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派人物画家吴山明辞世,探索人物画中宿墨与水的结合
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2月4日17时12分,知名浙派人物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因病在杭州家中辞世,享年82岁。
吴山明的学生今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确认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先生意外因病辞世,非常悲痛,正在与其家人处理相关事宜,中国美术学院相关领导现在正在赶往先生家中进行吊唁。”
在追忆潘天寿那一辈的师长时,吴山明曾说:“潘老一直强调中国画家‘三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还有一分是整体修养和全面发展。”
吴山明1940年出生于浙江省浦江县前吴村,196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专业,此前任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山明(1941-2021)
吴山明著有《吴山明画集》、《吴山明意笔人物画选》、《吴山明水墨速写集》、《吴山明意笔人物线描》、《写意人物画技法》、《意笔人物画(教材)》、《中国人物画技法》等。吴山明的人物画喜用宿墨水化,或者称为“水渍法”,有着他自己独特的性格。
对于中国画,他在追忆潘天寿那一辈的师长时说:“潘天寿那一辈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潘先生倡导中国画教学要重视临摹古画,还给我们配备非常传统的老师。山水有顾坤伯、陆俨少,人物有黄羲,还有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等老师,花鸟老师就更多了。潘老强调‘三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还有一分是整体修养和全面发展。”
对于自己的风格,他曾说:“宿墨在水的冲渗下,特别是画头部时用的淡宿墨,竟产生了晶莹的光感,画女孩身上时的宿墨线与块面,又显出屋漏痕味而特别凝重。尽管仅是一小幅十分简略的生活形象的记录,然而偶得的这种苍润兼有,笔墨痕迹所产生特殊的美感,特别是与生活本身的美的和谐,使我兴奋不已。‘古人墨法妙于用水’,由于水与宿墨有机结合,使容易发黑或僵化的宿墨变得活泼起来。”
吴山明
吴山明生前曾表示,“创造自己之风格,需一点狂气。”
对于人物画,他撰文认为,“从今天看历史,人物画能为我们所提供的参照,远不如山水花鸟那样丰厚,可继承的传统也因之显得单薄,这无疑给现代人物画的发展增添了难度。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历史也给今天的人物画家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促使当今的人们能主动地投入变革。由于历史为人物画留下的空白相对较多,需要我们通过创造填补,这对当代人物画家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因此尽管难度大,当今的人物画却一直是中国画诸画种中最活跃的,面目也是最多彩的,我个人对人物画的更大发展充满了信心。”
吴山明作画时
吴山明画作 饱经风霜
延伸阅读|艺术实践杂记
文/吴山明
在唐以前中国人物画一直是画坛之主体,元明后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山水花鸟画发展很快,相对而言,历史更悠久的人物画进程却缓慢起来,特别是意笔人物画,似乎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从今天看历史,人物画能为我们所提供的参照,远不如山水花鸟那样丰厚,可继承的传统也因之显得单薄,这无疑给现代人物画的发展增添了难度。但是,或许正因为如此,历史也给今天的人物画家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促使当今的人们能主动地投入变革。
由于历史为人物画留下的空白相对较多,需要我们通过创造填补,这对当代人物画家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因此尽管难度大,当今的人物画却一直是中国画诸画种中最活跃的,面目也是最多采的,我个人对人物画的更大发展充满了信心。
吴山明 朝圣的老人
“画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不可”,这是黄宾虹先生的名言。对于我们这些早已步入中年的一代来说,对自己的超越,在心理上的阻力往往比青年一代大得多,因为过去已形成的艺术上的某些优势,有时也会成为包袱。当然,一个中年画家,艺术要形成一种优势,都经历过一番艰辛,应该说,这种优势是十分可贵的,然而要变革,必然有否定,对过去某方面优势不同程度的否定,的确是需要有足够勇气的。因此往往中年画家对自己所迈出的每一步,都会特别谨慎,特别慎重,但是一旦决心迈了,步子却是稳重的、坚实的。
吴山明 黄宾虹知黑守白
最近十余年来,我作了一点变革性的尝试。早在1980年代初,"文革”后的轻松,使某些审美思维活跃了起来,很想画画。于是相约几位老师去了云南,画云南的风情与人物,原先“浙派”的笔墨与审美观念是很适应的,虽然其间也有一些即兴式的带有创意的笔,但由于画得得心应手,因此从总体格局上想法并不强烈。
1980年代中期后,我去了呼伦贝尔,又两次到西北藏区,东北、西北高原与江南水乡所形成的反差很大。面对人物的强悍粗犷,原始风情之纯朴,大山大草原的雄浑,使我很冲动,顿时觉得以往灵秀的画风已很难适应眼前的一切。由于生活的感受与画面的效果距离太大,因此那种对过去的画法的不满足感,使改变原先画路的欲望油然而生。
吴山明 草原春
我首先在水墨速写中进行尝试,打破固有的审美观念,同时放纵笔墨,尽量使笔墨融入强烈的生活印象之中。速写中产生的许多顿悟式的新的闪念,为我的变革思考提供了多方面的灵感与思路。而这与平时在画室里的一笔一墨的从形式到形式的试验很不同,在速写中笔墨真正成了从真诚的心灵里流淌出来的心迹。它是更广意义上的观念上的变化,它直接关系到意境与格局上的升华,它是从事物的内美中生发出来的,是有血有肉的变异。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有可能向深度发展。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离开了生活,笔墨语言也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吴山明 听雨
记得有一次在大草原上小憩,主人的小女儿提着奶茶壶,端着一叠碗从帐蓬中走出来,突然沐浸在强烈的阳光之中,几乎一半身影被直射下来的阳光融化了,湛蓝的天空、广阔无垠的草原与阳光下的少女所形成的鲜明影像,顿使我产生一种天人合一的永恒之感,我立即在速写用的生宣纸上,以砚中残存的宿墨,和着大量的水,用毛笔,将此难忘的印象记录了下来。
宿墨在水的冲渗下,特别是画头部时用的淡宿墨,竟产生了晶莹的光感,画女孩身上时的宿墨线与块面,又显出屋漏痕味而特别凝重。尽管仅是一小幅十分简略的生活形象的记录,然而偶得的这种苍润兼有,笔墨痕迹所产生特殊的美感,特别是与生活本身的美的和谐,使我兴奋不已。“古人墨法妙于用水”,由于水与宿墨有机结合,使容易发黑或僵化的宿墨变得活泼起来。
吴山明 溪边小景
回杭后,我沿着这种思路并融合对传统笔墨的理解与以往实践成果画了大量的习作,以深化与拓展对宿墨的研究。还以草原阳光下面的那幅速写作素材,以纯宿墨线条作主要语言,画成了一幅以“阳光”为题的创作。并以此为契机继续用宿墨法,选择水墨速写中反映草原最普通牧民的平凡生活为题,创作了一套以“待客”、“初雪”、“轮回”、“草原无垠”为主体的,以最常见生活为题材,却可透见藏民族最本质品格的“高原之韵”组画。这些作品是因其具有某种特殊的内涵而着实激动过我,并投入深情所画的瞬间为素材的。
吴山明 初雪
以宿墨作画,自古有之,黄宾虹先生在其山水画中已将宿墨用得出神入化,但在人物画中大量用宿墨还不多,因此尚有一个对宿墨的特性在审美上继续深入发掘,以及与人物画的表现特征相适应的过程。宿墨所形成的线、点、面,借助于水的作用,所产生既大结又大化,既凝重又灵动的特殊的艺术效果,呈现出常见的笔墨形式所没有的艺术趣味。
因为它具有更多的肌理性、自然性与偶发性,使笔墨从质上产生一些变化,从而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笔墨的艺术含量,并产生审美新意,同时在表现上能承担更重的负荷。由于它既具有传统笔墨基本特性,又具有其特殊的性能,如果能从一个新的审美视角去充分的利用它,不但体正而且它发展之路也是宽的。它很适宜简约的表现,因为其线质不但厚重而且很美,它又经得起反复积叠,能适应深入地塑造,并仍能保留十分有特色的笔痕美。
吴山明 初雪
我认为,艺术风格的个性化必须通过不断地向极化推进来实现,否则一种好的艺术追求愿望,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因审美观念上的交错,绘画语言的杂化,表现手法上的惯性作用,使你长时间处在模糊、徘徊或者优柔寡断的状态之中,反反复复举步艰难。当然,风格的个性化进程,是一个自然的渐变式的过程,艺术上要不断地积淀,发展才不会因基础的不足而陷入困境,急于求成是不行的。然而要将风格推向极致更需要胆魄,甚至有一点“狂”气,敢于想像,敢于实践,要有“狠”劲,要自作主张,要“目中无人”不怕失败,不断地去为极化推进注入自信心,去打开新的思路。
笔墨语言的不断纯化,是风格极化推进的重要关键,凡是大家,其风格的形成,纯化是必经之路,纯化又是所有大家们创造的风格共同具有的重要艺术特征。没有纯化的追求,极化不可能有高的品位。
纯化有一个对所积淀的广宽的艺术修养与基础面的不断取舍、组合和再创造的过程。纯化过程有排它性,凡艺术品位与层次不同的都应冷静地回避,切不可盲目汲取。纯化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它必须依赖客观生活对艺术表现的启示,使思维与实践不断产生新的活力,目的性也更明确。纯化的最终追求,应使风格个性特征更鲜明,既具有传统文化的精神,又不带有古人与他人的痕迹,并给风格的个性化在品位上的提高以支撑与保证。
纯化的过程与极化的推进是一种有趋向性的发展,并且具有阶段性。画家的一生追求,也许一直处于进程中间,因此个人风格的尽善尽美也只能是相对的。学问是做不完的,艺术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