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茶碱类药物中毒的识别与处理

2021-02-10 11: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henguagua 哆啦问药 收录于话题#瓜瓜药师原创合辑16#相互作用4

这是哆啦问药的第141期推送

每周一三五晚5:00更新

情况说明:关于茶碱的药物相互作用之处,昨天的推文有些许疏漏,经过某位知名药学大佬提点后,迅速修正,重新发给大家。

茶碱类药物是一类古老且经典的平喘药物,属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已有80余年的历史,具有支气管扩张、抗炎、免疫调节和支气管保护作用。

茶碱类药物的“是是非非”

虽然近些年哮喘的临床诊疗指南中茶碱类药物“一哥”的位置已经被取代,但是几经风雨之后,因为其使用便捷且价格便宜的优势,茶碱类药物仍是一线治疗用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和孟鲁司特)重要的辅助治疗或替代药物。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一点在茶碱类药物上有深刻的体现,这也是在哮喘治疗药物家族中其”霸主“地位被取代的原因之一。

新闻中时有报道误服茶碱类药物后中毒需急诊就医甚至丢掉性命的事件。

案例一 2017年苏州一位高龄老人不慎误服了以为是便秘药的氨茶碱后导致中毒,尽管被家人紧急送医,但仍无力回天。

图片来自网络

案例二 2016年,广东江门一女孩同时服用了含有氨茶碱成分的复方甲氧那明和抗生素罗红霉素导致茶碱中毒,不治身亡。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再用“茶碱或氨茶碱中毒”为主题词搜索知网数据库,发现报道最多的是以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茶碱中毒的案例,其次是儿童误服过量茶碱导致中毒的案例。

结合以上新闻和文献中报道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茶碱中毒主要是以下三种原因导致:

故意使用过量,如因好奇而摄入(年幼儿童)或企图自杀(学龄儿童或年龄更大者)

不慎将茶碱当作其他药物服用

同时使用与茶碱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药物

练就“火眼金睛”——茶碱中毒的识别

茶碱的毒性作用来自其对腺苷受体的拮抗和间接的肾上腺素能活性。那么在临床工作,我们如何识别出茶碱中毒的患者呢?

茶碱中毒症状可归纳代谢、肌肉骨骼、胃肠道、心脏和神经系统。不同患者毒性反应的症状有很大差异。图1列出了茶碱中毒常见的症状。一般轻度中毒症状停药后症状可减轻、逐渐消失, 严重中毒者应及时抢救。

另茶碱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毒,表1为大家大概总结呈现了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异同。

慢性中毒患者的初期症状可能很少,但有发生重要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心律失常和癫痫发作。

精通“十八般武艺”——茶碱中毒的处理

辅助检查

对于怀疑茶碱中毒的患者应紧急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对于急性过量的患者,每2小时重复一次,直到出现最高值,然后每4小时查一次,直至摄入后24小时。如不清楚患者摄入的茶碱剂型,应视为缓释剂型处理。对于慢性中毒的患者,一旦确定浓度达到峰值,应每日评估茶碱浓度,直至临床体征消失为止。

另应同时监测患者的血糖,血清电解质,血钙及心电图等。

支持治疗

由于茶碱中毒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往往需要对不同症状采取不同的对症处理措施。下面就为小主呈上练就处理茶碱中毒“十八般武艺”的速成表。

掌握“避雷指南”——茶碱中毒的预防

俗话说“防大于治”,轻度中毒较易处理,预后好,严重中毒预后差, 较难处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该如何避免踩中“茶碱中毒”雷呢?

1. 防止误服

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添加剂量;

茶碱类药物应放置在小朋友接触不到的地方存放;

对于用药种类较多的老年人,应叮嘱其家人为其做好药物的分类与区分。

此外,也要注意有些复方药物中也含有茶碱成分,如上文中案例二中患者使用的复方甲氧那明,1粒胶囊里面就含有氨茶碱25mg。

2. 避免使用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

茶碱主要在肝脏由CYP 1A2代谢, 少部分经CYP 3A3,2E1代谢,任何能影响上述酶的活性的药物,均可能会影响茶碱的作用。因此,在对长期接受茶碱治疗的患者开具新的药物处方之前,谨慎的做法是核实该药对肝药酶系统没有明确诱导或者抑制作用。表3 列举了与茶碱存在相互作用的常用药物。

表3 与茶碱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

其中案例二中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以抑制CYP450酶的活性,与复方甲氧那明(含氨茶碱25mg)合用后,氨茶碱的代谢收到抑制,在体内发生蓄积,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导致中毒。

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增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其中依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对茶碱的代谢影响很小,但合用时也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目前尚未发现与莫西沙星相互作用的证据。

3. 借助血药浓度监测实施个体化用药

茶碱类药物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有效血药浓度和中毒浓度较为接近,安全范围较窄,研究表明发挥疗效最好且毒性最小的血药浓度范围为10~20 μg/mL,近些年研究结果显示5-10 μg/mL血药浓度也能获得较好的疗效,茶碱血浓度升高至20μg/mL以上时,部分患者即可发生毒性反应。当血药浓度超过40 μg/mL时,所有患者均出现中毒症状,可危及生命

因为茶碱的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高度相关,因此在下列情况时建议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1. 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时;

2. 为患者新开具用药医嘱或者处方中存在茶碱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茶碱代谢的药物;

3. 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4. 老年人和儿童患者;

5. 怀疑茶碱中毒;

6. 出现新发疾病、慢性疾病恶化或可能改变茶碱清除率的情况。

基于血药浓度为指导的口服氨茶碱剂量调节参见表4。

表 4 基于血药浓度为指导的口服氨茶碱剂量调节表

------------------ End ---------------------

编辑 | 陈默

版权申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仅作学术交流使用,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参考文献:

金美玲. 茶碱类药物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 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08,2(03):224-226.

叶伶,金美玲.茶碱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01):23-26.

黎春辉.茶碱类药物回归,临床应用须注意[J].医师在线,2016,6(26):18.

黎友伦,罗永艾.氨茶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医药导报,2005(09):807-809.

马勇.腺苷受体拮抗药氨茶碱在心脏停搏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 2003, 23(9):639-641.

黄显,许建华,方令平.喹诺酮类药物对茶碱药动学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02):39-40.

Shannon M,周向东,华波.茶碱过量所致的威胁生命事件:一项10年的前瞻性分析[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0(01):41.

李智平,刘恩梅,刘瀚旻,石晶,董晓艳,张晓波,王刚.氨茶碱在儿童安全合理使用的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04):249-255.

李智平,王广飞,朱琳,黄怡蝶,陆权.《氨茶碱在儿童安全合理使用的专家共识》药学部分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04):270-276.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原标题:《茶碱类药物中毒的识别与处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