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年“不买东西”,我是怎么活的
原创 塔门 塔门 收录于话题#新态度主义5个
No Buy Year :不买年,顾名思义,在一年里不买新的产品。其中一年的时限也被扩展为某一段时间——可以是几周,也可能是几个月。在小红书上搜索「不买年」,你会获得 86万+篇笔记;B 站上有上千条不买年的视频分享;还有近五千豆瓣组员聚集在成立不久的「no buy year 不买年」小组,有人三年不买衣服,把这里当成了打卡圣地。「不买」正成为一种年轻人间流行的生活方式。
No Buy Year 可能是极简主义生活的又一种表现形式,有越来越多人在「工作—赚钱—购物」的死循环里无法自拔,还有一群人开始反思:东西越来越多,是不是代表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除了「买买买」带来的粗浅快乐,人们是否还有能力另觅「获得」的满足感?
已经工作的绵绵和正在上学的极简鹅都曾经是消费主义的拥趸,过去的 2020,成为了她们远离物欲的 No Buy Year。
「花出去的钱是冷冰冰的数字,不要的东西堆在家里,就是加倍的后悔。」
2019 年减重 30 斤后,我有点小膨胀,感觉自己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于是决定 2020 实行不买年。我定的规则其实并不复杂:
只买必须的物品。
不买任何装饰品、衣服。
消耗品类似食物、日用、护肤用完再买。
电子产品、家具不坏不买。
施行之前,我先盘点了自己前两年的购买记录,边拉订单边想,有哪些消费是我想撤回,宁愿没买过这件东西,而是留着买它的那笔钱的?
这比看账本还管用,花出去的钱只是冷冰冰的数字,但是这些不要的物品,还堆在我的家里,就是加倍的后悔。当时算下来我想撤回的消费高达 70%,除了衣服和彩妆,还有更多的小玩意儿,花瓶餐布,杯碟碗盘……我对这些没有什么收集癖,但是看到心动的还是想买,买回来基本没用过。
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自律的人,想做的事很多,做到的很少。大概从大学开始,我每年都会买手账本,但是每本都只有一月份的前几页写满了字,后面都是空白。这些空白常常让我焦虑,让我陷入自我怀疑,如果可以,我真想把「自律」刻到基因里,就不必活得这么拧巴。
↑ 2021 年的手账又到位了
不自律放纵了过度消费,至少有 10 年我都在疯狂消费。大学的时候,我就加入了豆瓣「哇靠」团购组,而且订阅了组内邮件,每周都会收到一份团购大清单,我就对着上面看有没有想买的。每年双十一都提前半个月开始做功课,满减,优惠券,跨店都计算好。
↑古早邮件
我之前在淘宝买东西的时候,基本上是买一件东西,就要把这个店里所有的东西都看一遍,看有什么别的需要的,有没有满减凑单,会按销量排序,然后从头刷到尾。这就像抖音的视频流,你不停下滑动,视频就不会结束。产品也没有尽头,有的时候你看不见,你其实就不想买,你要是总看你就会总想买。
说实话我心动的点可太低了,文字和感叹号都有可能打动我,这种心动短暂而廉价,有时候买回来连拆快递都不期待,就是下完单的一刻已经没那么喜欢了。从来不考虑需不需要,只看当下想不想买,心不心动。
大学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服装品牌,快时尚行业,反正我也正好喜欢买衣服。当时发现服装生产的更新频次实在是太快了,10 年之前,大概一个季度上一次新品,现在基本上每周都会上新两次。那时候在北京租了一个 30 平的房子,其实一个人住的话已经很大了,但还是觉得没有地方放。
慢慢的我有了 400 多件衣服,我经常会拉开衣柜,发现柜子已经塞满了,我拿出来一件衣服都费劲,但是就是觉得没有一件衣服是我想穿的,能穿出门的,特别失落。
无数次的失落和焦虑就会带来改变的冲动,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 24 岁的时候,我才坦然面对了这些人性的弱点。我开始尝试每年只定一个目标:2017 年,零垃圾;2018 年,跳槽去做喜欢的工作;2019 年,减重 30 斤;2020 年,不购物。
↑生活里积攒的空瓶
开始尝试零垃圾的生活方式,其实很难做到真正的「零」,只能尽量减少我自己生活产生的一些垃圾,尤其是工作忙的时候,没有办法牺牲那么多便利。便利带来垃圾。有时候晚上 9 点多下班回到家,我不想再开火做饭,我可能就想点个外卖,就产生了一次性的垃圾。
通勤每天都要背电脑,包里已经很沉了,我真的不想再带那么多水杯,然后就会有一些垃圾增加,我心里是会有一些愧疚感,因为这和你之前对这些垃圾没有概念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状态了,就像减过肥的人都会知道炸鸡的热量大概是多少,虽然也会想吃,但会觉得是罪恶的心理,都是一个道理。
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不过度消费,就是普通人能做到最大的环保。因此断舍离和 No Buy Year 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我们囤积很多东西,其实就是一种浪费。
所以我觉得这一切的根源都在购买。买一件衣服,背后必然意味着一些资源的消耗,我一定要让这份消耗是值得的,不断的使用这件衣服,如果买来不穿那就是在浪费。
怎么做?
延迟满足:2020 不买年后,我一整年网购不超过 10 单,对于那些想买,但是按规则不该买的东西,我都会先收藏,延迟至少一个月再回头看,80% 都觉得不买也可以。今年双十一,我经历的不再是抢购,而是在前一天,把购物车从 20 多件,删除到只剩 3 件。
减少购物信息在你眼前的曝光:先卸载手机淘宝,如果你没有工作上的需要的话。真的要买什么,使用淘宝网页版,正因为网页版没有那么好用,体验没那么好,你只需要搜你想买哪件东西就行了。
如果你实在舍不得卸载,那就给 APP 设置使用时间;另外新版的 ios 系统,可以在手机里面下载 APP,但不显示在桌面。这样可以大幅减少购物类 APP 在你眼前出现的频率。
取关那些需要定时抢货的公众号、小程序,没有什么东西是需要抢的,它们不出现在你的关注列表里,就不会有抢购的焦虑。
↑曾经「已售罄」让我格外紧张
不要以为小红书就是消费主义的陷阱,合理利用,它会提高你的搜索效率。不要漫无目地去看,很容易莫名其妙地种下一堆草。
正确的用法是这样的,比如现在你要买某品牌的一个面霜,只需要搜该品牌的面霜,搜适合什么样的人的肤质,实际上体验效果如何;另外就要反向搜索:品牌名+踩雷,看一下负面的评价。
切忌针对单个产品去做搜索,一旦把搜索范围扩大到「面霜」,你就会莫名其妙的偏离了你最开始打开这个软件的目的。特别像我这种自控力很差的人,我尽量不让这些干扰信息出现在我眼前。
不买年里我买了什么?
2020 不买年后,我也并没有完全不买,还有些也是在计划之外的购物。
买了六七件衣服,用电子衣橱整理了我的 400 多件衣服(之前几年消费债太多),很多都是新的,一部分打包捐了出去,一部分挂到闲鱼出售,现在还剩下 80 件左右。也会统计哪些使用频次高,哪些低,为之后的购买决策提供帮助。目前在实行「一日一舍」的新计划,还会继续减少衣物。
↑左:要捐的衣物都放这里;右:铁皮空盘
买了一个装彩妆的铁皮空盘,背面带磁铁,我把以前常用的眼影、腮红都扣了出来,吸到这个盘里,剩下的彩妆就都不要了。
买了两个大件,一个是 switch,疫情期间出不了门,基本上有半年,天天会用。现在使用频率低了,但是贬值率低,好转手,也算是物尽其用。另一个是人体工学椅,当初公司的同事都买了,但是我忍住了诱惑,后来居家办公的时候老腰实在受不了,就入手了。
不买年之后,我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考虑它以后好不好卖,买衣服的标签我也不会丢掉,大家到闲鱼见,起码让它不在我这里变成垃圾。2020 年我在咸鱼上卖了 3 万多块,240 件物品,还有一些家具是走线下。之前我觉得闲鱼很麻烦,要和买家扯皮,实际上只要页面描述够清晰,标明不讲价,就能降低沟通成本。
↑ 「不买年」的闲鱼交易记录
至于书籍和食物,在我看来是体验型消费,暂时不做限制。但是后来发现,买的书太多,都没有看过,于是决定到多抓鱼上卖。有些没看的书,当收书日子来临的时候,就会督促自己看完,也算是物尽其用。
身边的同事也慢慢开始受我影响,好几位和我说,2021 也要开始过不买年。我发现特别是在去年,大家可能因为疫情的影响,消费欲望是在降低的。我想起了 10 年前日本的「 311 地震」,那次死亡了几万人,还引发了核电站泄漏,日本一片狼藉,那时候开始日本有了断舍离的风潮。人在未知的灾害面前总会发现自己的欲望是渺小的,会更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疫情也是这样,会让人反省。
我们拥有的真的太多了,多体验,少持有,不买年让我从物品的拥有者变成了它的使用者。
「人陷入匮乏时,才更能确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去年年底我从学校回家过年的时候,以为只待一两周,就带了一个小行李箱,里面几件衣服、几片面膜、一点化妆品,所以疫情开始后一直担心不够用。
我特别焦虑,我一直在想那么多东西放在宿舍会不会发霉?学校通知我去拿的时候我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居然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折磨。
真正让我对物品有一个挺大的反省是在开学之后,学校通知我们把东西搬出去。我收拾了两箱东西后,发现竟然还有七大袋东西,都是那种装棉被的大袋子。
我在湖南上学,家在广东,不可能都寄回去,我只能把这些东西放到同学家里。6 月份的天,特别热,没人帮我,我只有一米五八,一个人把这么多麻袋扛下来,只能叫个出租车去同学那里放东西。
当时拖着那些比我还要大的麻袋的时候,场面很滑稽,我在想,这些东西真的是我需要的吗?我很想扔掉,但又心疼花出去的钱。
还有个想法,其实说出来有点好笑。我一直在纠结毕业后去哪里工作,想回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但一想到我要拖着七八个行李箱去打拼,立刻觉得天旋地转。我把这个想法跟我的朋友交流之后,发现她们居然跟我一样。
↑极简鹅的每日计划单
我以前没有发现原来身外之物对一个人的影响会这么大,每次当我的房间很乱,我就会非常沮丧,物品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9 月开学前我决定不再重蹈覆辙。我把冬天衣服收拾了一遍,进行了两轮筛选。第一轮根据「好看、好穿、好搭」的标准筛选,然后脑补穿衣场景,减少数量。
但还是会陷入纠结。比如我到底要带几件毛衣?根据好看又好穿的标准,我挑出了两件:
一件是纯白如雪的高领毛衣,穿上感觉自己特别法式慵懒,人在巴黎抱着法棍喝咖啡;一件是明黄靓丽的条纹高领毛衣,穿上我马上活力满满要给南极送太阳。
实在是难分难舍啊。
后来我又想了想,纯白容易脏,湖南的冬天下雨的话容易溅上脏水,就算带上两件,我还是只会穿那件经常穿的。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明黄色毛衣。
纯白如雪留在家。我以后回家不会再带毛衣,过年时和朋友约奶茶、去逛街,纯白如雪适合无所事事的慵懒 city girl 时光,而不是赶作业、赶课、赶去图书馆的灰头土脸女大学生的跑路时刻。
每种类型的冬衣我都只带了 1-2 件,我很庆幸自己这么做,虽然开始我也在怀疑「这样穿会不会太单调啊」,但一忙起来,我就很喜欢没有选择的感觉,非常节省时间和精力。
人陷入匮乏时,更能确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在有很多选择的时候,往往做不出选择。
你有三件大衣,出门之前可能就会花十分钟去想到底要穿哪一件。但如果你只有一件大衣,直接套上就出门了,而且可能另外两件大衣你根本不会再穿它们,你只会穿你最喜欢的那件。
之前为了所谓的精致生活,也折腾着花了不少钱。
买了化妆品,得有化妆盒、化妆镜、化妆架……有一阵子迷上了耳环,就又配了个耳饰收纳盒。当时还自我陶醉了很久,觉得自己真的很像一个公主哈哈哈!
但满足一阵子之后就发现收拾它们真的很累,而且除了拍照那一刻看起来漂亮之外,你平时根本就不会再关注它们。
我扯掉了我的荆棘玫瑰桌布。尽管每次发朋友圈都有人夸它好看,每次有人来宿舍也会夸它真美,但我想了想,它对我来说确实是累赘。
↑极简鹅的荆棘玫瑰桌布
这种碎花样式的桌布,有点晃眼睛也不好清洗,我总会把水、饭粒弄到桌布上,而且每次都要扯它,很费劲。最后一点,它让我的桌子更狭小拥挤了。
除了上课,我大部分时间是希望自己能待在图书馆,回来的时候书包一甩,让空荡荡的书桌接纳我的疲倦,而不是老娘还得轻轻扯好桌布,但桌面满满当当无处可放,切个水果还怕弄脏。
我终于发现,我不喜欢「精致生活」,我不想把精力放在维持表面精致上面。
而且,对物品的占有心减轻之后,我发现分享物品比我拥有它们更让我快乐。
之前我买了很多五颜六色的发圈和发夹,我以为我每天会换不一样的,周一戴粉色,周二戴黑色,周三戴绿色,但实际上我只会戴我最喜欢的一个颜色。所以我把这些杂七杂八的饰品、装饰物都分给了我的舍友,每类都只给自己留了一个。
舍友们非常开心,也会时不时把小零食分享给我,我的东西去了她们那里也算物尽其用,我自己的空间也得以腾空,这个过程我实在太快乐了。
其实之前我是个对物品占有欲很强的人,但是过去一年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不太一样了,我对物品不再像之前那么充满欲望,反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受更强烈了。
疫情之后我还决定不化妆了。不化妆的日子太轻松了!我之前去图书馆得先打扮自己,穿好看的衣服,涂口红,可能还得搭配一个好看的帽子,整个流程下来可能我已经累得不想去图书馆了。
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对化妆品很狂热,买了一大堆彩妆。那时候对于美的认知都是外界告诉我的,我要涂什么颜色的口红,化怎么样的妆,穿什么风格的衣服才是跟妆容搭配的。
拿口红来说,我可能需要 N 种不同颜色的口红,搭配各种场景,春夏秋冬要对应不同色系,夏天又分为刚入夏你要温柔一点,盛夏去海滩玩你要涂一个明亮的颜色,秋天的时候你要涂个枫叶红,圣诞的时候你还要配圣诞口红套装……
↑极简鹅的书桌
太复杂了,我发现我的小脑袋已经承受不起这些东西了。我觉得克制消费可能不是克服自己的欲望,而是了解自己的欲望。了解自己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自己要的没有那么多,是外界告诉你应该要那么多。
你可以试试延迟满足。比如你想买一个东西,先放购物车,过段时间再去看看还想不想要它,这个方式对我来说很有用。我前阵子想买个帽子,这个帽子连着一个围巾,我觉得这也太完美了吧,身边人都有,我也特别想要。
然后我告诉自己我是有帽子的,我先戴两天我的帽子,看它能不能满足我的保暖需求。后来等我再看到购物车里的东西,我觉得它平平无奇。
绵绵不买年的收获,除了从月光族到收入一半用于储蓄理财,还从无数次「不买」中,重新获得了「买的快乐和珍惜感。」极简鹅获得了一个「清爽无比的自己」。在豆瓣小组里,还有人「专注力大大提升」、「攒够了半个首付」。
如果你还想买买买,那在购物之前,不妨问问自己这些问题:
1. 你在消费跳级吗,这是否有些奢侈了?
2. 你是为了虚荣心和面子购买它吗?
3. 购买它的话,了解你的人会批评你吗?
4. 你的这笔购买环保吗?对地球有益吗?
5. 你搬家的时候会带着它一起走吗?
6. 它品质值得这个价位吗?是否定价过高?
7. 等 30 天后,你是否依然需要?
8. 你是不是已经有类似的东西了?旧的怎么办?
以及
9. 你是真的出于自己需要,还是跟风购买?假设别人说它已经过时了,你还会买吗?
10. 你是真的喜欢它,还是因为它的品牌光环?假设不是这个品牌,而是别家也有质量相当的相似款,你还会购买吗?
11. 你家里的金钱压力大吗?假设你是尚未工作的学生,在家无矿的情况下,每个月冲动消费,而家人还在为猪肉涨价而担忧,你还会购买吗?
12. 假设你是工作党,要攒钱买房,或者要还房贷、车贷,还要交保险。你还有攒钱计划吗?
13. 要买的东西保值度如何?假设你购买的东西二次出手困难,或者会严重贬值,你还会购买吗?
(问题采集自 @林儿Orz、@Axinn0829,有修改)
作 者 | 张 峰、郭雅琼
编 辑 | 王朝靖
题 画 | ins @raulsoria_
头 图 | ins @hararin616
谈谈
你买过哪些后悔的东西?
原标题:《一年「不买东西」,我是怎么活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