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王雨磊:写作的“神通”

2021-02-10 07: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王雨磊 王雨磊

2020年11月24日,摄于广州六榕寺

立春,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庚子已过,辛丑开启。在这里,祝大家牛年牛牛,牛转乾坤!

最近很多人向我咨询学术写作,也有人希望我做网课。我现在还不太有讲课的状态。不过,我今天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写作的“心法”。

什么是写作?它的本质是什么?

从表面看,我们是在堆砌一些文字,但这只是表象。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可以互相沟通、交流?

首先,我讲一个故事。有一年在北京,和Sage公司的负责人吃饭,一胖一瘦两位老总,他们都声称自己懂中文,但是明显能够感觉到他们交流的顺畅度差别很大。

要想判断一个人到底有多懂一门语言,不要跟他讲常用语或书面语,要跟他讲笑话,讲俗语。我发现,每当我讲一个中国本土的笑话时,胖老总两眼空空,而瘦老总却嘿嘿发笑,他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是有光的,这说明他能听懂我的言外之意。我心想:这不科学,他肯定有比较深的中国生活经历,一问才知,他娶了一位中国媳妇。

人类,从本质上,是一座座的孤岛,彼此在物理上是绝缘的。那么,我们是如何互相连结的呢?有时我们可以互相碰撞出火花,这个火花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是人类拥有精神,拥有心灵。我们的沟通、火花,其本质都是一种“神通”——精神沟通,以神相通。两眼空空就是精神不通,会心一笑就是精神汇通。

语言,就是一种“通神”的媒介。表情包也是。许多年轻人发现无法与长辈沟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此无法“神通”。举例来说,这个表情,正常应该解读为“哭笑不得”,但却是却往往被老年人误用。

而文字的神通则更为坚固、稳定和持续。你们虽然没有见过我,却一直在阅读我的文字,所以,很多我从来没见过我的读者,最近加了我的微信,他们和我说话,就像是故交重逢。你看,光是看了我的文字,就足以与我“心神相通”,由此可见文字的神通之广大无边。

以我自己的阅读体验而言,我有时半夜读《论语》,读着读着,就仿佛孔夫子衣袂翩翩,站在面前与我对谈。我第一次通读《金刚经》的感受最深刻:那是一个深夜,当我读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顿然有如醍醐灌顶。因为那一刻,我明白了古往今来的佛陀都在说什么,想什么,传授什么。那种感觉,就像自己的WIFI终于联网了。

学习,就是学会读懂字面背后的“神韵”。从本质上,就是体悟那些先哲们通过文字留下来的“神通”。当你学会了,就等于你与这个神通广大的文明世界联网了,否则,你就与此绝缘,永远不知道还存在一个学术的殿堂。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之间可以互相翻译?可以翻译,就意味着人类的神通没有本质区别,语言和文字都不过是神通的质料而已。

而写作的本质则是“制造神通”——作者通过文字去桥接读者。一个好的作者,善于调动文字的神通,而一个好的读者,善于察觉文字的神通。

你现在看我的文字,却感觉我在和你说话。而事实上,我在屏幕这一端,你在屏幕那一端,毫无物理上的连接,我们却能进入彼此的大脑,心意相通,这就是写作的神通。我在写字,但是我不是为了写字而写字,而是在想方设法与你们“神通”。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甚至将来我开直播课,从本质上说,都只是我们彼此神通的一种形式而已。

只有我们的神通是真实不虚、牢不可破的,其他的都是“如露亦如电”。我关停了“学术与社会”,放弃了“石头君”,甚至删除了很多好友的微信,但是这一切都不会改变我们的“神通”。

因此,当你写论文的时候,不要为了写而写,而一定要反问自己:到底希望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神通?不然,你的文字就是一堆乱码。

那么,如何才能神通呢?这个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练习,也需要有良师的调教。良师的重要性在于他可以帮学生开窍——尽快打开神通的“端口”。

我的每一个研究生入学前,我都要求他们写一份自传。这样做至少有三种作用:1,便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2,便于学生通过写作自察、自省;3,让老师对学生有一个更全面的察觉,以便选择一个最好的角度为学生”开窍“。

有些学生写得特别认真,于是他在入学伊始就特别受教——其实当他写自传的时候,就是让自己尝试开窍,或者做好让老师为自己开窍的准备。而有些同学很敷衍,把这个当成作业来写,那么,他自然就无法与我更好地神通,进而也就错失了很多次开窍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老师,学生的收获却千差万别。

具体来说,写作的神通,至少有如下的练习目标。

第一,作者一定要知晓:自己是准备与哪些人神通?也就是说,写作对象是谁,这些写作对象具有什么样的阅读基础,是专业读者,还是业余群众?是老师,还是学生?是内行,还是大众?不同的受众,就需要不同的“神通”。

在这里,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论文很多时候是写给老师看的,但是你不能把老师当成老师,要把老师当成你的读者,甚至你的学生。

第二,所有的神通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比如我这篇文章谈的就是写作的神通。所有的文字都是围绕它展开的。换句话说,你在传递神通之前,就知道自己想要传递给对方什么内容。不然,文章就是无病呻吟。

第三,好的作者善于调动文字的神通,他会选择那些最容易激发读者神通的文字、材料、角度和方式等等,这就是推敲的功夫,反复修改的功夫。

第四,写完初稿,最好测试一下神通的效度。好的作者会非常善于吸纳修改意见,因为这些反馈恰恰在验证作者与读者是否很好地桥接了“神通”。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写好了,读给老婆婆听,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验证手段。在学术写作中,开会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也是如此,年轻学者要多开会、多发言,别怕丢丑,因为神通就是在多次试错的过程中建立、掌握的。

第五,摒弃那些阻碍神通的“杂质”、“噪音”。我以前做编辑时,经常对文章进行删改。当然这固然是因为我们期刊有版面的限制,但更重要的是,凡是那些不能服务于论点的材料,就算你写得再辛苦,都要删掉,因为你要考虑传播的性价比,如果你能用500字说明问题,就不要用501个字。分母越大,效度越差。

文字交流,不是把苹果从我的口袋里掏到你的口袋里,而是“桥接神通”——把意念汇聚在文字之中,然后当文字散播开来之后,让读者通过文字来感知其中的神通。

如果你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就会对着屏幕,恍然大悟。这一刻,其实你就拥有了我通过这篇文章桥接于你的神通。

原标题:《王雨磊:写作的“神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