任何一部片子,创作,拍摄,发行,都有明确的时间期限,期限中又有很多个细微的时间节点。

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会影响到拍摄结果,而影片上映后,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了。

要么有口碑没票房,要么有票房没口碑,要么两者双收,要么两者均无,无外乎这四种结果。

这就是一翻两瞪眼的事情,而创作团队只能在边上等着看,如同赌徒等着揭盅。

大年初一半夜,饶晓志在微博上写了小二百字,言辞诚恳,求院线能给《人潮汹涌》多排点片。

我突然就想起了两年前。

那是一个类似的时刻。

同样是饶晓志的第二部片子《无名之辈》上映的第一天,他在朋友圈写下的文字是:“之前多有叨扰,从今天开始禁言15天。”

他跟媒体解释, 硬广发太多了,搭进去不少“脸面”。

许多创作者都有类似毛病,觉得除了内容以外,别的都不想碰。

尤其是宣发的活儿,自己推销自己,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饶晓志在多个场合念叨,“每部电影都是有命的”。

潜台词是“反正拍完了,这时候搭脸面进去,其实能改变的事情也是极有限的,倒不如克制些。”

事实也确实如此。

现在是大年初四,子弹也飞了好一会儿,大方向的趋势已经看得比较清晰了。

《李焕英》能不能逆袭《唐探3》我们不知道,但《人潮汹涌》稳坐最后一名,几乎已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根据灯塔实时数据,七部贺岁片中《人潮汹涌》是唯一一个没有上亿的,且被倒数第二名《新神榜哪吒》,超出了将近一倍的身位。

第一梯队《唐探3》、《李焕英》,第二梯队《小说家》、《熊出没》,第三梯队《侍神令》、《哪吒》。

《人潮汹涌》独守倒一。

我想,饶晓志现在一定特别后悔发那条微博。

这是整个产业链的事。

你导演出来呼吁两句就能改变格局,岂不是太可笑了。

02 电影的命 

“电影有自己的命”这句话,陈思诚也说过。

与饶晓志不同,陈思诚对“命”的理解,显然超出了“内容”本身。

2020年春节前,《唐探3》预售23小时就票房破亿,创造了华语电影预售最快破亿纪录。

另一边,徐峥签了24亿的对赌协议,在《唐探3》的强势压力下,为抢夺先机,将影片提档到了大年三十,引发网络齐声讨伐,被院线员工大骂“不让人好好过年”。

陈思诚也发文暗讽徐峥“干了折损同行的事”,并在开篇就亮出了“电影有电影的命”这一观念。

在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中,《唐探3》的占比高达60%,比《姜子牙》、《囧妈》、《夺冠》、《紧急救援》、《急先锋》加起来还多。

饶晓志以为,电影的命是指“听天由命”,最多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但陈思诚却十分清醒,做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演员时期的他是相对困顿的。

尽管有《民工》、《法官妈妈》等作品参演,但始终没有翻起什么大浪。

哪怕参演在国民度超高的《士兵突击》后,同组的王宝强、张译、段奕宏和李晨都直接起飞,只有陈思诚却一直不温不火。

他曾多次和恩师王丽娜诉苦,导演不懂戏,自己总是与他们不合拍,也总是不红。

王老师告诉他:“你现在是演员,就要听导演的话,你有意见就要等你能做主的时候。”

这句话相当于一颗种子。

多年后,当了导演的陈思诚,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想当被人分的蛋糕,我要成为做蛋糕的人。”

蛋糕是万达帮着做的。

在最早的时候,陈思诚和万达影视提出希望拍一部更代表实力的悬疑片或罪案剧,可万达方面表示,市场还是比较接受偶像类型的片子。

急需证明自己的陈思诚没有坚持,转而策划出了《北京爱情故事》。

没错,策划。

该电视剧的创作过程中,因编剧稿酬问题曾与李亚玲发生过严重争执,而这位编剧也向外界表示过陈思诚独特高效的“创作”方式。

最终,该片在各大卫视大获成功,投资3000万,收获上亿人民币的同时还拿了不少奖。

借助电视剧的余温,投资4000万的电影版《北爱》随后上线,稳稳地拿到了5个亿的票房。

至此,导演陈思诚,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

03 演员的力量 

2013年,中国电影逐渐走出流量泥潭,正式开启了烈火烹油的黄金时代。

那一年,徐峥携黄渤、王宝强组成的黄金铁三角,联合出演的《泰囧》破了票房纪录,徐峥也成了首位“国产片10亿票房俱乐部”的导演。

《泰囧》这个故事,是徐峥和杨庆一起攒的,但IP版权确实在华旗公司。

因理念不合,徐峥想拉着杨庆出来单独做剧本拍摄电影,原出品方自然不会同意。

一方面,这样会对《人在囧途2》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徐峥作为主演,若不能继续参加,自己公司再开发续集也会变得很困难。

据杨庆回忆说,当时他和徐峥每天坐在望京一家叫“Sunday”的咖啡馆里抽烟,去纠结路该怎么走。

后来是杨庆提出“换一个故事,去泰国拍”这样就可以规避版权问题,也和原来的故事截然不同。

在漫长的僵持中,版权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杨庆最终给徐峥发了一封邮件,起了《泰囧》这个名字,并表示自己决定退出,让徐峥自己去完成《泰囧》。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泰囧》大获成功,可王宝强却转投到了陈思诚的怀抱里。

《泰囧》的后续《港囧》换成了30岁的包贝尔,进而口碑大幅下滑。

此后,囧系列”一部不如一部。

据传闻,当年是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里为王宝强量身定做了唐仁这个角色。

王宝强答应参演后去参加了综艺《真正男子汉》,结果节目中发生意外摔骨折了。

陈思诚第一时间去看望王宝强,诚恳道:“你好好养伤,我们等你。”

整个剧组,为了王宝强整整拖了48天。

面对不再加入《港囧》,“宝宝”认真解释道:“陈导为了等我拖了这么久才开机,实在是够意思。”

但还有另外一个更可信的说法。

在《泰囧》拿下12.6亿票房后,王宝强的片酬是300万,而黄渤是3000万。

开拍前的徐峥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个是固定片酬,一个是不拿片酬按票房分成算。

王宝强选了前者,黄渤选了后者。

心觉不甘的王宝强想再多分点钱,可徐导一句“大家要遵守游戏规则”将他挡了回去。

04 游戏的规则 

徐峥心中的游戏规则,是合同,是契约精神,是行业规矩。

饶晓志心中的游戏规则是剧作法,是结构,是灵感缪斯。

唯有陈思诚,真心理解现实的游戏规则:是鲜肉,是下沉市场,是产业链各方势力的合纵连横。

2016年王宝强遭遇婚变,陈思诚第一时间给他打了300万应急,这使得王宝强彻底对陈思诚死心塌地。

随着电影补贴政策的结束,大量的下沉市场观众才是中国电影真正的主力军。

而对这批观众而言,真正能带动票房的演员,一个手就能数完。

沈腾、吴京一档。

黄渤、徐峥、王宝强一档。

最多再加上周星驰和邓超。

其他的,演技好坏不论,但对票房而言,很难再构成独立的变量X。

陈思诚深知这一点,也充分尊重市场的当下规则。

王宝强如此,刘昊然的捧出亦是如此。

当年,还在上高中的刘昊然参加《北爱》海选时,没有任何表演经验。

二轮面试的时候,陈思诚将海选中胜出的候选人,安排在一起跟二十几个女生玩真心话大冒险。

玩了几轮之后,陈思诚让在场的女生将他们最喜欢的男生写在纸条上,结果在场的90%女生都选择了刘昊然。

这就是大众的眼光,于是也成了陈思诚的选择。

再额外插一嘴,关于下一步,《唐探4》并不在陈导的规划当中。

一个卡司是黄渤、荣梓杉(朱朝阳的扮演者)的科幻电影,将在今年暑期上映。

科幻,黄渤,朱朝阳,各位细品,简直是肉眼可见的市场嗅觉。

除市场外,陈思诚还格外重视产业链的关系。

据广电总局数据披露,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分账中,影院拿50%,制片拿35%,剩下的15%,由发行方和院线方对半分。

而与万达的高度绑定,使得陈思诚在排片渠道方面,有着不可 比拟的优势。

2016年春节,成本8000万的《唐人街探案》拿下8亿票房。

背后的万达影视成功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院线第一股。

那一年的万达斥资500亿在青岛建成东方影都,意气风发的王健林登上了美国主流电影杂志《好莱坞报道者》的封面。

2018年,万达影视全年利润都没超过5亿。

顶着抄袭融梗的压力,《唐探2》豪取34亿票房,万达则在第一季度交出了4亿净利润的成绩单,甚至引来了证监会的质疑。

2019年,万达影视巨亏47.29亿元,除了《误杀》外,再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电影,原本交在自家手上的好项目还被其他对手纷纷挖走。

值得一提的是,《误杀》的监制还是陈思诚,据了解,万达和陈思诚有个私下协议,要求陈思诚必须培养出合适的“接棒人”。

而《误杀》的导演柯汶利,本是《唐人街探案》网剧的导演之一,也是被陈思诚直接钦点的团队合伙人。

如今,万达影视实际亏损已超过60亿,另有大笔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资金缺失,翻身的全部希望,全部押在了《唐探3》上。

在去年疫情院线片撤档之前,万达影视已经大手笔数千万砸了一波,今年又追加了三千万宣传,使得《唐探3》在整个春节档期的排片量达到了恐怖的47%,几乎是碾压性的存在。

2021年2月14日21时35分,《唐人街探案3》累计票房超25亿,陈思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首位百亿票房导演。

05 未来的路 

2020年的春节档,《囧妈》与字节跳动的合作,实现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线上首映。

渠道商和生产商的博弈,是商业史上永恒的元命题之一。

徐峥这一动作,代表着电影市场中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式开始发生变化。

眼下这时间,谈“线上”对“线下”的取代还为时过早,但说一句搅局者开始下水,全新的渠道角色开始出现,还是没问题的。

从冯小刚模仿潘金莲阴阳怪气给万达写信,到制片人方励为《百鸟朝凤》给院线经理下跪磕头,再到这回饶晓志斟词酌句地写“给我们一些些机会”,内容制作方的弱势其实是很清楚的。

所谓的陈思诚与徐峥的“互怼”,其本质就是两方势力开始角逐的表层代言。

陈思诚作为万达的深度合作对象以及这一模式的最大受益人,天然具有维护传统院线分发模式的动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什么仪式感,视听效果,电影的传统,电影的尊严等,都是信手拈来的词儿。

就在我写稿的此刻,春节档的票房正在迅速逼近60亿,据中金公司预计,2021年春节档票房有望达到70.53亿元,较2019年增长28.1%。

这是线下银幕力量的一次大阅兵,正在无声地向整个行业宣示着,哪里才是电影的放映主流。

不过,也有一些小事,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

去年被锤到头晕的郭敬明,在年底的12月4号,将《爵迹2》更名为《冷血狂宴》,选择了线上放映。

央视“六公主”对此点评:“有流量的名字,加上一帮有流量的演员,再加一个有流量的导演,然后又在一个有流量的平台。”

“它是放的四流,就想把它弄成一流,郭敬明真有可能把《爵迹2》给救活了。”

口碑方面,这部片子首日就崩了,在豆瓣拿到了3.8分。

但就这么一部烂片子,通过网络上线的方式,短短五天时间就迅速达成了7238.8万次的播放成绩,根据定价收入超出了7亿。

郭敬明本人都惊呼“突破想象”,并表示该片的收入成绩已经不需要自己卖房子了。

如今,对《人潮汹涌》而言,拼流量渠道,不是《唐探3》的对手。

拼口碑,也被《李焕英》彻底碾压。

若图个过年氛围,《侍神令》和《小说家》这两部特效大片,要远比《人潮汹涌》有优势。

至于合家欢,那是“俺们熊大熊二”的天下。

说起来,《人潮汹涌》7.6的豆瓣开分也不算低了,在整个春节档中也处于口碑第二的成绩。

但糟糕的宣发和不知所云的片名以及质量一般的预告片,使得初一试映后上座率成绩最差,进而导致了今天这幅光景。

宣传海报丑且土

答案就很简单,预售差,首日上座率更差,给你机会你不中用了,头部影片又能稳稳上满,那我何必跟你掺和这种不确定性?

这背后,是线下模式自身的限制。

全中国屏幕拢共就那么多块,黄金场次更是排一场少一场。

场地时间双重受限的背景下,院线经理也必然要做出最稳妥的选择。

相比之下,线上的内容播放(出售),则要灵活太多。

时间方面消费者完全自主,场景方面,从家庭影院到地铁上的手机,门槛也被降到了最低。

在这样的模式下,口碑传播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眼下,《人潮汹涌》的票房失败是可预见的。

若直接宣布撤档,卖给线上平台,收益方面一定会比赖在线下,徘徊于凌晨1点的排片要好出很多。

不过,要考虑清楚的是,这是一个过于明显的站队信号。

徐峥选了未来,6.3亿落袋为安,也彻底得罪了线下同行。

陈思诚拥抱现在,60亿票房指日可待,但不知这一模式能混到几时。

但这一切,都是游戏规则之内的事。

爱因斯坦说,当一个变量变得过于大时,整个公式,就会崩溃掉。

2018年《红海行动》首日排片仅为11.4%,首日票房1.29亿元,但随着口碑的提升,影院争相给其加大排片,进而将足够多的观众留在自己的影院里。

《流浪地球》也是如此。

2019年,该片大年初一仅有11.5%排片,6万反映场次,与第一梯队《疯狂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等喜剧大片存在明显差距。

但仅一天之后,《流浪地球》便凭借豆瓣8.0分开启了“科幻元年时代”,第二日2.42亿元票房位列第二,第三天就已3.18亿元跃居首位,第四日3.59亿元则坐稳冠军宝座,完成惊人逆袭。

饶晓志的《无名之辈》,也曾在《毒液》、《神奇动物在哪里2》的围攻下,上演过同样的戏码。

但这一回,《人潮汹涌》的质量,是真不行。

上面的几个逆袭大戏中,完成反超的作品都在同期中拿到了口碑第一的开局,无一例外。

而本年度的《人潮汹涌》,被沈腾和《李焕英》一起“狙了鸡”。

拼口碑,可以。

但第二名,nothing。

在竞争严酷,强者恒强的春节档,尤其如此。

“世界上的眼泪有固定的量。有一个人哭,就有一个人不哭。笑也一样。”

这句话是贝克特说的。

饶晓志身上纹着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