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特展细品:大海就在那,精巧瑰奇的海舶铜镜就在这

2021-02-12 10: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汇聚全国10省市、25家博物馆文物珍品的『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已正式登陆中国航海博物馆!

为让观众仔细品读本次大展中广域万象的中外航海文明交流史,中国航海博物馆特挑选16件馆藏精品进行解读,让大家管中窥豹,感受中华航海文明的深邃与魅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以人力跨越浩瀚汪洋

造船与航海技术不可或缺

展览的“联通大洋”板块,便为我们介绍了

这些成就中国航海事业的大厦之基

今日主角

—— 海舶纹菱花铜镜

赏·镜帆远影

■ 金代海舶纹菱花铜镜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联通大洋”板块“张幔曰帆”单元的各种船帆纹饰器具中,有一面金代海舶纹菱花铜镜。

古镜镜面直径约18.5厘米,重约792克,八瓣菱花形,宝珠圆钮,窄缘突起。铜镜背部刻画了一艘行驶于波涛汹涌海面上的单桅帆船,船头3人、船尾2人,船身两侧有四道篷索,从不同方向加固桅杆,单片狭长的船帆已在风中张满,呈现出满帆远航的意境。海舶周围以流畅的细阴线表现波涛纹,海兽隐现。该海舶铜镜造型优美、构思精妙,是难得的铜镜佳品,正符合罗振玉先生对中国古代铜镜的评价:“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

析·帆影再现

在现代动力被发明出来之前,“风”是古人行船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古人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发现物体的受风面积越大,受到的风力越大。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他们发明了“帆”来有效地利用风力推动船舶前进。

造船驶船之人忌称“帆”(“翻”的谐音),而多以蓬称之。早期帆多用篾与蒲草等编制,后渐渐发展为用布料制成。帆的形状有方形、刀形、扇形、三角形及混合型等。

与西洋帆相比,中式帆有诸多优点:中式帆的撑帆杆条使得帆面具有一定硬度,受力效率高,动力足;中式帆撑帆杆的绳索与桅杆相连,在受力均匀的同时,避开了西洋帆各类桅支索的阻碍,成为可以旋转自如、适风能力强的“活帆”,从而做到“船使八面风”;另外中式帆操作简单,降帆速度极快,有利于护佑风暴时船只的安全。

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明代福船船模船帆(局部)

随着制帆技艺和驶帆技术的进步,船帆体积越来越大,数量也逐渐增多,大型海船有三帆至十二帆不等,航行时“帆若垂天之云”,行驶距离也越来越远。

探·海舶铜镜

中国古代铜镜为生活实用器。汉唐时期,铜镜制作工艺成熟,集雕刻、装饰、铸造工艺为一体。宋金时期,铜镜制作题材更为丰富,极富生活气息,海舶镜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风格纹样铜镜,不仅中国多有出土,日、韩等地均有发现,引世人关注。

中韩两国出土航海图文铜镜

1.韩国湖严美术馆藏 2.中国湖南出土

海舶镜作为宋金铜镜中极富特色的铜器之一,名称有 “海船镜”“海涛云帆葵花镜”“航海图形镜”“航海图纹镜”等,中国陕西、河南、湖南、四川、吉林等地多有出土,分布较广且形式多样。

中国出土航海图纹铜镜纹样

1.陕西扶风出土 2.四川雅安出土 3、4.《中国铜镜图典》

一般认为,金代海舶镜与“海上之盟”有关。金朝铜禁极严,铜镜统一由官府铸造,并多在铜镜边缘雕刻铸造地点或官府署名,以证明此镜是官造而非私造。《金史·食货志》中多有记载关于“销钱铸镜”的现象,铜钱被销熔后,可以铸成铜镜进行买卖。大定初年规定,“铜镜每斤三百十四文,镀金御金花腰带十七贯六百七十一文。”只要用45-50枚小平钱,就可以铸成一面直径10-14厘米,厚0.2-0.3厘米的铜镜;将其卖给官府后,可得所耗费铜钱价值的5-6倍。这种现象到了大定中期已十分普遍,以致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货币流通和商口流通。为此大定年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不准民间销钱铸镜。

《金史 食货志》

铜镜既是古人修容照面的日常生活用品,也是古代匠人精心打造的工艺品,其背后凝结了古代工匠的审美意趣和铸造工艺,它映照的不仅仅是古人的容颜,更是一代代王朝兴衰的“鉴”证。

参考文献 |

高西省:《论中韩两国出土的航海图纹铜镜》,《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4期

关佰阳:《阿什河缚鹰:女真人横空出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铜镜图典》,文物出版社,1992年

罗振玉撰集:《古镜图录》, 朝华出版社,2018年

王禹浪:《金源文化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

于力凡:《北宋八瓣菱花形船舶铜镜探析》,《华夏考古》2015年第2期

END

来源 | 中国航海博物馆 学术研究部(藏品保管部)

供稿 | 徐海鹰

图片 | 康丹华、李悦宁

原标题:《特展细品 | 大海就在那,精巧瑰奇的海舶铜镜就在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