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普 | 用地图,看不一样的扬州

2021-02-10 14: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绘江苏 ,作者智绘江苏

智绘江苏

通过地图展现江苏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地理历史,呈现“强富美高”的新江苏!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扬州,

禹贡九州之一,

大运河发祥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美食之都,

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

禹贡九州图

据《太康地纪》:“以扬州渐太阳位。

天气奋扬。履正含文。故取名焉。”

扬州因广被丘陵曾称广陵,

因避讳隋炀帝杨广,曾称江都。

《书·禹贡》:“ 淮海惟扬州 。

“惟”,通“维”。所以扬州也叫维扬。

历史

沿革

春秋

前486年

前319年

吴灭邗,筑邗城

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广陵

设广陵县,属九江郡

西汉

为吴国、江都国、广陵国

东汉

为广陵郡

南北朝

北齐

改东广州

北周

改广陵为吴州

开皇九年(589年)

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至此,“扬州”不再是省级概念,“扬州城”即从此时延续至今

大业初年(605年)

扬州改为江都郡

武德八年(625年)

治所由丹阳迁至扬州,置大都督府

贞观元年(627年)

扬州属淮南道

乾元元年(758年)

置盐城监以管楚州盐务

五代

919年

史称“杨吴”开始,扬州为都城

937年

徐知诰废吴王杨溥,国号大齐,扬州为都城

939年

徐知诰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扬州为东都

957年

后周取南唐江都府,复称扬州。

1127年

赵构在迁都过程中以扬州为“行在”一年

至正二十一年(1361)

升扬州路、淮安路

改扬州府、淮安府

置维扬府

置扬州府

置扬州府

两淮盐政、两淮盐运使驻扬州

民国

1912年

废扬州府,置江都县

1949年

1949年1月,扬州市区解放,设置扬州市,另建江都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

改扬州为省辖市

1983年

设地级扬州市

扬州地域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隋炀帝杨广)

扬州是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

(扬州高邮市),东部与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

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

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交界;

西北部与淮安市接壤。

扬州现辖3个区(邗江、广陵、江都),

2个县级市(高邮、仪征),

一个县(宝应)。

扬州市域图

扬州地图形似仙鹤

南朝梁代殷芸《小说》写道“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里的扬州是当时的扬州刺史部的治所(南京)。后人借用以说明隋以后扬州的繁华。

城市发展

扬州几度繁盛,烽火几度,繁华不绝。

(古代扬州历遭浩劫,在南北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51年)时期、孝武帝刘骏时期、侯景之乱时期以及1129年金兵进入扬州期间、1645年清兵南下时扬州城都遭受毁灭性破坏,《芜城赋》就是描写的南北朝时期扬州情景)

《左传》记载,鲁哀公九年(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吴国灭了邗国后,迁都于邗,重筑邗城,作为北上争霸的指挥中心。

扬州古城

吴王夫差所建的邗城“北抱雷塘,西处蜀冈”,城为版筑。唐朝城区从蜀冈扩展到蜀冈下,原隋代宫城改为官衙所在地,称为子城,新建的称为罗城或大城,即杜牧诗中所说“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当时是仅次于长安、洛阳的第三大城市。

扬州城图(唐)

宋代扬州南北三城并列,宋大城位于唐代罗城东南部分,宋堡城位于蜀冈之上,后改为宝祐城,由唐代子城改筑而成。宋夹城位于堡城与大城之间,是一座军事设施。

自宋、元至明、清,扬州城历经屡次战火,越来越小。

扬州府城图(清)

明清时候扬州城只有唐城的三分之一多点,分新旧二城,新城为盐商在唐宋废墟上造就,扬州流传有扬州盐商一夜造白塔的传说。富者以千万记,盐商造就了扬州再次惊人的繁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担任过两淮巡盐御史。清代扬州是世界上10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

扬州市城市变迁

2020年扬州市城区图(左右移动查看)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自隋唐以来,

扬州即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

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商业发达,市肆繁华。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

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

故称淮左名都。

(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竹西亭(位于竹西公园)

扬州慢 ·淮左名都

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一益二

《资治通鉴》卷二五九:

"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

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旧唐书》卷一八二:江淮之间,

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隋炀帝杨广曾3下扬州,

康熙6次南巡,每次必到扬州,

乾隆6次南巡,每次必到扬州,

这些对扬州的经济、文化、园林、

建筑、工艺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乾隆南巡图局部(来源于网络)

扬州处处留着古时的影子,

似乎还能从细处窥见千年前那个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的繁华都城。

运河发祥地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祥地。

春秋(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并于侧近开沟,挥动运河开挖第一锹,引江水北出武广(今邵伯湖)、陆阳(今江苏高邮南)两湖之间,下注樊梁湖(今高邮湖),东北流至博芝、射阳两湖(今江苏宝应东),再西北到现在淮安北古末口入淮,以通粮道。利用当时江、淮之间的泻湖加以联缀而成,就是以前的邗沟,里运河的前身。

邗沟--京杭运河最早修建的河段

2006年扬州联合沿线34座城市,进行了中国大运河申遗,历经8年努力,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扬州境内现有10处遗址、6段河道被列入世界遗产,在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全。

三湾公园

古运河上的瓜洲古渡

位于古运河入长江处,船闸目前仍在使用

世界美食之都

扬州,

一座绕不开美食的城市。

2019年10月31日,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官宣,

扬州正式入选“世界美食之都”,

成为继澳门、成都、顺德之后,

中国第四个入选的城市。

扬州早茶

扬州早茶

“早晨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皮包水就是去喝早茶,水包皮就是吃饱了之后去泡一个澡)。扬州人的早茶是一种仪式感,扬州人管早茶店叫茶社,每天早上的茶社必定是热闹非凡。

美食文化

扬州美食“包打天下”,“炒遍天下”(“包打天下”是扬州包子,“炒遍天下”是扬州炒饭)。扬州作为美食之都,不仅因为舌尖上的美味,而且因为饮食的文化。

扬州人好吃鹅,“没有一只鹅能离开扬州”,1600多年前,北魏贾思勰写了一本《齐民要术》,其中就记载了当时的扬州人利用鹅肉做菜,《红楼梦》中的胭脂鹅也是一道人们喜爱的扬州菜。

《扬州以土物寄少游》

苏轼

鲜鲫经年袐醽醁,团脐紫蟹脂填腹。

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凫子累累何足道,点缀盘飱亦时欲。

淮南风俗事瓶罂,方法相传竟留蓄。

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饫麋鹿。

《大业拾遗记》

中的鲈鱼脍

(图片源于网络)

王维:“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鲈鱼脍,复有沧洲心。”

李白:“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

扬州美食可以说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餐馆!摆得起国宴,火得起路边摊!”

世界美食之都

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扬州的美丽不仅在三月。

远古的高冈,南朝的古寺,隋代的宝刹,唐朝的高僧,宋代的名堂,明朝的老树,清代的御碑,民国的先驱,当代的玉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四季都可领略扬州的美丽。

二分明月楼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

二分明月楼以晚唐诗人徐凝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而得名。始建于清代中叶,清光绪年间由盐商贾颂平购得。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都不吝笔墨的咏赞扬州,给扬州留下了很多独特的韵味。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瘦大个”(瘦西湖、大明寺、个园) 。

瘦西湖

“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

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瘦西湖,本名保障湖(河)

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等不同时代的城濠

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

并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

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咏保障河》,瘦西湖因此得名。

咏保障河

清 汪沆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

(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是一座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郁达夫评论:二十四桥的明月是中国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

瘦西湖风景区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高清原图)

从隋唐开始,瘦西湖风景区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盛世,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的十二次南巡 ,造就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盛况。俨然一副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大明寺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后于1980年恢复原名。

大明寺

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赞大明寺,

“诸山皆以为是寺为郡中八大刹之首”。

唐代的鉴真和尚曾任大明寺住持,在大明寺讲律传戒,名闻遐迩,为僧俗所景仰,享“江淮化主”之誉。(鉴真在唐代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戒律、兴造寺庙佛像、广授书画技艺、推广医药饮食、弘扬大唐文化,被日本人民奉为“文化恩人”)

个园

个园

清代“江西才子”刘凤诰所撰《个园记》

记载:“园内池馆清幽,水木明瑟,

并种竹万竿,故曰个园。”

(《正義》:“竹曰个,木曰枚。”)

个园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

两淮盐商首总黄至筠的家宅。

(从黄至筠以后的200年时间里,

类似个园这样的大园林在扬州先后建起200多处。)

是最具扬州特色的江南私家住宅园林之一,

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

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

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个园内“山随石转”,用石巧叠成的四季景,带你体味一种行走于春夏秋冬的奇妙感受。不必遗憾于下扬州非三月。

原标题:《科普 | 用地图,看不一样的扬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