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的发明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天文馆 ,作者寇文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官方微信
从肉眼仰望星空到使用天文望远镜,小伙伴们在天象观测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随着望远镜的发明和发展而越来越远、越来越深入。那么望远镜是如何出现的呢?在今天的空中课堂中,北京天文馆首席科普专家寇文老师,将给大家讲解其中的科普知识。
天文学是一个观测的科学,在天文观测过程中,观测工具是十分重要的。其实人的眼睛就是一个最基本的观测工具,一些天文现象用眼睛直接看就可以,比如认识星座、观赏流星雨等,完全可以不用望远镜。但人眼的观测能力毕竟有限,要想看的更清楚或看到的更多,就要借助天文望远镜才能提高观测效果。
▲月球(摄影:北京天文馆 詹想)
比如用肉眼看月亮,只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顶多还能再隐约看出月亮上有明暗不同的区域。而通过天文望远镜,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月面上的环形山、月海、山脉、辐射纹等细节。
用肉眼看五大行星,再怎么看也只是一个亮点,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土星的光环、金星的位相、木星条纹和卫星还有火星的极冠。
金牛座的昴星团,俗称七姊妹星团,用肉眼看起来只有6、7颗星,在望远镜中看到星星的数量可以有上百颗。
▲昴星团(图源:每日天文一图 Raul Villaverde Fraile)
肉眼只能看到少数几个亮度较亮的星云、星团、星系,即使在天气极好的时候,它们看起来也只是云雾状的模糊斑点。用望远镜则可以看清它们的轮廓和细节。而大量肉眼完全看不到的深空天体,在望远镜中也露出了真容。
望远镜的出现
望远镜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望远镜最早在17世纪初出现在荷兰。关于望远镜的发明过程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在眼镜店里出现的。荷兰当时有一个眼镜商,名叫汉斯·利帕希,有一天,他的眼镜店里伙计的孩子们在的柜台上拿着一些眼镜片玩耍,偶然把两个镜片一前一后排成一条线,眼镜靠近透镜看去,惊奇地发现远处教堂的塔尖好像被拉近了、变大了。孩子们在无意间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汉斯·利帕希立刻明白这一发现的重要性,为了方便观看,他把两片镜片装在一个筒子的两端,这样第一台望远镜就制成了。它被当作高科技产品献给了当时荷兰的最高执政官。
1609年5月,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听说这件事后,搞清楚了其中的原理,独立制作出了望远镜。最初制作的望远镜,只能放大3倍,经过不断改进,伽利略最终制作出了一个放大倍数为32倍的望远镜,并把它指向了天空,并且很快就有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在伽利略的望远镜中,月亮成了一张千疮百孔、布满瘢痕的“大麻脸”,他把那些四周高耸突出的圆坑命名为“环形山”,而把平坦的暗黑区域称之为“海”,当时伽利略真的认为月海和地球上的海洋一样充满了水。指向太阳,发现了太阳上的黑子,连续观测还发现太阳也存在自转。金星则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木星看起来有一个小小的圆面。周围有四颗小星在围绕它运转,这四颗星就是木星的卫星,后来被人们称为伽利略卫星。茫茫的银河在伽利略的望远镜中看起来是由无数恒星组成。这些发现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
(图源:Ancientpages.com)
伽利略的工作是开创性的,他是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人,望远镜的出现大大开阔了人类观测太空的视野,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打开了近代天文学的大门。当时人们盛行的说法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2009年,为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年,联合国将这一年定为国际天文年。
伽利略制作的望远镜是一种折射式望远镜,他是用凸透镜做物镜,用凹透镜做目镜,这种望远镜制作简单,价格低廉,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放大倍数不能太大,视场很小。
在伽利略的望远镜出现后不久,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折射式望远镜。物镜也是凸透镜,但是和伽利略式望远镜不同,目镜是凸透镜。这种望远镜成像是上下左右颠倒的,但视场可以设计的较大,倍数也比伽利略式望远镜大很多。总之优点很多,后来的折射式望远镜都是采用的开普勒式的设计。
▲开普勒式折射式望远镜光路图
(图源:http://deepskybackyard.com/)
早期的折射式望远镜有个重大的缺陷,就是会有色差,也就是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星星周围会镶着有五颜六色的彩色花边,这并不是星星的真实样子,而是由于望远镜的缺陷造成的,非常影响观测效果。当时人们并不了解造成色差的原因,通过不断实验,发现把望远镜的焦距加长可以有效地减轻色差,于是望远镜的长度不断增长,最长的望远镜达到了惊人的60米,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那么究竟有没有办法解决色差的问题呢?望远镜究竟还会有怎么的发展呢?我会在以后找机会继续向大家介绍。
(来源:北京天文馆,作者/寇文)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
提醒广大科技辅导员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会
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原标题:《第一台天文望远镜的发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