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写福字、包饺子,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居民为留沪工人送祝福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21-02-11 17:47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这个新春,叶阿姨无法在居住近40年的曹杨一村老房子里过了。

虽说有些遗憾,但她的内心却高兴且带着期盼。“住了那么多年的老房子终于开始了旧住房成套改造。”叶阿姨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为了配合施工,她现在在外租房过渡,但想到再过不久就能搬回新房,心里还是有些激动。

曾经的样板房已不再宜居

曹杨一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

在那个上海人普遍还在使用煤球炉和马桶的年代,曹杨一村的居民就已经使用上了抽水马桶和煤气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围绕曹杨一村的环浜依旧莲开鱼跃,街边的梧桐依旧枝繁叶茂,但那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楼房却不再让人羡慕。

墙皮渐渐被时光剥落,木质楼梯咯吱作响,狭小的楼道已经被居民的生活用品侵占得只剩转身的方寸之地,多家合用的厨房油腻不堪,想要舒舒服服洗个热水澡更是奢望,曾经的样板房如今已不再宜居。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曹杨新村迎来了建村70周年。这样一个有着历史积淀、时代特征、传承需要的老房,即将通过旧住房成套改造实现煤卫独用,优秀历史建筑将成为新地标焕发全新风采。

2月11日(除夕),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年味十足。本文图片均由 曹杨新村街道 提供

和叶阿姨不能在自己家过年一样,曹杨一村旧住房成套改造工地的电工师傅王正兵,今年春节也不回盐城老家过年,而是选择留在上海成为了一名“原年人”。

王师傅在上海打工近二十年,这样的情况还是头一遭,辛苦忙碌了一年其实还是非常想回老家看看的。但今年非常特殊,疫情防控需要,且曹杨一村改造任务重时间紧,他选择留在了上海。

在曹杨一村工地,有一群像王师傅这样的“原年人”,响应国家“就地过节”的号召,舍小家为大家。

旧改居民与留沪工人一起包饺子

同样是不能在自己家过年,叶阿姨惦记着王师傅这样为自己的新居添砖加瓦而留在异乡的工人们。2月11日除夕一大早,她就和老邻居们相约在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成套改造工作组志愿者们一起写福字、包饺子,准备给留在工地的工人们送去新春祝福。

居民和志愿者们在一起包饺子。

居民们包好的饺子。

“过几个月就能搬回一村住上新家,独门独户色色一一,想想心里就老开心了。这当然要感谢辛勤施工的工人们,他们很辛苦也挺不容易的。今天除夕给他们送点饺子去,也是过年的传统习俗,让他们在我们一村工地过年也能有家的感觉。” 曹杨一村居民志愿者潘金华阿姨一边包着水饺,一边高兴地说。

曹杨居民杨永椿,是曹杨新村街道老年书法协会的会长,于2月11日除夕来到了曹杨新村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铺开喜庆的红纸,磨上玄色的墨汁,一个个带着满满心意的“福”字跃然纸上,一幅幅寓意吉祥的对联高高挂起。

包好的水饺已经煮熟,一道道热菜也已打包……大家端着诚意一起来到曹杨一村旧改工地,和留沪工人一起在工棚上贴上“福”字和春联,为他们送上热腾腾的水饺和美味佳肴,开心过大年。

居民和志愿者和留沪工人一起在工棚上贴上“福”字和春联。

“今年的春节很特别,虽然没有回老家,但在这里心里更踏实,可以赶一赶工期,让一村老百姓早日住上新房。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记着我们,还能在除夕吃上饺子。”王正兵师傅端着饺子乐呵呵地说。

留沪过年的工人们收到了居民和志愿者们的新春祝福。

曹杨一村工地的“原年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过年,曹杨一村的百姓们也用他们最朴实的方式感念着他们,大家都在憧憬着“美好曹杨,幸福家园”的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栾晓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