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暮春一个酷热的傍晚,撒旦造访莫斯科……

2021-02-06 19: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莫斯科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魔鬼来到了莫斯科,身旁伴着一名侍从和一只大得吓人、用两条腿走路的黑猫。三名不速之客在这座拒不信奉上帝也不屈从撒旦的城市中肆意妄为。

不过,他们的到来却为两个不幸的莫斯科人带来了快乐与安宁:一位是大师,他因为书写基督与彼拉多的故事而不容于世;另一位则是玛格丽特,她是大师矢志不渝的爱人,愿意和他一起奔赴地狱…… 

  

《大师和玛格丽特》手稿

 

《大师和玛格丽特》 首发于莫斯科文学杂志

 

《大师和玛格丽特》,[俄]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著,曹国维 译

 

布尔加科夫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1891—1940),俄罗斯小说家、剧作家。生于基辅神学院教授家庭。1919年放弃医学专业,开始文学生涯。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迥异。既有写实的《青年医生的笔记》《白卫军》,又有讽刺的《不祥的蛋》《狗心》。

1966年《大师和玛格丽特》问世,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惊艳世界文坛。

这部小说也深刻影响了一大批中国当代作家,其中就有余华。他说:“在卡夫卡之后,布尔加科夫成为二十世纪又一位现实的敌人,不同的是卡夫卡对现实的仇恨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而布尔加科夫则有切肤之痛,并且伤痕累累。因此,当他开始发出一生中最后的声音时,《大师和玛格丽特》就成为了道路,把他带到了现实面前,让他的遗嘱得到了发言的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大师和玛格丽特》由翻译家曹国维对译本重新进行整理、润色,版本严谨、可靠,无删减。

大师和玛格丽特:布尔加科夫留给全人类的精神遗嘱

 文 | 曹国维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世界级艺术瑰宝。法国《理想藏书》对它推崇备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称它“精妙绝伦”,英国学者卡提斯认为:“在俄罗斯和西欧文学中很难找到一部作品可以与之媲美。”

 

插画作者:谢尔盖·阿利莫夫

小说以1929年的莫斯科为背景,间或涉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书中的许多情节和细节或辛辣或诙谐地讽刺现实中的恐怖、腐败、虚假、不公、低效和愚昧。沃兰德用《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特的举止言行,反复暗示自己来自彼岸世界,却始终未被柏辽兹和波内廖夫所认识。这一艺术真实的切入,巧妙地勾画了社会的思想僵化和真假不辨。错误认识必定受到惩罚:柏辽兹身首异处;库兹明教授受惊病倒;贪图巴黎时装的女性观众,走出剧院,时装便不翼而飞,只剩内衣……作者坚信,讽刺有益于社会进步,正如卷首词所言:“……你究竟是谁?”“我是那种力的一部分,总想作恶,却总是行善。”沃兰德与马太关于光明和阴暗的对话:“阴暗是物和人的影子……你是不是想净化大地,清除所有树木、所有生灵,满足你享受一片光明的幻想?”正是对抨击阴暗做了哲理的注解。

小说深刻剖析了人性。“胆怯是人最可怕的缺陷。”为了保住自己的前程,彼拉多违心地处死了毫无过错的流浪哲人,把自己永远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多少类似的灾难其实都是人类自身缺陷的产物。“人终究是人。爱钱,历来如此……人类爱钱,不管这钱是用什么做的,用皮革、用纸、用青铜,还是用黄金。”在高扬理想旗帜的年代,剧场内的卢布雨昭示了人性的这一面。作者不为舆论所左右,对现实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然而,小说的重点在大师和玛格丽特。约书亚蒙难和大师的悲剧两相呼应,凸显了自由思想所受的迫害。大师体现的信仰和创造,在耶稣的投影下得到升华。玛格丽特是爱和仁慈的象征,撒旦的盛大舞会上,所有罪恶精灵对玛格丽特的朝拜,彰显了爱的至高无上。它们是生活赖以存在的基石。

这部写了十二年,经过无数次修改,几易书名,直到作者逝世仍未完全定稿的小说,表达了布尔加科夫对生活的全部感悟。俄罗斯评论界称它为作者留给人类的遗嘱。

“诸神,我的诸神!夜晚的大地多么忧伤!沼泽上空的雾霭多么神秘。只有在这雾霭中徘徊寻路的人,只有在死亡前历尽磨难的人,只有背负力不胜任的重荷在这大地上空飞翔的人,才会知道这一切。精疲力竭后知道这一切。他一无遗憾地撒手离开大地的雾霭,她的沼泽和河流,他坦然投入死神的怀抱,知道只有死神……”小说第三十二章起首的文字,抒发了一位热爱祖国,渴望以自己独特的才华和作品改善社会、服务人民,却始终不被理解的艺术家临终前的感叹。

历史故事、彼岸世界和现实生活三个层面的交错和对位,构成了小说独特的形式。现实和荒诞交汇,哲理和讽刺共生,抒怀和戏谑并举,使小说呈现为一个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的艺术整体,其对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杰出贡献,为文学界所公认。

青年布尔加科夫

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1891年生于基辅。父亲是基辅神学院教授。1909年进入基辅大学医学院学习。1919年年底放弃专业,转而从事文学创作。幻想讽刺中篇《不祥的蛋》(1925)、小说集《恶魔记》(1925)和反映国内战争时期贵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白卫军》(1925),受到拉普的严厉批判。1927年年初即与出版小说绝缘。布尔加科夫还是一位剧作家,经他改编、创作,并先后搬上舞台的剧本有《图尔宾一家的日子》(根据《白卫军》改编,1926)、《卓依卡的住宅》(1926)、《红岛》(1928)、《伪君子的契约》(又名《莫里哀》,1936)。1940年,布尔加科夫病逝于莫斯科寓所,留下大量未发表的作品。

1943年,莫斯科上演他的剧本《最后的日子》(又名《亚历山大·普希金》,1934-1935)。1957年,苏联为布尔加科夫恢复名誉,《逃亡》(1928)与观众见面。此后,他的遗作陆续发表:1962年长篇《莫里哀先生的一生》(1932-1933),1965年《剧院故事》(又名《死者笔记》,1936-1937),1966年《大师和玛格丽特》(1929-1940),1982年剧本《卓依卡的住宅》,1987年中篇《狗心》(1925),以及剧本《红岛》和《亚当和夏娃》(1931)等。

为纪念作家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1991年为布尔加科夫年。1996年俄罗斯出版《布尔加科夫百科全书》(592页)。2016年发行第二版(832页)。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开山之作

《大师和玛格丽特》,[俄]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 著,曹国维 译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俄罗斯作家布尔加科夫最重要的作品,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本书展现了作者叹为观止的想象力与技巧,在层层交织的叙事中,抒怀与讽刺共生,荒诞和戏谑并举,犀利地为善恶、爱恨与生死做出哲理性的注解。

作者用三个时空交错的故事,三种不同风格的文字创建了一座无比辉煌的艺术殿堂。本书成书于1940年,发表于1966年。历史证明:“手稿是烧不毁的。”

译者:曹国维

1943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主要译著:《罪与罚》《大师和玛格丽特》《狗心》《不祥的蛋》,合译《生活与命运》《断头台》。高等学校文科教材《20世纪外国文学作品选》主编之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