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巴巴罗萨”“沙漠风暴”,这些军事行动代号都有什么含义

2021-02-10 19: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方生 循迹晓讲 收录于话题#循迹漫聊97#第二次世界大战4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方生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34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今天聊点好玩的东西,咱们看现代战争,比如说二战,每次军事行动之前都要起一个代号,像德国入侵苏联叫“巴巴多萨”,敦刻尔克撤退叫“发电机”,其实这些代号也有说法,他们里面都有什么门道,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最早军事行动是不用代号的,打合肥就是打合肥,占荆州就是占荆州,这就容易造成泄露机密的问题,到了一战末期,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提出一个想法,要是我给军事行动都起一个代号,那不就安全了么。

因此在1918年,德军策划春季攻势,就把每一个军事行动都想了个代号,用的都是神话传说里的人物,比如说打亚眠的计划命名为马尔斯,这是罗马神话里的战神,打伊普尔突出部的计划叫圣乔治,这是古代一个屠龙斗士。

这套代号果然好用,协约国间谍打听到作战方案以后,看的一头雾水,这都是哪跟哪,最后德军打了协约国一个措手不及,不过这种行动代号没有给德国带来最后的胜利,春季攻势结束以后没多长时间就战败投降了。

|1939年9月1日德波战争爆发前两国军队部署图 图源于网络

德国人这么做很快就给其他国家以启发,从一战结束后到二战前期这段时间里,大部分国家都给自己的军事行动起代号,为了便于区分,他们都用颜色做代号,比如说德国入侵波兰的行动叫白色方案,打法国的计划叫黄色方案,一旦计划开始实施就说启动白色方案。

和德国一样,美国也是这么干的,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战争计划,打日本的叫橘色方案,打英国的叫红色方案,尤其是红色方案写的有鼻子有眼。

先是陆军北上,拿下加拿大和纽芬兰的英属殖民地,然后海军出动拦住皇家海军不让他们增援,只是后来因为二战,红色方案就没实施,一直到六七十年代才解密。

等到二战爆发以后,随着军事行动越来越多,没那么多颜色做代号了,所以就开始其他词汇,像苏联就经常用古代名将的名字,比如说反击哈尔科夫的方案叫库图佐夫,打白俄罗斯的叫巴格拉季昂。

德国就比较放飞自我了,比如管剿灭南斯拉夫游击队的行动叫“球形闪电”,进攻莫斯科的行动叫“台风”。

|“巴巴罗萨”计划 图源于网络

不过德国人比较迷信,当初想打苏联的时候,是由总参谋部的一个参谋罗斯堡中校给出的方案,罗斯堡给计划命名为腓力兹,他儿子的名字,希特勒看完以后就很不满意,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怎么能配得上这么伟大的战略呢,给我改,改成“巴巴罗萨”。

这指的是霍亨施陶芬王朝的神罗皇帝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是他的外号“红胡子”,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先后6次入侵意大利,还组织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希特勒就想沾沾他的喜气,希望入侵苏联的时候所向披靡,不过希特勒肯定是没好好学历史,腓特烈一世的结局可不怎么样,他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掉进了河里,一种说法是淹死了,一种说法是感冒死了,反正是死的很窝囊,这次东征也就虎头蛇尾的结束。

而德国的巴巴多萨计划也跟皇帝一样,最后功败垂成。

第二年德国发动“齐格弗里特”行动想要占领高加索的油田,齐格弗里特是德国神话里的人物,希特勒强烈干预,不能这么干。

因为啥呢,去年叫巴巴罗萨结局不怎么样,今年不能再用人名了,换一个叫蓝色方案,希望能沾一点白色方案打波兰、黄色方案打法国的喜气,不过他一个美术生,画画也没学好,你想红色黄色都是很扎眼的颜色,有冲击力,蓝色象征的是忧郁、冰冷,这哪是什么好词?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军和德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图源于网络

用这名德国能打胜仗就怪了,所以他们打高加索也不是很顺利,因为苏军退守斯大林格勒,德军又得去围攻这座城市,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果咱们都知道了。

后来德国还用过一些有欺骗性质的代号,1941年俾斯麦和欧根亲王两艘船出去搞破交战,行动代号是莱茵河演习,从字面上听是德国人自己搞演习,实际上谁跟你演习啊,直接就玩真的。

跟德国相比,英国美国就比较规范化,英国人从词典中筛选了名词和形容词,排除专用名词、地理术语、船名和可能暴露行动内容的词语,剩下的词汇就成了命名的备选项,然后就从这些词汇里排列组合找代号,像北非阿拉曼战役,英国反击时用的行动代号是轻足行动。

美军是借鉴了英军的做法。

1942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通过了第一部“军种行动代号目录”,也是从目录里找词用。要是说这个代号起的不大气或者不正能量,高层们还会插手干预,丘吉尔就是个改名专家,英军的大规模行动丘吉尔都会亲自看一遍,即使是美军主打的战役,丘吉尔也要插手。

|盟军登陆诺曼底 图源于网络

比如美军空袭罗马尼亚油田的作战行动,美军给它起名叫“肥皂泡”,丘吉尔觉得忒难听,肥皂泡一碰就没了,不吉利,改叫“海啸”吧,这听着多有气势,诺曼底登陆也是一样,计划最开始叫“滚雷”,丘吉尔也不喜欢,听着就像沙滩上全是地雷,让咱的士兵去趟雷一样,改叫“霸王”。

除去这些,盟国还有一些代号是为了符合战争意境。

1943年盟军在意大利登陆,代号是“雪崩”,这个代号的意思就是:盟军登陆以后,意大利就离投降不远了,轴心国就像雪崩一样快完了;还有1945年的“没落”行动,意思这是盟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作战计划,你日本不是用太阳旗么,没落就是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另外盟军的幽默感也挺强,经常拿代号逗闷子玩,像在西西里登陆之前,为了骗德军实施的“肉馅行动”,这个词没什么实际意义,就是缓和一下紧张的心情。

二战结束后冷战时期,大部分国家都没啥仗打,也就看不出来他们的行动代号都是啥,只有美军的军事行动最多,能让咱们从中看出点端倪。

|仁川登陆 图源于网络

在此前军事行动代号只在军队内部使用,不公开,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觉得就算公开了也不影响保密,于是下令作战行动一展开,行动代号就可以往外传。

仁川登陆作战的代号是“烙铁”,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战时公开的军事行动代号。

美军的参谋部看到这样也没拦着,毕竟可以振奋民心,让老百姓拥军,但在朝鲜在越南打了一系列的仗以后,美国人发现,公民们看完好像不那么拥军,反而开始反战了。

为啥?原因之一就是美国这些行动代号起的真不怎么样,朝鲜战争他们用过“杀手”“围捕”,越南战争用过“搅碎机”,老百姓一看我当你们是伸张正义,结果你们过去了是当杀手,当搅碎机,这哪行,都上街游行,骂美国政府是杀人犯。

有鉴于此,美国国防部正式颁布了《行动命名要则》,强调取名要谨慎,同时还设计了一套系统,这个系统能自动提交一些代号做备选,最后参谋部的人在备选方案里找一个能用的。

事实证明这套系统也不太行,比如说1986年,利比亚对美国发起恐怖袭击,美国对他们展开报复行动,炸毁了他们的兵营雷达站,这次行动的代号叫“黄金峡谷”。

这个名字就属于系统里随即拼出来的,一些不了解实情的民众知道这个新闻以后就开始批评政府,你欺负人利比亚干嘛,是不是图他们那有黄金,看别人眼馋就去抢,那你们跟强盗有啥区别,无耻!

美军一看系统自动生成的名字也这么失败,还是别交给电脑了,让人脑去解决吧,所以在1989年巴拿马总统诺列加对外公开叫嚣反美,对内搞独裁,还说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巴拿马是美国相当重要的一个战略要地,绝不能成为反美大本营,不过要是出兵干预的话师出无名,怎么办?

|曼努埃尔·安东尼奥·诺列加·莫雷纳(1934年2月11日——2017年5月29日),巴拿马政治家、国防军司令。1983年—1989年巴拿马的实际统治者 图源于网络

最后美国给出这么个理由,诺列加选举舞弊、贩卖毒品、洗钱,整个人烂透了,我们过去是维护正义去了,所以这次行动命名为“正义事业”。

事实证明,“正义事业”广受欢迎,老百姓都喜欢,这才是我们的价值观。

尝到甜头的美军,后来在为作战行动命名时,都会反复讨论斟酌,像海湾战争里美国防止伊拉克侵略沙特,往中东增兵的行动叫“沙漠盾牌”,强调自己是防御战;空袭伊拉克的行动叫“沙漠风暴”,意思是又突然又迅速;地面战的行动叫“沙漠军刀”,意思是锋利无比所向披靡,盾牌风暴军刀,听上去一气呵成。

|联军“沙漠军刀”行动示意图 图源于网络

另外还有清缴阿富汗恐怖组织的行动叫“持久自由”,这些代号都是在强调我是正义的,从而赢得民众的支持。

咱们从这能就看出来,军事行动代号这个东西,现在保密性质已经没那么大了,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形象,代号起好了你就是为民除害,起的不好再有理也是你不对。

(完)

原标题:《“巴巴罗萨”“沙漠风暴”,这些著名的军事行动代号都有什么含义? | 循迹晓讲》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