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年还能聚餐吗?公筷公勺怎么用?| 春节防护硬核秘籍

2021-02-09 1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上海新华医院 上海新华医院

还有几天就要过年了,大家是不是都在准备今年的年夜饭了?大家千万别忘记了,今年的年夜饭还要准备公筷公勺!

疫情当下,舌尖上的健康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防止病从口入。

公筷公勺怎么用?新华君今天找到了新华医院消化科专家曹海霞来给大家进行专业指导—公筷夹菜,私筷进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筷公勺,最完美的搭配就是

【1双筷子+1个筷架+1只勺子+1个勺托】

为了不错乱使用,公筷公勺的规格、色彩、材质、包装、标注等最好与私筷私勺有明显区分,增强辨识度。

01

怎么摆放呢?

专家们认为,公筷公勺的摆放数量可根据同桌共餐人数而定,至少每两人摆放一套公筷公勺;也可根据菜品的份数而定,至少每两份菜品摆放一双公筷,每份汤品摆放一只公勺。有条件的,也可每菜或每人摆放一套公筷公勺。

用餐时,大家先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置在自用餐具内,再用私筷私勺进行食用。使用后应立即放还至原位,以便其他人使用。

02

注意事项

使用公筷公勺取菜宜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返回盛器;使用公勺舀汤不宜太满,并应停留片刻,待汤汁不再滴落时再移入小碗中,以免汤、羹等洒落到餐桌或其它菜点上。

另外,专家们也特别提出,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自己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要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避免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

其实,公筷公勺已经在上海不少餐厅里推广使用了,不过很多人还是没有使用的习惯!

曹海霞医生介绍,使用公筷公勺其实有很多看不到的好处。

分餐制对于阻断疾病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围桌共食、不用公筷,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就餐方式,实际上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风险。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人群中的感染率高达60%,病原菌可通过唾液、筷子等传播媒介,在共同就餐人群中传播。另外,甲肝病毒、戊肝病毒等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致病微生物、每个人的唾液里有很多呼吸道的分泌物、呼吸道的细菌、病毒,也可通过唾液污染筷子、勺子,进而污染食物,来回“穿梭”着的筷子可以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

此外,人的口腔都有正常菌群,维持一种相对动态的平衡。每个人口腔中的菌落种类是不同的,移位到别的人身上,就有可能变成致病菌。

因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减少交叉感染,专家认为使用公筷是一种更时尚更健康的方式,也是尊重朋友、关爱亲人的表现。

另外使用公筷后,让菜肴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没有吃完的,就餐者尽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食物浪费。

今年上海每家每户都发了公筷勺,希望大家还是能养成习惯。大家在热闹聚餐的同时学会尊重关爱他人。

今年过年很多买汰烧对冷链食品特别关注

新华君也提醒大家,“关注冷链食品”,尤其对于进口冷链食品,“购买、储存、加工”这三个节点要注意:

●购买时,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进口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以保证来源安全,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可使用一次性手套,接触后也应及时洗手,同时戴好口罩;

●储存时,最好采用独立封闭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放置冰箱冷冻室保存,不要存放过长时间,与熟食要分层存放;

●加工时,遵循“生熟分开”原则,刀具、砧板、餐具(盆、盘、碗)等器具单独放置,与熟食的器具分开,使用完后及时清洗消毒,清洗或接触冷冻生鲜食品后,应洗手再接触器皿或熟食。

●海鲜水产和肉蛋类食物一定要烧熟煮透,不食用野味;水果尽量削皮,蔬菜避免生吃。

在处理冷链食品的同时,新华君提醒市民,一定要牢记注意手卫生,不摸眼口鼻!

少聚餐不是隔离亲情

很多人问,过年期间走亲访友,还能聚餐吗?

节日期间,大家尽量减少聚集性活动,可以利用视频、电话多交流,感情不会淡。

如果聚会聚餐,邀约的人数规模要控制,不要太多。亲朋好友见面时尽量用拱手代替握手。

聚会时间不要太长,聚会场所要有良好通风环境。

聚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在家聚餐时也要养成习惯。

家中如果来过客人用餐,主人清洗餐具时可以消毒,如果没有消毒柜可以用煮沸消毒的方法。即便家中没有客人,家庭也要经常做好煮沸消毒工作。

今年准备宅在家的市民注意开窗通风,开窗通风是降低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温度适宜或条件允许时可保持开窗通风,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时可打开家中距离最远的窗户或门,让流动的空气穿过整个房间,确保室内外空气充分流通和交换。

图片来源于上海发布

科普结束

医生介绍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