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只爱北大国文课上的流行梗,喜欢不上国学,这也很好
近年来,不少高校或私人企业,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名,面向不同年龄层开设国学班。一时间,有关国学的讨论纷至沓来,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
从《诗经》《论语》到《楚辞》,真正意义上的国学是能够在逝去的时光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流行于过去,对于当下的人们而言,依旧与生活密切相关。
澎湃问吧特邀北大中文系助理教授张一南老师开设话题,他在北大主讲国文课。这门通识课,颇受学生欢迎。经、史、子、集,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等不同文体,该如何用年轻人的思想进行解读,破除对国学经典的成见?
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国学
@午夜南瓜会变马车:上您课的年轻人喜欢的是国学经典,还是您讲的流行梗?
张一南:现在对国学感兴趣的年轻人肯定比之前多了,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前面几代人的成见。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50后与90后的关系,不好拿10后与50后来类比。
北大文史哲院系有志于国学研究的青年,他们的水平很高。我的这个课不是面向他们,而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课,来选这个课的学生大多对国学没什么了解。我希望原来对国学没有了解的学生,能通过喜欢我的流行梗,喜欢上国学,这是最理想的。如果不行,他们只喜欢我的流行梗,也很好啊。至少他们知道了,讲国学的那个老师是会讲流行梗的,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国学这个东西,即使我们不爱吃,也应该是个不坏的东西。如果他们能这么想,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就算他们只吃肉边菜,也算是沾到了一点肉的营养;就算他们是买椟还珠,也会因为他们喜欢的盒子多看这个珠子一眼,这也是很好的缘分了。
如果学生只喜欢国学,不喜欢我讲的流行梗,我反而要刺他们一下了。只喜欢传统不喜欢流行,不是真的喜欢传统。只有落了地的传统,才是真的传统。
@披星戴月地吃哈密瓜:为什么说论语是孔子的“微博”,有这么通俗易懂吗?
张一南:《论语》是语录体,是孔子平常说的话,由弟子整理记录的。我说是孔子的微博,想表达的是《论语》不是成体系的、有计划的创作,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就像我们的微博一样。
每个人发微博的时候有自己的语言习惯,都是基于自己三次元和二次元的高语境,发一条微博的时候有非常特定的上下文。有可能一条微博在作者的语境中非常正确,作者的出发点非常善良,但是单独截图出来拿去举报,就可以引发大批判。很多时候,我们对“孔子的微博”正是在做这样的事。
那我们要怎么帮孔子解释清楚呢,肯定不能去编造。我会解释他说这句话时是什么语境,当时的物质发展水平决定了与今日不同的制度文化和思想意识;他面对的问题是什么,他说这句话,是在批评学生还是在吵架,对面的人是什么样的;他说这句话是往哪个方向夸张了;这句话里是不是有什么在他的圈子里常用的梗。
@咸咸加点盐:有什么方式能够让现在普遍爱看抖音的小学生爱上国学,理解国学吗?
张一南:普遍爱看抖音不是时代的原因,没有抖音的时代有别的诱惑。每一代人里喜欢国学的人总归是不多的,不必强求。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喜欢国学,喜欢国学的孩子也不能只读国学。重要的是,如果有喜欢国学并且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孩子,要把他们保护好。首先不要打压这样的孩子,在此基础上有可能的话,尽量减少他们对国学的误解。除此以外,让孩子们自然生长就好。基础教育阶段,还是要尽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然后让他自己去选择喜欢什么。
如果孩子什么也不喜欢,只喜欢抖音,那么看抖音也挺好的,也是孩子社会化的一种方式。不要因为孩子爱看抖音就看不起孩子。
国文何以经世致用
@争做一个文化人:现在的国学课都教什么?脑子里思想学问太多了,是不是更不会解决问题?
张一南:经典总是那些经典,我会有我的增减,更会有我的讲法。
比如讲《关雎》,我就会跟他们说,这是一个淑女选择君子的故事,男性要接受女性的挑选。我也会跟他们说,喜欢的东西就去追求,这是一种贵族气质。
我会跟他们说,孝敬父母的第一步,是爱护自己的身体发肤,过好自己的日子。而孝的最高境界,是继承前人的精神,比前人有出息;我会说屈原爱他的国,就是爱他的家。我会带着学生,跟贾宝玉学道歉,跟李密学写辞职信,跟嵇康学懒,跟阮籍学疯。这些经典作品都是旧的,甚至说法也不是新的,但这是属于我这个时代的讲法。
有学问有思想,肯定是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我盲猜您是遇到满嘴“大词”的名校本科毕业生了,其实他们多半不能理解自己说的这些。他们的老师出于上天好生之德给了他们一个及格,让他们有机会去找一个毫不对口的工作的。不能因为家门口的小鸟连树枝都飞不上去,就不相信大鹏能从北海飞到南海。高分低能不是因为高分才低能的,他们本来就低能,高分是因为评分体系有漏洞。
@燕轻愁:国文何以经世致用?
张一南:我真诚建议,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要想“经世致用”的事。没有一棵树想过“我怎样长成栋梁之材”。森林里的树就是按照自己的天性去生长,长成大树,自然有用。年轻人也应该按照自己的天性生长,按照某个模子去生长,是长不大的。每一代文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想我们这一代文人的使命,就是重建民族传统。这个已经富起来的民族需要一个标志,需要向世界宣称:我们的文化是独立的,我们的文明有自己的方式,我们的现代化不需要追随别的文明的脚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