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明日之食,期待你的参与!
作为一名大城市的打工人,一年前的今天,和很多人一样,囤粮、抢菜、没有外卖,怎么吃饱饭,变成我每天最大的问题。幸运的是,一个城郊的生态农场解决了我的食物危机。隔离在家的我,细细品尝蔬菜时,尝到了小时候的菜味。
对我来说,这次食物危机是一个启示,让我开始思考未来的食物问题。
“社区更新观察团”专题曾报道上海浦东新区中大苑的花友会,除了种花,居民还有一片都市农园,图为收获的果实。摄影/制图:澎湃新闻记者 冯婧
“明日之食”专题
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化生活,也开始改变人们获得食物的方式。
隔离期间,社区组团买菜成为有效的食物供给方式,也解决了城市周边农场的滞销问题。这为后来互联网平台进军“社区团购”埋下了伏笔。
而另一些人萌生了在社区、院子、屋顶、阳台上种菜的想法,其中不少已付诸行动。自己种菜、做饭,不仅是填饱肚子的自救行为,也有人通过食物进行疗愈,关注自身的健康,让自己对生活有更多的掌控。这一点,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来说,尤为重要。
其实,改变食物,是我们改变自己处境的一个契机。
除了新冠病毒,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病毒、超级细菌,危机还会再来。那么,在未来的气候和环境危机背景下,我们如何吃饱饭?
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了“可持续食物体系”的倡议,简单来说,就是既让我们这一代吃饱、吃好,也让子孙后代吃饱、吃好。今年10月,联合国将召开全球首届食物峰会,食物体系的转型迫在眉睫。
因此,澎湃新闻市政厅栏目将启动一个新的专题——明日之食。
这个专题将以——疫情、健康城市、气候变化、社区、年轻人、可持续食物、食物废弃物、食物行动者等关键词,展现一个不为大众熟知的食物图景,既有硬核知识,也有社区及个人层面的行动案例,试图为“明日之食”提供方向和参考。
这个新专题是对过去两年的专题“社区更新观察团”及“后疫情社区”的延续,“社区”是一个行动的方法,借助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带来更多积极的改变。
“社区更新观察团”专题曾报道上海金友里,图为2020年10月,居民们在自己改造的公共空间里择菜,边讨论即将到来的拆迁。摄影:王越洲,制图:澎湃新闻记者 冯婧
新冠疫情为人类带来了危机,但也提供了一次改变的契机。
去年年末,我们与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合作,制作了一个短片系列“新冠元年的普通人”。
之所以敢于发起这个专题,源于过去两年我对社区的观察,社区教给我一些改变的方法。“明日之食”将是我们迈出的新一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上海市中心的一处屋顶农场。摄影/制图:澎湃新闻记者 冯婧
招募
1. 澎湃专题“明日之食”
约稿要求:字数2-3千字,能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讲清楚故事(知识、案例、个人行动等),文章以图文形式为主,也可附短视频。文章刊登后可获得相应稿酬。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新农人故事(返乡青年和城市郊区农场如何可持续生活)
2)阳台农夫(城市人如何自己生产食物,改变生活方式)
3)素人集(年轻人选择素食的背后故事)
4)食物社区(社区里的食物行动,通过食物形成的社区)
5)冷链如何改变了食物体系
6)食物与微生物、土壤的关系
7)气候变化对食物的影响
8)食物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联系方式:fengj@thepaper.cn
(来信请注明撰稿的具体内容,并简单陈述文章内容的构思,符合条件者将收到回复)
2. 志愿者
如果您认可我们的行动价值,愿意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包括:视频、音频制作,制图,撰稿,社交媒体互动,信息整理,协调沟通等工作。您将收获更多的食物知识,结识更多食物行动者。
联系方式:fengj@thepaper.cn
(来信请注明期望的合作与参与的方式)
3. 实习生
实习要求:在校生,坐标上海,不要求坐班,实习期至少6个月。工作态度积极,做事认真负责,不拖延。澎湃新闻将提供实习证明。
实习内容:
- 协助采访、文字整理
- 会使用视频及音频剪辑软件、绘图软件的优先考虑,最好有独立完成的作品
联系方式:fengj@thepaper.cn
(来信请附上个人简历及个人作品,包括文章、图片、音频及视频作品,并简单陈述如何理解“明日之食”,注明实习时间。符合条件者将收到回复)
明日之食,期待你的参与!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