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过年了,喝点啥?营养师揭秘日常饮料真相
原创 儿童营养师王斌 儿童营养师王斌 收录于话题#喝水7个
王 斌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高级营养讲师
擅长将医学与现代营养知识结合,专注母婴营养健康领域。手把手教你如何科学养育孩子!
斌姐,春节期间,聚会难免会喝很多饮料,关于喝饮料,有哪些讲究呢?
——网友 贝贝
斌姐答疑:
贝贝您好!关于日常饮料的营养问题,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01
饮料的分类
国家规定,经过定量包装,供直接饮用或用水冲调饮用的,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都属于饮料,但不包括饮用药品。可分为:碳酸饮料(汽水)类、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饮用水类、茶饮料类、咖啡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风味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固体饮料类以及其他饮料类共十一大类。
02
每类饮料的特点、适合人群、营养和危害
碳酸饮料
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的饮料,但同时会含多种食品添加剂和糖,能量较高。
另外还有不含糖等过多添加剂的气泡水,一般有两种类型:只含二氧化碳;既有二氧化碳也有碳酸氢钠,并没有特别的作用,当然如果能让你多喝水算的话,也算是一种作用。但对于小宝宝不太建议,首先若含碳酸氢钠则有钠摄入,其次口感相对较刺激。记得我家果两三岁时第一次喝可乐说是辣的。
果汁和蔬菜汁类
是用水果(和)或蔬菜等为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可以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在外就餐时可以适当选择,但预包装果汁饮料会额外添加糖和食品添加剂,含糖量一般在10%左右,能量较高,容易造成儿童肥胖和龋齿,因此不推荐经常给宝宝喝果汁。其次,宝宝如果喝惯了果汁就很容易拒绝白开水。最后,果汁营养密度太低,却很占肚子,影响宝宝吃其他食物的胃口。
蛋白饮料
指乳或乳制品、或含有一定蛋白含量的植物的果实、种子或种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复合蛋白饮料。以乳饮料为例,其中蛋白含量仅为乳的1/3左右,另外会额外添加糖,增加能量。
饮用水
包括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其他天然饮用水、饮用纯净水、饮用矿物质水及其他饮用水。对于喝水这件事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水本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是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载体,只要是安全的饮用水就能满足机体需要,并不会表现出差异。具体详见:
宝宝每天额外喝水的量=需水量-喂奶量-其他液体的量
简单来说就是:
0-6个月宝宝:纯母乳或者是奶液就可以,不用单独喂水。
7-12个月宝宝:除了母乳和辅食外,顺其自然,饮水量没有绝对的要求。
1岁以后的宝宝:每天需要额外增加的水量大概是250-750毫升的液体。
除了以上的标准,还可以通过宝宝的尿量、颜色来判断喝水量到底够不够,比如说宝宝的尿量是正常的,颜色也是淡黄色,那这时候水量就基本满足宝宝的需要了。
茶饮料
是指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等。
茶饮料里面含有少量的矿物质,但里面少有或几乎没有茶中所有生物活性物质。很多茶饮料的配料表中通常第一位是水,第二是糖,第三是茶粉,购买时需要注意。如喜欢茶的味道,建议买无糖茶饮或者自己在家泡茶。
咖啡饮料
指以咖啡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咖啡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饮料,包括浓咖啡饮料、咖啡饮料、低咖啡因咖啡饮料。咖啡饮料中的咖啡因能刺激人的神经,使人精神暂时振奋。在学习或工作累可以喝一小杯提神,但是不能长期大量饮用。健康成年人每天咖啡因建议量是400毫克以内,约星巴克2杯大杯美式咖啡。而且有调查表明,每天喝一杯咖啡的黑人女性比不喝咖啡得癌症的几率增加20%。
植物饮料类
包括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可可饮料、谷物饮料、凉茶饮料等。
风味饮料
一般由香精、糖和甜味剂、酸味剂等多种食品添加剂调制而成。特别是儿童建议少饮用含人工色素多的饮料,容易导致体内锌流失从而引起多动、智力障碍、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影响成年后精子质量。
特殊用途饮料
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能量饮料等。运动大量出汗时可选择富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但是有的运动饮料,能量很高,不建议作为平常饮料。
固体饮料
需要冲调饮用,如豆粉、果汁粉、豆粉、速溶咖啡、姜汁粉等。携带方便,在外出差时可适当选用。但是由于是加工浓缩,营养素存在一定程度破坏,尤其是速溶咖啡里面咖啡伴侣含有反式脂肪酸,要有区别地选用。
03
哪些饮料是健康饮料?
饮白开水是最简单经济实惠的,在选择饮料时可选择果汁和蔬菜汁类、蛋白饮料、饮用水类、植物饮料类等相对比较健康的饮料。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