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债时代》:年轻人缘何被债务绑架?

曾于里
2021-02-27 09:0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近年来,台剧每一年都会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林柏宏、李霈瑜、陈昊森、张书豪等这几年在台湾存在感颇强的年轻演员共同主演的《大债时代》,是2021年开年值得一看的台剧。

只有6集长度的《大债时代》首先胜在选题上的贴近性,它关注的是年轻人踏入社会被迫面对负债压力这一现象。

消费贷遍地开花,想方设法鼓动年轻人多借款、多消费。不无年轻人落入提前消费、过度消费的陷阱,欠缺偿还能力,只能是以贷还贷、疲于奔命。社会新闻上也不时有裸贷、高利贷等极端案例曝出。

这样一个大债时代,是如何到来的?《大债时代》企图以几个台湾年轻人为典型样本,剖析一个病态的时代。

杨大器(林柏宏 饰)是狂热的创业者。他到处推广的创业项目是AI咖啡机——电脑芯片识别脑电波,咖啡机就能识别出你偏好的咖啡口味,制作出一杯适合你的咖啡。这个项目听上去就很纸上谈兵,但杨大器深信不疑。

杨大器(林柏宏 饰)

咖啡机的蓝图还很粗糙,杨大器就拿着方案到处拉投资。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各种“坑蒙拐骗”,他拉来了一部分投资。款项到位不是投入研发,而是第一时间买了期货,他认为这样来钱比较快。

杨大器身上有一些优秀创业者的品质:精力旺盛,能说会道,八面玲珑,抗压能力极强。但他也有一些失败创业者的特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妈妈曾是富人家的佣人,杨大器从小就在富人堆里成长,一心想过的是那种挥金如土的生活。毕业后他开始创业,他认为创业才能一步登天;在生活上,他未富先奢,提前过上富人的生活:租住豪华公寓,穿的是定制的成套西服,出入豪华餐厅……哪怕他穷不啷当。

杨大器是负债年轻里一个重要样本。他并非没有才能,也曾有企业想高薪聘请他,但他就是缺乏耐心,他要一夜暴富。这种“急于富有”“提前消费”的心态背后,是他始终被一种贫困感裹挟了。妈妈生病后被富人家赶出来了,这成了杨大器的心结。他畏惧贫困,厌恶贫困,为摆脱贫困急功近利、走火入魔。

杨大器急功近利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杨大器”们而言,他们“贫困感”的来源,更多是出于消费主义的鼓动。无所不在的广告在暗示着你:物品不仅仅是只有使用价值,它更被赋予了一种符号价值,仿佛你购买了某样物品,你就同时获得了尊严、身份和地位;别人有你却没有,仿佛你就低人一等。

“买买买”成为不少负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的理念和行动。愈是匮乏,他们愈是试图通过消费弥补;可愈是过度消费,他们愈是匮乏……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他们跌入攀爬不上的无底洞。

周咏晴(李霈瑜 饰)的个性,与她的同学杨大器截然不同。父亲早逝,母亲开了洗衣店,周咏晴在银行债权管理(讨债)部门工作。常年与母亲租房住,她一直渴望与妈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当代无数社畜的缩影。在个人消费上,她是能不花则不花,想方设法省吃俭用;除了本职工作外,周末她还兼职打工送外卖……

周咏晴(李霈瑜 饰)

周咏晴也成为一个负债者——因为买房。这亦触碰到很多年轻人的痛点——有多少人买房没有背负房贷?当然,跟过度消费、透支消费有所不同的是,年轻人买房常常是“刚需”,并且买房本身是一种投资,负债买房是常态也情有可原。

周咏晴买房的戏剧性在于,因为妈妈一直是开洗衣店的,周咏晴想买一个有店面的房子,这样妈妈可以继续经营洗衣店,但总价也较高,她的压力很大;妈妈为了减轻她的压力投资期货,结果彻底赔光。充满愧疚感的妈妈这时才说出心里话:她很早就不想再开什么洗衣店了,她的手臂吃不消了;她宁愿买一个小一点的公寓,也不想再过那种“被钱追到喘不过气的日子”。

周母不想过那种负债太多的生活

到底该负多少债买多大的房子?每个人的理想当然是一步到位,但不依靠父母、不背贷款就能够做到的年轻人是少数。如果能力不够,是每个月被房贷追着,每一分钱都得花得抠抠搜搜,还是力所能及,宁愿房子买小一点,让自己可以喘口气?

周咏晴的经历提醒的是,始终别忘了,“我在干嘛呢”,你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周咏晴想给妈妈买个大房子,却不知道妈妈不想开洗衣店,也最不想过那种负债累累的日子。那么再大的房子有何意义?背负更多的债过的却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债时代》的英文名叫《Who Killed the Good Man》,剧中还有一条重要的支线,杨大器、周咏晴的同学樊仲良(张书豪 饰),因负债自杀了。

樊仲良本是仨人中看上去最成功的,他是一家科技公司总经理,买了自己的房子,有漂亮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儿子。却因为投资方拖欠款项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房子抵押银行,又欠了地下钱庄的债,他跳楼自杀,给妻子留下一个烂摊子。

樊仲良(张书豪 饰)

死是解决不了债务问题,一死了之也绝不应该提倡。《大债时代》以樊仲良之死真正追问的是,谁让年轻人负债累累的?杨大器、周咏晴、樊仲良给出各自不同的答案,也代表了不同年轻人的群像。大结局是一个有些仓促潦草的光明结尾:杨大器创意被偷,幡然醒悟;周咏晴和妈妈过上幸福日子;樊仲良的遗孀接下丈夫公司,成功创业……

但我们知道现实不会这么美满。每个负债的年轻人仍需进行自我反诘:你为何负债?你负债是合理的吗?更需始终铭记的是:欠下的任何债,都要连本带利还的。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