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洁静谈《朱鹮》上春晚:七年磨一剑,上海歌舞团沉得住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21-02-11 17:19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朱鹮》4分钟宣传片。视频来源:上海歌舞团(04:13)
“2021年,除夕之夜,东方朱鹮飞来了!带着美好与吉祥飞进百姓的千家万户……”

2月11日凌晨近一点,从央视春晚排练完回到酒店,朱洁静在微博发出这样一条动态。

朱洁静的微博截图

自2014年主演《朱鹮》,人称“鹮仙”的她,已经和这部舞剧相伴7年。除夕之夜,36岁的朱洁静将在央视春晚起舞《朱鹮》华章,在5分30秒里,再现群鹮初登场的唯美一幕,和她一起共舞的,还有上海歌舞团的24位姑娘。

“姓朱,本命年,注定为朱鹮而舞。”朱洁静说,“遇到这部作品,我愿意相信是命运的馈赠。朱鹮很珍贵,跳朱鹮的人很幸福……”

《朱鹮》剧照

2020年央视春晚,一段《晨光曲》刷屏了朋友圈。弄堂、矮凳、蒲扇、旗袍、美人……以朱洁静为首的18位姑娘,用曼妙的肢体语言,尽现了江南女子的婀娜多姿、上海弄堂生活的烟火气。这段舞蹈改编自上海歌舞团“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渔光曲》,寓意沐浴晨曦、充满希望的生活。

2020年央视春晚上的《晨光曲》,一度在朋友圈刷屏。

2020年盛夏,上海歌舞团再次接到央视春晚演出《朱鹮》的邀请。当时,舞剧《朱鹮》的导演佟睿睿,正筹备另一部作品。同年11月,在西部采风的她,专门从可可西里飞到西安,和正在演《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上海歌舞团汇合。演员们晚上演出,白天就和导演排练。

2021年1月初,导演又飞到上海和演员们磨合了两天。到了1月中旬,从深圳演完最后一场《永不消逝的电波》,朱洁静和小伙伴们回到上海,拿出夏季的衣服,换好冬季的衣服,拉着行李箱就去了北京。

1月14日、15日,《朱鹮》在海量舞蹈里通过第一轮考核,2月初又经过四轮考核,一路过关斩将,最后留在了央视春晚的节目单上。

主创团队将《朱鹮》上半场“鹮的世界”里最精华的15分钟,浓缩成5分30秒,25只朱鹮神情各异、姿态蹁跹,昂首走入水天一色,最后在绯红霞光的映照下展翅飞翔,美不胜收。

《朱鹮》剧照

改编思路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慢慢形成的,“一开始,我们想突出晚会的基调,飞翔的动作比较多,后来又觉得,应该把《朱鹮》里最经典的形式美感呈现出来,比如一出场的一横排,群鹮闲庭信步慢慢走来,这种优雅、从容,东方的美感和律动,应该有很多细节来塑造,而不是直接飞翔起来。”佟睿睿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朱鹮》的灵感来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本馆,在团长陈飞华的牵头下,上海歌舞团集结国内舞剧编创的精兵强将,走上《朱鹮》长达四年的创排之路。以佟睿睿为代表的主创团队,数次赴陕西洋县和日本佐渡朱鹮自然保护区采风,访谈朱鹮保护专家,收集影音资料,深入了解朱鹮的生活习性,丰富创作积淀。

西方有《天鹅湖》,东方有《孔雀舞》, 舞台上已经有很多成熟的鸟类形象,且被观众广泛接纳。创排《朱鹮》时,佟睿睿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塑造好形象,才能深入人心。

在排练厅里,主演们被要求每天设计一个专属于朱鹮的动作,主创们从几千个动作里不断筛选、推翻,最终提炼出最能代表朱鹮形象的“涉”“栖”“翔”等动作,完全从无到有。

2月11日下午,佟睿睿在微博上传了与《朱鹮》主演们在央视春晚的彩排后台合照。

朱洁静是“鹮仙”一角的扮演者。遇到《朱鹮》,她常常觉得自己幸运,“不仅仅因为我是女一号,更因为在30岁这一年,在一切刚刚好的时候,我遇到了这只鸟,遇到了这份礼物,彼此见证成长。”

不过,刚开始接到这个角色时,朱洁静并没有特别的创作冲动,觉得朱鹮没孔雀那么美,也不像天鹅那样脖子长,很普通。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后,她发现,朱鹮比孔雀和天鹅有更多可挖的人文内涵、现实意义。

让朱洁静“开窍”,将灵魂注入朱鹮身体里的,是在日本佐渡朱鹮博物馆的一次相遇。她在博物馆看到日本最后一只朱鹮“阿金”,去世后,它曾得到举国降半旗的礼遇。

“它是标本嘛,已经不会动了,我凝视它很久很久,忽然觉得它的眼睛开始眨,好像在对我说,‘我们飞不动了,你要带着我们的遗憾飞翔,把我们的故事告诉全世界的观众。’”

“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鸟?我好想摸摸它,好想和它一起玩一玩,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朱鹮的样子,好奇又惊喜。”心里有了更多的支撑后,朱洁静觉得,朱鹮就是独一无二的,“是属于东方、属于中国,对我来说特别珍贵的一个作品。”

朱洁静微博上的朱鹮图。

怎么才能将朱鹮跳得活灵活现呢?佟睿睿向演员们解释,观察鸟、观察生活是必须的,但不能光是模仿,而是要看准它的特性,“朱鹮最独特的地方在头部,所以我们用了很多短促的点头、抬头,让它更灵动。不像天鹅的手臂是伸展的、飞翔的,朱鹮闲庭信步走出来时,手臂是夹紧的、缠绕的,代表了东方鸟的敏感、细腻、脆弱、珍贵。”

朱洁静在微博发布的单人剧照。

朱洁静对澎湃新闻记者说,跳好朱鹮要走过三重世界:第一重,从模仿开始,观察朱鹮,寻找朱鹮的形态,把它的自然形态发展成演员的身体形态;第二重,神似,要去寻找朱鹮的内心世界,让它的灵魂附在演员身上,“你是鸟,你望过去的世界,你闻到的味道,都要用鸟的思维来感知,这就是演员的二度创作”;第三重,形神合一,“你要忘记你在跳舞,你在演鸟,你就是朱鹮,朱鹮就是你”。

2014年问世以来,《朱鹮》在国内外累计上演250多场。身边的群舞换了一波又一波,朱洁静始终是台柱子,站在舞台中央。

在佟睿睿看来,朱洁静和朱鹮已经合二为一了,“修长的身材和手臂,她很适合表演朱鹮的意象,舞台的历练和积累越来越成熟,怎么拿捏分寸,怎么掌握变化,她已经完全融合到角色里了。”

如今,和朱洁静在央视春晚起舞的大部分是“90后”,佟睿睿对她们提出严苛要求:身材、个头、形象都要达到统一标准,最高者有174cm,最矮的也有168cm,整齐划一。从表情和呼吸,也要拿捏好分。

为了跳出朱鹮的“仙气”,保持轻盈的体态,姑娘们对自己也毫不松懈,进入央视后台,几乎没有人敢去拿工作人员准备的盒饭。

排练厅里的姑娘们。

朱洁静也很少吃东西,“电视和现场不一样,会横向放大很多缺点,所以很多舞蹈演员肉眼看很瘦,但在电视上并不显瘦。而且朱鹮的衣服是肉色的,就像没穿衣服,用一层薄薄的保鲜膜裹在身上,你只要多一点赘肉,在电视里都会非常不雅,不能满足观众对朱鹮那种灵动、纤细的想象力。”

在后台早早把衣服换好后,姑娘们也不敢坐下,因为尾巴后面有一片漂亮羽毛,有褶皱,有纹理,坐时间长了会压变形,她们便一直在化妆间里排练和活动。

尽管只有短短的5分30秒,姑娘们参加的排练一点也没少,常常要忙到大半夜。

“春晚的推广力太广了!你在舞台上看不到、意识不到的瑕疵,在电视镜头里都有可能被放大,所以就连头顶的一片羽毛、鞋底的颜色、裙子的长度,我们都要关注,哪怕多了一根线头,都要做非常详细的调整。”

连续十多天扎进去排练和调整,朱洁静也不觉得繁琐。25位姑娘来自上海歌舞团,在她看来,彰显的是海派舞蹈的独特风味,代表的是上海的文化输出,“春晚过后,如果有人觉得五分钟没看够,还想进剧场看完整版,如果能带给全国观众这样一点念想和期盼,我们就很知足、很幸福了!”

《朱鹮》剧照

和那些为央视春晚量身定制的晚会舞蹈不同,《朱鹮》经过了整整7年的市场检验,才把精华送上春晚舞台。“这也是中国舞台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展现。”朱洁静真心希望,通过央视春晚这样一个盛大的窗口,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剧场,买票看舞剧,去关注这个行业里的舞蹈人,“这才是良性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

从《朱鹮》到《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海歌舞团的舞剧产量不高,却总能推出抓住观众眼球的“爆款”。今年,两部“爆款”都将演满300场,再次刷出亮眼的成绩单。

“上海歌舞团沉得住,不是快餐式地、完成任务式地创作舞剧。”朱洁静这样分析“爆款”产生的原因,“时代太快了,时间太宝贵了,大家迫不及待想出新成绩,想用更多作品去留住观众的眼睛,但就像上海歌舞团的团训,‘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怎么在时间和精品、艺术和一流中找到平衡?上海歌舞团用作品,给了市场和观众一份最好的答案。”

《朱鹮》剧照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