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鲁西南鼓吹乐的丽声雅韵
——市级非遗项目鲁西南方笙制造工艺掠影
杨德良对新制造的方笙做最后的检验
杨德良的妻子焦金娥和儿媳谢博做笙脚
火烤取直笙苗
杨德军、杨德良和杨凯合奏方笙
单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凭借唢呐而入选的。唢呐是鲁西南鼓吹乐的主角,而鲁西南鼓吹乐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方笙则是唢呐吹奏的第一伴奏。
笙,汉族的古老簧管乐器,由笙簧、笙笛、笙斗三部分组成,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声调简洁,清丽舒畅,可担当主旋律或伴奏的角色。
据悉,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2400多年前的数支匏笙,是中国当时发现的最早的笙。
单县民间传承的鲁西南鼓吹乐乐器中,笙因长方形态被称为方笙,是唢呐、戏曲的基本伴奏乐器。据《单县志》记载,方笙吹奏技艺传至单县一带,已有150年的历史。在单县,方笙不仅演奏者众多,而且还不乏制造的民间能工巧匠。张集镇刘辛庄村农民杨玉仁就是方笙制造工艺的第二代传承人。
杨玉仁介绍道,方笙制造工艺非常考究,要选取优质的福建紫竹作为笙苗,其形态挺直、结构严密、质地坚硬、粗细匀称、发音清脆。选好的笙苗分为长短,并做好标记,经烘烤进行精确截取,再用铁刷将内部杂质清理干净;接下来做笙脚,由一小段硬木车制而成,用砂纸精细打磨,套入笙苗孔中进行调试;粘好的笙苗、笙脚安装在笙斗上的拼缝,然后用油漆刷一遍,并在笙脚下半部分的镂空处挖出凹槽安装簧片……“簧片是方笙的灵魂,要选用密度大、弹性好的响铜,用专业工具把铜片压出缝隙,此称戗簧。簧舌和簧缝之间一定要光洁,以免影响发音。”杨玉仁强调说,簧片做好调音后,再用黄蜡固定在笙脚的凹槽上,用五花石和紫铜研磨成的粉末抹在簧片上,晾干后即可在笙苗上开音窗,做最后的调试。一切完成后,根据客户需求,在方笙上安装光洁明亮的铜管作为修饰和扩音器。
杨玉仁还培养了儿子杨德军、杨德良和侄子杨德顺同造鲁西南方笙。目前,第四代传人杨华、杨凯在继承前辈方笙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改良,让这一鲁西南乐器音域更加清亮圆润,常用的降A调、降B调、降E调的方笙畅销鲁苏豫皖四省结合地区,成为单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
2010年,鲁西南方笙制造工艺被确定为菏泽市非遗保护项目,杨华、杨凯被评定为非遗传承人。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